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西方企业文化不仅提出了价值管理方面的崭新理念(参看本栏目2003年第一期),而且在价值管理的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理查德·巴雷特在提出建立价值驱动企业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介绍了建立价值驱动企业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借鉴西方的价值管理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推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与理查德·巴雷特的企业意识理论、企业文化变革工具、企业领导者意识的七个层级(分别参看本栏2003年第三、四、七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摘译自理查德·巴雷特的企业文化专著《解放企业的心灵》,编译时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2.
提高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力,一直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关注、探索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理查德·巴雷特在提出企业意识理论框架,开发并设计出一整套的企业价值评估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领导者意识的七个层次(参看本栏目2003年第7期),并对领导能力发展的阶段、领导能力评估的方法作了深入研究,为有针对性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领导者的意识、提高领导能力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阅读本文时,请参阅本栏目先期刊发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3.
巴雷特的企业文化变革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企业文化始终处于无法度量的状态,那么,人们也就无法操作企业文化。所以,在七个层级企业意识理论框架(参看本刊2003年第三期同一栏目)基础上,巴雷特开发设计了评估企业文化价值的一系列工具。他把这些工具总称为“企业文化变革工具”。通过测度企业员工个人的价值、企业目前的价值以及员工理想的企业价值,一方面弄清各自的价值分布情况,并对各自价值构成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对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目前的价值追求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依据二者目前的价值状况,确定理想的企业价值目标,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和谐,从而建立愿景引导、价值驱动的企业文化。巴雷特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企业的价值转换和文化转型或许有所帮助。(e-mail:gmhqn@163.com)  相似文献   

4.
建立愿景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究竟如何建立愿景企业,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企业文化专家理查德·巴雷特在论著《解放企业的心灵》一书中把企业意识理论、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工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建立愿景企业的综合框架。这一框架包括准备、实施、维护三个阶段,共十二个步骤,对于中国的企业变革和提升企业文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阅读本文时请参阅本栏目2003年先期刊发的编译自《解放企业的心灵》一书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究竟怎样理解企业文化,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界,也困扰着企业文化研究者。理查德·巴雷特建立以高层次企业意识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为我们理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建立相互信任、使人生充满意义、具有团队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阅读本文时,请参照本栏目2003年已刊发的编译自理查德·巴雷特《解放企业的心灵》一书的其他文章,尤其是关于企业意识的七个层次一文。本文在编译时作了删改。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在与美国企业家理查德·巴雷特长期交流沟通以及翻译他的著作的过程中,笔者感到,他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促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或许有所启迪和帮助。现将他的著作《解放企业心灵》中的部分内容编译出来,供关心、支持和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问题。绩效管理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优化企业活动的重要内部管控制度之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家精神等非正式制度的核心,对企业的长期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格力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格力四个战略阶段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进行编码并得出二者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完成对应框架体系构建。结果表明,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来源于企业需求,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工具相辅相成,企业愿景对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具有助推作用。基于此,本文得到如下启示:第一,精准定位企业需求,重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建设;第二,优化企业反馈机制,增强企业内外部信息连通性;第三,科学理解绩效管理,培育企业绩效文化;第四,深化企业预测研究,树立合理企业愿景。本研究成果为企业拓展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启示,有利于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更多结合。  相似文献   

8.
西方视野中的企业价值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扩大国外有关企业文化的信息量,从2003年第一期开始,开辟“域外来风”栏目,主要刊登关于国外企业文化前沿理论与实践的编译文章,形式包括专著、案例、综述等。特约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研究部副主任公茂虹博士为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本刊自2003年第8期起,开辟“大势瞭望”栏目,主要刊登专家学者从宏观角度分析研究经济形势以及关于企业文化、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言论和文章。本期发表本刊记者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制假售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张小济博士的专访《制假的新动向和“打假”展望》。下期将发表本刊记者对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专访《寄语中国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西方企业界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知识管理成为西方企业文化关注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栏目2003年第六期开始介绍西方知识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的十大原则》),引起了很大反响。为进一步引导企业界对知识管理问题的关注,现将维克托·纽曼(VictorNewman)刊登在《知识管理》月刊(KnowledgeManagement)2002年第九期的文章呈献给读者。编译时对原文作了删节,并采用了朴实易懂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注重效率,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时弊的主张,在行政改革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认为其中分权理论很有借鉴意义,即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政府应仿效企业领导者的做法,将集权式的管理权下放,将政府的层级节制模式变为参与协作模式,实行参与式管理。  相似文献   

