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艳  何泽荣 《新金融》2009,(5):26-29
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主要债务国,美元又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播,不同于以往金融危机,它是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从美国蔓延到与美国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其他国家,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最优锚货币内生选择模型,分析一国如何在两种锚货币中作权衡取舍。理论分析发现,锚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对外贸易成本越低,则非锚货币发行国锚定该货币的程度越高。本文测算了2006—2019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五大国际货币在全球各经济体中被锚定的程度,并使用引力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与理论推断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贸易开放度更高、资本账户更开放、经济规模更小的非锚货币发行国,锚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成本的影响更强。定量分析显示,仅靠经济增长和贸易便利化不足以将人民币锚定效应提升至美元的水平,而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代表的金融政策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和贸易便利化对人民币锚货币地位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国际化潜力。  相似文献   

3.
梅新育 《金融博览》2011,(23):14-15
危机对中国主要是非偶发性传染 从理论上讲,货币危机或者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和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与危机无关,而与一国或地区之间实际的经济或金融联系有关,  相似文献   

4.
柳洪 《金融博览》2015,(1):32-33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利用其货币地位,大规模实施QE,导致大量资金外溢,对非储备货币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中击.为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多数非储备货币国要求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顺应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趋势,人民币国际化遵循两个“三步走”策略:一是计价货币.  相似文献   

5.
依据大国金融发展战略“货币国际化→国际货币权力→国际金融权力”的递进逻辑,本文从网络中心性的视角探讨金融资产投资和贸易地位对国际金融权力的影响。本文借鉴Heep (2014)的研究成果,运用熵值法系统测算了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国际金融权力,结果表明:中国的国际金融权力在波动中上升,2019年中国国际货币权力排名第六,国际金融权力排名第四。本文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贸易地位和总体及分类金融资产发行国地位对该国或地区国际货币权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延伸分析金融资产投资和贸易地位与国际金融权力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贸易和金融资产投资网络中心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权力,且一国或地区长期债券投资网络中心性对一国或地区的国际货币权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贸易网络中心性对国际金融权力有非线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贸易网络中心性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一国或地区的国际金融权力。  相似文献   

6.
危机对中国主要是非偶发性传染从理论上讲,货币危机或者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和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与危机无关,而与一国或地区之间实际的经济或金融联系有关,危机通过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来传  相似文献   

7.
龚刚 《中国金融家》2014,(5):122-123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一种主权货币——美元——来充当世界货币,并且没有力量(如国际公约等)对其发行行为进行制约。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在占有世界资源、强化本国实力和与它国的竞争等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美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货币战争"(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绝对功不可没。尤其重要的是,美元的超级优势同时也体现在冲击他国经济,将危机转嫁给他国的能量上:美元泛滥曾使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主权国家货币之间的竞争导致在国际上形成国际货币和非国际货币两大货币集团,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具有国内公共产品的性质,也具有了世界公共产品的性质。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不断深化使得国际货币发行国和非国际货币发行国不得不在冲突中寻求协调和合作,这就产生了诸如外汇市场、汇率、借贷等等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需求。由于这两类国家结构性权力的差异,结果形成了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必须建立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不再局限在危机发生国内部,而是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和影响.从贸易渠道看,危机通过收入机制、价格机制、资产负债表效应机制、贸易融资机制和支付方式机制进行传导;从金融渠道看,危机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国际债权债务联系、股权股利联系以及国际共同债权人进行传导;从预期渠道看,危机通过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变化进行传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不再局限在危机发生国内部,而是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和影响。从贸易渠道看,危机通过收入机制、价格机制、资产负债表效应机制、贸易融资机制和支付方式机制进行传导;从金融渠道看,危机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国际债权债务联系、股权股利联系以及国际共同债权人进行传导:从预期渠道看,危机通过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变化进行传导。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均给相关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一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就是一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外因之一。1840年后,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得近代中国爆发了13次外源性的金融危机,其中有9次是国际金融危机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和特定的机制向国内传染而酿成的。把握中国近代国际传导性金融危机生成的机制及其危害,有利于今人防范和化解国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构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货币搜寻模型单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国际货币的形成,忽略了一国政治影响力的作用,实际上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是市场力量与国家政治影响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本文结合货币政治逻辑的内涵,对Pittaluga和Seghezza(2012)的货币搜寻模型进行拓展,探讨政治影响力在国际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一国货币要被其他国家接受,需要该国国家权威的支持和提供各种信用机制作为保证;也需要使用国政府的支持;国际货币体现了发行国与使用国之间的一种政治交易。国际货币的这种政治逻辑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经验所证实,对分析国际货币竞争、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975年以来的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显示,一国的债权债务地位对其货币国际化构成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国际信用货币制度下,美国选择了贸易渠道流出、金融渠道回流的美元国际环流模式;而日本、中国等债权国通过输出廉价商品和资金,对美国的债务国地位和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形成支撑的同时却抑制了本币国际化。因此,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债权大国,中国必须采取消除过度贸易顺差、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躲离美元及拓宽人民币金融输出渠道等措施,以抽身现行美元环流模式,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东亚各国目前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严重滞后于贸易合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传统的OCA标准,目前东亚各国内部经济条件差异较大,而且这种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进行深层次货币合作的成本较高。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中日韩二三国货币冲击的对称性较高,但是在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方面存在非对称性,而且这种非对称性在短期更为明显。与日韩相比,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冲击的对称程度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合作优势。因此中国应以贸易合作为基础,加强同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共同引领东亚货币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5.
导言 掌握一种区域性和世界性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这对于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以及提高国家国际地位至关重要. 一国货币的区域化,是与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经济贸易总量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与主要贸易投资伙伴国1992-2012年的数据,运用ADF检验、约翰森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以FDI和进口为代表的物化技术溢出及以专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非物化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进口渠道技术冲击会加剧我国经济的波动;信息技术、专利和FDI渠道的技术冲击和国内自主创新可以减缓中国经济的波动,且非物化渠道技术冲击比物化渠道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我国应注重非物化渠道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东、西部地区比较及西部区域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部与西部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金融市场渠道、房地产渠道及预期渠道等直接影响东部地区,主要通过产业渠道、信贷渠道以及消费渠道间接影响西部地区;国际金融危机对东部的直接冲击大,对西部地区的间接冲击大;东部地区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外向型产业,而西部地区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资源型产业等结论.进而提出了西部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既体现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抵御危机冲击的负责任形象,又为服务贸易投资提供新的渠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互换被很多国家中央银行广泛应用,作为增强市场信心、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也积极参与区域货币互换机制建设,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努力提升区域金融危机救助  相似文献   

19.
美联储为了本国的经济增长,从2001年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以美元为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所处的关键货币地位使得它能够通过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将危机扩散到全世界,让其他国家承担其经济  相似文献   

2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如1990年的日本金融危机;1992年的英国金融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泰国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1月的巴西金融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等.对于这些危机爆发的原因,有的学者从国内因素出发认为危机的爆发是由于一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恶化,也有的学者把危机的爆发归咎于与一国经济基本面无关的外部因素,如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投机者预期的不稳定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