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就没有当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全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压力,广大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劳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转型与蜕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几年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产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总GDP的比例逐渐提高,去年更是达到了34%,已经与国有制造业、外资形成“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共同支撑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而且每年吸纳了大量的下岗职工,相当程度地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同时向国家上交了大量税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企业普遍遇到了产品更新速度慢、企业发展变缓、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工作经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把握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
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比较中小型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率,各国几乎都在95%以上,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的这一比率更高达99%。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共有302万家中小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总量的60%和税收的43%。正所谓中小型企业已占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由以上几个简单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中新的生力军,同时中小企业发展能够创造大量的新增就业。  相似文献   

4.
林世栋  谢焕璞 《活力》2005,(1):45-45
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严重限制了它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如何改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在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在1000万家左右,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吸收了80%左右的就业,提供了全国外贸出口60%以上的货源,其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和40%,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外经贸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大量中小型企业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力量中最具潜力的一环。但融资问题却极大程度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境并不仅是一方责任,而是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通力合作,让中小型企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劳动密集型企业非正式员工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荣 《河北企业》2006,(2):22-23
<正>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所占比例最大,也是雇佣非正式员工最多的企业,此类企业对于吸纳我国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致富有重要作用。据作者初步调查,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最典型的制衣业为例,河北省近年来纺织品服装已是出口创汇中的大户, 2003年约占全省出口创汇额的18%,企业总数超过250家,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民经济中,中小型企业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加我国的国民收入,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本文以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切入点,指出财务管理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总财务管理的现状,最终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如何应对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比例较低。论文针对目前中小型服装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目视管理和6S管理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三方面提出了现场管理改善的方案,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朝文 《企业研究》2012,(18):157-1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战略性作用。但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资金严重不足从而阻挠了他们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民间金融市场与中小型企业相互促进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企业在目前中国的经济构成成分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将这场挑战化为一次发展机遇,就要求中小型企业做出正确的市场营销政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主导力量。中小型企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已经占经济总量的60%左右,被称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细胞”和“稳定社会的减震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经济总量的60%和40%,而且中小型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同时中小型企业税收对于稳定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财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出在虚拟生产中,将一家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引入服装制造业的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改进中国中小型服装企业虚拟生产模式,并论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来自中小企业,城镇就业的75%由中小型企业提供,出口总额的60%以上是中小企业完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为重要。如何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香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香港有28万家中小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目的98%,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建立协调、服务机构。香港为中…  相似文献   

15.
姜睿 《物流技术》2010,29(11):115-116
提出在虚拟生产中,将一家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引入服装制造业的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改进中国中小型服装企业虚拟生产模式,并论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物流行业发展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物流发展逐渐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外国物流企业和我国大型物流企业竞争环境下中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近几年多小型和中小型物流也使用各种物流联盟,但成功对象很少。本文介绍了基于现代物流服务中小物流企业的联盟研究。为中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詹奎 《物流科技》2009,32(8):104-10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变发展货运服务为发展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而就中国传统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而言.在其长期发展的道路上,寻找一种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极为重要。文章以实地调研为依据.结合相关的物流理论知识对国内传统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最终提炼出各种适合我国传统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转型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琰 《河北企业》2010,(5):57-58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营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当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中小企业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其创造的新增就业机会也高达85%;在利润创造方面,其总产值和利润占全国企业总产值和利润的65%和48%。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型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中小型私营企业在增加税收、提供就业等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为资本雄厚、管理规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规模企业,而很大一部分中小型私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或徘徊不前或过早夭折.导致该种后果产生的因素很多,其中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中小型私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弄清中小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并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变革中的中国,服装的变化格外引入注目。党的十四大以来,从单纯解决穿衣问题到装扮美丽人生,我国服装工业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服装生产增长最快的时期,1992年至1996年共生产梭织服装357.5亿件,生产量和出口量均雄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成为世界服装大国。“八五”期间,我国已有各类服装企业4.7万个,年产服装80亿件左右;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女装企业即有3760家,男女装兼顾生产的企业25110家,年产女装33亿件(套),占服装总产量的40%左右。然而,这么多企业,这么大产量,足以给全世界每个女性提供一套衣服,却没有一个令世人耳熟能详的国际知名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服装工业的遗憾甚至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