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滞后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我们沿用Hausman,Hall和Griliches(1984)对专利产出与R&D支出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结合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数据本身的特点,运用了较为适当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技术——零膨胀泊松回归方法,对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的滞后机制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了两个有意义的结论:第一,对于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来说,其科技活动的内部支出与专利产出的滞后机制表现为一个2~6期的滞后结构。同时这一结构还有一个不对称的倒U形内部特征,具体表现为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对专利产出贡献的滞后作用表现为先增后减,且增快减慢;第二,在这个滞后结构中,存在着一个对专利产出贡献作用最大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时刻,这个时刻大约出现在专利产出之前第4期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9个省级区域相关数据,基于中介效应分析角度,选取技术市场发展、工业R&D经费投入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三个变量,实证测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技术市场发展、工业研发经费投入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均发挥中介效应,对中国工业创新绩效有着更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下,积极发挥中介变量的作用对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蕊 《企业导报》2011,(2):158+188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将R&D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不断完善和提高R&D的水平。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增加了83.85%,这与河北省以科技创新为理念的发展模式是相契合的。但各地区投入产出状况差异很大,这与河北自我创新的能力和能否正确选择从外部获得技术并使其与本地区的环境相融合密切相关。文中以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数据为基础,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甘肃省企业创新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基础较差。R&D经费投入比例小。近年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已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1995年以来,甘肃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在波动中不断增长,2003年甘肃省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达到9.37亿元:企业R&D费用支出达到4.41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了54.11%、107.04%。但与此同时。甘肃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筹集总额占全社会科技经费筹集总额、企业R&D费用支出占全社会R&D费用支出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技术开发人员不足、技术开发机构少。从甘肃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人员情况来看。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数量波动较大.1996年以后逐年下降,近两年来才持平。与全国相比。2003年甘肃省有科技活动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24.21%、R&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44.5%。科学家和工程师占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的69.9%。分别比全国低4.59、10.1、4.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2009年新疆主要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运转状况较差,共有6个行业中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了DEA有效,其他11个行业为非DEA有效,整体水平较低,各行业发展很不平衡,许多行业中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一些行业,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技术创新活动投入量较大,但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而像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则相反,创新效率很高。这样,新疆急需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行业自主创新力度,加速实现新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中国1999—2006年的2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企业研发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产出有着负面影响,而对研发科技经费投入有着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都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当期利润率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产出和投入都没有显著的作用;产权结构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有着显著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琪恒  张兰霞 《财会通讯》2021,(7):66-69,75
本文以2013-2018年申请发明专利创业板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其财务数据对最终控制人性质下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进行研究、经实证检验发现: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在企业创新绩效中的促进作用不同,相比于国有控股性质企业,非国有控股性质企业中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 一、总体概况 1.数量分布 截至2001年底,河南共有285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本省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重接近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783家,占本省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4还有余。统计数据表明,河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尤其  相似文献   

9.
政府投入、市场化程度与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两阶段半参数DEA方法估计了样本期间内,中国30个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与规模效率,实证分析了政府投入与市场化程度变量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方向。研究发现,政府投入与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之间呈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对创新活动的规模效率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市场化程度对创新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它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征分析基础上,用科技研发投入费用、科技人员投入、区域科技活动经费和知识产权作为高技术产业在该模式下的创新资源投入,以省际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投入(包括人员投入和内部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产业创新产出有很大促进;代表开放式创新外部知识网络情况的科研活动经费投入效果与科研人员效果相近;作为开放式创新下的另一种创新资源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商业化利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不同渠道经费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经费与创新产出互动效应显著;银行科技贷款对创新的贡献较大;政府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绩效较低;企业研发经费与政府研发经费良性互动;企业研发经费与银行科技贷款具有互动效应;政府研发经费与银行科技贷款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均具有"倒逼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3年至2007年度披露了RD支出的623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结构、高管激励与研发投资的相关性及其对研发投资的综合作用。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对RD支出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控股的公司在研发创新方面更缺乏动力;高管持股与RD支出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能够促进高管持股对研发投资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市场     
<正> 北京百余国企向外资、民资敞开大门 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北京推出“北京工业百户国企与外资、民间资本并购重组行动”,决定拿出104家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面向外资与民资寻求并购重组。 北京市经委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北京共有26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CDM模型,建立四方程递归模型。首次用近几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测度和分析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符合中国国情因素的影响。模型估计考虑了选择性偏差对创新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发支出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本文以沪、深两市生物医药类A股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连续披露研发支出数据的32家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下区域R&D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下的R&D投入与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和R&D人力投入有利于各地区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产出绩效的提升。同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对R&D投入与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越高越能加快R&D经费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越高使得R&D人力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对管理R&D投入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林  朱学义 《会计之友》2021,(3):103-109
文章收集2004—2018年全国工业企业有关数据,创造性地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确定了工业企业科技人才贡献价值,并和其他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指标共同利用灰色关联度法明确了影响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绩效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如下结论: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科技创新绩效的主要影响有企业科技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企业投入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经费支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心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企业创新引领中的核心要素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2013年我国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角度,实证研究了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一效果并不显著;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FDI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这一提升作用是有限的。此外,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增加,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0.
葛俊  吴舟 《财会通讯》2014,(3):49-52
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国资委控股的41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财力投入、人力投入、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政府支持力度、市场集中度等因素与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就此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