12.
白福萍 《财会月刊》2011,(30):87-89
本文以张瑞敏和海尔为例分析了企业家个人的隐性知识对企业愿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企业家要意识到自己的隐性知识对知识资本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知识资本是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创新论坛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创新论坛于1月8日在昆明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工作者15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主题是"人文管理与员工幸福感"。会上,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3年第七期“执法争鸣”栏目之《免检产品就免于查处吗?》一文,笔者认为:免检产品并非就免于查处。 《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符合本办法规  相似文献   

15.
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清华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叫“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这个课题通过对30多个案例的研究.最后提炼出中国式管理的九条特征:第一个是“中的精神”.即中庸之道.实用理性的辩证思维:第二个是“变的战略”.高度权变的调适思考;第_一个是“强的领袖”.企业家的品德、魅力与愿景:第四个是“家的组织”,中国色彩的组织控制:第五个是“融的文化”,个人价值与时代共鸣:第六个是“和的环境”.政治分寸与关系和谐;第七个是“集的创新”.标杆模仿和整合再造;  相似文献   

16.
100期放言     
2003年的第1期《企业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革故鼎新,又恰逢创刊100期,这种无刻意的巧合,预示着《企业文化》会越来越好! 《企业文化》的广大读者会证明这一点。这本全国同类刊物中创办最早的期刊,历经种种磨难,不但没有夭折,反而成长壮大。这首先要感谢大力支持本刊的广大企业家、理  相似文献   

17.
《读者调查表》反馈意见集锦金 言 玉 语读 者 点 题本栏目责任编辑:刘 洁贵刊总第149期刊登的《格兰仕的书信文化》一文有个性,体现了企业家的文化内涵,梁董事长运用中国文化和工具亲笔书信,阐述理念,传递情感,沟通思路,激励员工,折射出企业文化的特有魅力。当今之世,电脑盛行,梁董事长尚能亲笔撰写书信,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对企业文化的亲历亲为,其精神可嘉。在该期的《“读者调查表”反馈意见集锦》中,温州一位读者建议贵刊多介绍一些实用的企业文化运作形式,依我看,梁董事长用书信构筑的企业文化就很值得借鉴。 …  相似文献   

18.
王济武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在完成机制、文化、战略的建立后,就应当处于一种隐身的状态。因为"实际上我的愿景和理念都已经融入整个体系,当企业的理念、文化和理想变成大家的一个整体性意识后,员工就会自发地用心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读者     
为什么不能尊称一声金融家? 2003年第10期《五道口金融先锋》 看了《中国企业家》杂志2003年第10期的封面故事《五道口金融先锋》,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作为一本以报道企业家见长的杂志,何以那么吝啬,不给那些主人公戴顶金融家的帽子?贵刊是不是太在意自己的品位而无视历史的真实吗?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文化》2004,(3):64-64
总第153期“专题论述”里的几篇文章是有亮点的,值得一读。【编者按】说,这是刊物的“一些热心作者的文章”,更有其一定的可读性。至少作者是“热心”的,论述的也是“热点”话题,从企业文化论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精神,对读者深层次地思考企业文化是有启发的。事实上现在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适当地引入一些新论很有必要。 上海市 徐理我喜欢总第153期刊登的《企业家:投资决策需慎重》《任何时候不要拒绝文化》《长炼文化:“三个层面”总体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乔靖芳 “特别报道”栏目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