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金融创新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创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流行。本文通过总结,概括出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会对实际经济增长带来伤害;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公众预期、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有特殊优势;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行过程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被重视等几点国际经验。并且从中国目前不满足通货膨胀目标制条件和转轨时期的特殊国情两个角度说明我国不适用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后提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几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具体状况,从央行独立性、财政与金融制度、流通替代与负债美元化等角度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晶 《企业导报》2010,(8):11-12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且在促进经济增长与抵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哪些客观条件?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这是不是一个很好发展方向?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研究来探讨中国到底适不适合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4.
规则型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平稳性的内在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其作用效果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估计带有马尔可夫区制转移的泰勒规则模型,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稳定区制和不稳定区制.通过对稳定和不稳定区制内通货膨胀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通货膨胀序列的平稳性具有较高的相依性.稳定的货币政策区制对应的通货膨胀序列是平稳的,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区制对应的通货膨胀序列是不平稳的.稳定的泰勒规则对通货膨胀具有牵拉效应,使得通货膨胀率一直围绕目标通胀率波动.现阶段继续实施稳定的泰勒规则是保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的经济工作目标是"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而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已有明显转向.从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的国际经验来看,尽管通货膨胀目标制因种种条件与障碍所限,目前无法在我国真正实施,但其框架思路与调控方法对于我国央行短期控制通胀、长期扭转货币...  相似文献   

6.
陈明 《财会月刊》2013,(8):55-58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的基础上,对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操控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兼具中长期固定性与短期灵活性,能在追求某一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宏观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要求,不仅于此,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央银行还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从而主要通过调控短期名义利率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如此操作不但较好地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而且,相比较正法定准备金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在零准备金制度下,货币当局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的预期来实现政策目标,从而在减少货币政策操作成本的同时,也使得中央银行有了更大的政策实施空间。  相似文献   

8.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被广泛采用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念 通货膨胀目标制决不仅是一种货币政策规则,而且还包括更加丰富的内容,本文采取Mishkin(1999)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概念,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预期对于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提出了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框架下,中央银行定期向公众宣布政策通货膨胀目标,然后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调控方向;在实践中,加拿大银行通过使用利率操作区间和公告操作,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对市场流动性及短期利率目标的调控,进而影响到市场主体的经济决策,并最终成功实现了实际通货膨胀率稳定地波动在中央银行的目标范围内。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加拿大银行的做法,建立一个更为简单透明的政策操作框架,以保证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受到宏观和微观上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现行财税制度、价格体系、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社会因素,具体分析人员的能力和分析的技术手段等微观因素.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项目所依据的经济数据客观上多来自预测和估算,变化很大,因而对未来情况无法做出精确无误的判断,或者是不能全面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这将会导致实施后的实际情况难免与预测情况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带来风险.为了避免众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就需要对项目财务评价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预测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确定项目的可靠性,特别是财务指标的可靠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与我国经济的关系,是当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选择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切实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稳定物价能够有效避免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过大,以致损害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纸币流通过程中,通货膨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而且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所以通货膨胀归根结底只是程度的问题,因此研究各种通货膨胀水平对经济影响,把通货膨胀限定在一定范围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伟 《东方企业文化》2012,(19):193-194
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需要科学、合理的审级制度来保障。在民事诉讼中寻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我国审级制度的价值目标。出于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的考虑,两审终审制最终被确立为我国的审级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审终审制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端不断显现,其正当性基础正在发生蜕变。两审终审制的重构与完善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众多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发展充分的金融市场和市场化的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导致其在跻身这一阵营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制度和经济指标方面都有一些不够完善和亟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传统中使用CPI作为衡量社会整体价格水平,其准确性有所下降,且在经济周期中变化也相对滞后。而且,总需求的扩张也并不首先反映在通胀上,而是反映在信贷规模和资产价格上;且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是的工资、价格黏性变大,只是推迟了并聚集了通胀的压力。所以通货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会加剧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两种目标之间的冲突。因此新时期应当打破传统的货币政策机制,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到货币政策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此轮流动性过剩没有导致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在长期来看应该是通货膨胀率不断降低的一般规律,在短期来看,资产价格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试图从目标通货膨胀制、央行独立性和全球化的角度解释尽管目前全球出现普遍性的流动性过剩,但是通货膨胀却保持在相对平稳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单目标制还是双目标制--基于总供给曲线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货币政策是应该坚持单目标还是双重目标的争论中,正斜率的总供给曲线的存在经常被作为双重目标论的依据。本文认为,这只是双重目标论的一个必要条件,该曲线的不稳定性及其测度上的不确定性才是决定货币政策要盯住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充分条件。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总供给曲线具有这两个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必须盯住双重目标,而不能只盯住通货膨胀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形势均不容乐观.把通货膨胀放到全球视野中考察,会发现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全球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通货膨胀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并不相同,甚至在多数国家受损的同时,也使某些国家可以无偿掠夺别国财富.而损益平衡与国际经济和制度结构有关,一定程度上也是各国政策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社科计划划项目(2012LY002),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项目(2008AZZ117)资助摘要:通货膨胀存在福利成本,会使一国国民收入遭受损失。维持物价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除了商品市场总供求失衡外,更重要的是在银行结售汇制下外汇占款的增加。本文对我国2000年至2011年的外汇占款对通胀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会导致通货膨胀。为治理此类通胀,需要中央银行在放宽外汇管制的同时,改变汇率政策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是我国宏观调控最主要和重要的目标。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往往又跟货币供应量有关。货币政策会影响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会导致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这会导致货币贬值,阻碍经济发展。本文运用我国2011年1月-2019年6月的环比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建立MA-VaR模型对我国宏观货币供应量(M1、M2)和通货膨胀指数(CPI、PPI)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MSIAH(2)-VaR(1)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存在显著的两区制,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