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我国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按照这个规定,在我国城市土地中,就不存在地租,不存在地租资本化,不存在地租的买卖,从而不存在土地价格。但是,存在类似于级差地租的级差收益,从而存在土地使用费。因此,国家应向城市用地者收取土地使用费。如何确定这种使用费呢?在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中,有一种论点认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应分两个层次来解决,即  相似文献   

2.
一名牌价值中存在着“级差地租”名牌产品与非名牌产品存在着较大的价值差异,我们把这一差异借用“级差地租”的概念加以说明。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地租时,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说明占有优等土地能够使土地所有者获得比一般或劣质土地更多的利润,即级差地租。这种级差地租的形成既同土地肥沃程度有关(级差地租Ⅰ),也同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数量有关(级差地租Ⅱ)。名牌与非名牌的形成可  相似文献   

3.
如何获得房地产开发效益,本文认为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系统模型,对房地产业经营特别具有指导意义。地租理论指出,地租为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2.土地位置的差别;3.在同一地块上各个陆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由前两种条件产生超额的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Ⅰ,由后一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租、税、费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体现着不同的经济关系。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体现着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纯粹的经济关系。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是平等的。房地产收费是房地产开发经营者或使用者对行政管理单位或中介机构提供的各项劳动或服务的补偿。既然是补偿,就应当是一种等价交换的行为。与地租和房地产收费不同,房地产税收则是国家以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房地产收益分配的形式,它具有三方面的特性:(1)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以国家…  相似文献   

5.
城市绝对地租实现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地租是重要的土地经济范畴。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绝对地租理论为指导,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两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绝对地租的客观存在,同时指出城市绝对地租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绝对地租在量的规定性及变动趋势方面做探讨,旨在把绝对地租作为一种经济杠杆,通过合理的调节和分配,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保护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派的城市级差地租理论出,发对生地、毛地、熟地的价值结构进行界定。土地从生地、毛地到熟地的转换,直接表现为对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所具有的不同等级的生产力,即级差地Ⅱ的增减。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地、毛地、熟地也是土地资本积动态过程的体现及其不同阶段的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的重要性 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所有制决定了以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等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等之间发生的密切关系。同时,土地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把城市土地经济关系即城市土地经济问题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土地部门的工作者,就城市土地经济问题发表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观点和意见,把城市土地经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在城市土地经济的研究上,也存在着许多争论,现就城市土地使用费问题,谈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城市土地使用费的构成与绝对地租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个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地价只不过是房价中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的存在形式,市场可接受的房价高,才会引起地价高。  相似文献   

10.
一、地租及租金概念的演变“租金”最初的经济含义被局限在地租上,指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即地租。经过马歇尔引入“准地租”概念后,“租金”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极大的拓展,包括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租金,如资本租金、劳动租金、企业家才能租金、政府干预“创造”的租金,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土地价值与城市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介绍了城市经济动态模型。通过利用在经济学中广泛的效用函数及对效用函数的优化 ,得出城市土地地租有三部份构成 :农业土地地租 ;土地发展成本的租金 ;和区位或可达性所带来的级差地租 ,并进一步推出城市土地价值有四部分构成 :(1)农业土地价值 ;(2 )土地发展成本 ;(3)可达性的经济价值 ;(4)可预见的未来土地地租增值所带来的价值。相对应 ,城市边缘非城市土地价值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与农业土地地租有关的土地价值 ,另一个是可预见的土地转变成城市用地后未来土地地租增值所带来的价值。城市经济动态理论及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土地地租和土地价值理论 ,加深了对土地价值形成和发展的理解 ,有利于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 ,以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推动城市发展。最后 ,结合中国国情 ,文章分析了城市政策及土地政策对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之本。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是理所当然,城市土地地价如何确定是关键,而级差地租的确定是其中的难题。段江涛的《试论城市地租(价)确定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国外的理论与方法,并归纳了建立我国土地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增值的动力机制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城市土地增值的涵义  城市土地增值其内涵是指在考虑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 ,城市土地价格的上升。增值客观存在于土地利用和交易之中。按照马克思的土地价值二元论观点 ,资源的价格包括土地物质的所有权益及土地资本的价格 ,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资本化。土地增值来源于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所有权益价格的提高、流动性土地资本和土地固定资本的增加。通常 ,土地增值是指正向增值 ,但也带有零增值和负向增值的含义 ,即保值和贬值。三者可用下面的公式来判定 :ΔP=P1 -P0 ( 1+f)式中 ,ΔP:土地增值量 ;P1 :土地现价 ;P0 :土地原价 ;f …  相似文献   

14.
城市级差地租问题.不仅表现形态,而且其实质、特征及其与地价、房价和城市规划的关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了弄清级差地租的基本理论问题,笔者再次翻阅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关于地租和级差地租的相关内容.结合现实作了些思考和研究.着重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城市级差地租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一、土地价值税收及其一般原则的经济学解释 1、土地价值税收概念的提出 19世纪早期,以大卫·李嘉图为先驱的经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土地税收在理论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大家普遍认为:地租(拥有土地的回报)作为土地价值的决定因素,是纯粹的盈余,而不是土地所有者任何经济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只要土地所有不出卖土地所有权,即可无限期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或出租土地以取得地租收入。而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具体又分为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但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际上保有最终所有权。我国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后。逐渐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制度,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清理划拨土地势在必行 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实行的是单一的,无偿,无限期使用的行政划拨制。自1982年建成深圳特区时,深圳率先按城市土地的不同等级向土地使用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从此拉开了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序幕。据统计,当前全国城市,建制镇,工矿区划拨土地有1亿多亩,实践证明,这种城市土地行政划拨制,使国有土地的使用变成了实际上的所有;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从经济上得到实现。在理论上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城市土地行政划拨制,造成了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与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弊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理论精华之一,它是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基础上逐步产生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松 《上海土地》2007,(1):41-41
我国向城镇国有土地使用者征费的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土地使用费作为地方税的一个变种,主要用于地方城镇建设和维护,中央并未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学术界对小城镇土地收益的探讨有所忽略,对土地收益影响因子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对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分析仍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以南京市六合县为例,分析了六合县域以及县城内商业用地收益的地域分异,从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追加投资、追加劳动力及其它因子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数学模型,探讨了这些因子各自对商业用地收益的贡献程度,阐明了土地收益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