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在全球贸易加剧、国内改革遇到深水期及国内金融体系僵化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给全国尤其江苏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我们应很好的对接上海自贸区,取得更大的溢出效应。一、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历史使命1.贸易更加便利。我国各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已有约110个,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即"先申报、后入区"的海关监管模式。上海自贸区将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在自由贸易区实现"境内关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自贸区模型,研究了成立自贸区的影响因素以及自贸区成立对不同国家产业份额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比较优势、自贸区内国家与区外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以及自贸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是影响自贸区内国家产业份额与福利水平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低时,市场规模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大时,比较优势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至今已近两年,引起海内外诸多关注。自贸区的设立提供了更为开放的贸易环境,也为上海打造世界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提供了机会。特别是这次上海自贸区的设立重点关注了金融服务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逐步提高金融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程度。目前上海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如何,自贸区设立后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将会给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带来什么影响,文章选取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通过实证分析,从"钻石模型"要素的六个方面,以上海、香港、新加坡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金融服务市场准入开放度等指标进行定量回归分析,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分析得出目前上海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弱势,竞争力不强,但是借自贸区设立的机遇,可以提高相应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和具体情况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省区间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和碳排放数据,构建多边贸易视角下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分析中国省际隐含碳排放的空间转移和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路径。结果表明:省际碳排放呈现出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向东南部经济发达省区转移的区域空间路径,地理临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是转移主因;省际碳转移的产业路径大致沿产业链由欠发达地区上游产业向经济发达地区下游产业转移,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是碳转出的主要产业来源。  相似文献   

5.
胡雅蓓 《技术经济》2019,38(9):130-137
采用省市间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和碳排放数据,构建多边贸易视角下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分析中国省际隐含碳排放空间转移和产业转移的规模与路径。结果表明:省际碳排放呈现出由中西部欠发达省市向东南部经济发达省市转移的区域空间路径,地理临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构成转移主因;省际碳转移的产业路径大致沿产业链由欠发达地区上游产业向经济发达地区下游产业转移,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是碳转出的主要产业来源。  相似文献   

6.
安东 《经济师》2014,(3):43-45
上海自由贸易区已经正式启动,该贸易区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从我国目前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挑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面临的困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构建自贸区的必要性;从上海的经济、教育、科技、竞争力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上海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从创新贸易监管政策、扩大金融开放的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现有的行政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贸易加剧、国内改革遇到深水期及国内金融体系僵化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给全国尤其江苏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我们应很好的对接上海自贸区.取得更大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有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的,从内部因素上还看,上海和周边城市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的。当前上海自贸区建立完善,对周边城市经济贸易发展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实现了多元化的贸易,扩大了上海和周边城市的增长空间。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周边城市经济贸易发展影响据巨大,本文就其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周边城市自由贸易区对上海经济贸易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适时设立上海自贸区,是面对全球贸易格局改变采取的积极对策,更是“以开放促改革”国家战略的新试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旨在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机制,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要通过借鉴国外传统自贸区经验,结合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特色,趋利避害,从而探索适合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罗津 《时代经贸》2006,(4):64-67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以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为主要代表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成为世界经济一大特色。世界主要国家都以对外建立自贸区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以区域贸易集团为依托,拓展经济贸易空间。2006年2月,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将与韩国启动自贸区谈判;3月,USTR宣布将与马来西亚开展自贸区谈判,欧盟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基本达成自由贸易区协议,  相似文献   

11.
自由贸易区(FTA)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化大大促进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活力,FTA建立后通常会促进成员国优势产业的发展,而对劣势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在FTA建设中劣势产业的发展道路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本文通过美加自贸区建设中加拿大葡萄酒产业案例的分析,探讨FTA建设中成员国的劣势产业面对其他成员国的贸易冲击是否存在逆转的可能及逆转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FTA建设中劣势产业发展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因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地区会获得生产和出口的优势,这个效应被称为本地市场效应.作为新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方法,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解释区域间贸易和产业区位选择的新路径.在对中国若干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区域层面上同样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若将选择样本的邻近省区市场考虑进本地市场规模,会使得本地市场效应缩小.因此,地区的发展不仅应考虑要素资源的投入,也应加强本地市场潜力的开发,加强地缘经济关联,扩大市场规模,以吸引相关产业向本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省域平衡面板数据,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评估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并进一步利用2011年1月-2019年6月共102个月的省域样本数据,考察了四川自贸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的对外贸易经济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在自贸区设立前的四川地区经济增长路径;四川 自贸区设立显著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四川地区的实际GDP平均每季度增加129.42亿元,季均溢出效应达到1.36%;通过安慰剂检验和排序检验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进出口总额月均提升效应达30.3%,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为此,内陆自贸区建设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经济集聚体.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决定设立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因为上海产业基础优厚、经济腹地广阔。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具备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业开放、金融管制放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特点。通过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探索,为中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其成立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文章结合当代国际国内形势,从中国促进自身发展改革的需要、国家贸易竞争加剧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三方面入手,分析了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时代背景;同时,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对上海周边区域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为周边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将新贸易理论的技术效应、规模经济、产业转移一起视为我国现阶段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渠道,计量发现仅有产业转移渠道在我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中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规模效应仅与贸易开放有显著正向互动;技术效应则仅与贸易开放存在反向互动,亦不能担当两者互动的中介作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方差分解发现产业转移在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方差波动的解释能力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大于技术效应和规模效益之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范围的自贸区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自贸区有利于拓展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回旋余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中国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自贸区战略已成为中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以县域为单元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选择。本文扩展出了一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产出、贸易与增长模型,探讨县域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合作能够通过减少非自然贸易壁垒提高地区贸易开放度,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县域规模越大,县域经济稳态收入水平越高;县域合作促使地区间贸易开放度越一致,越能提高县域经济的稳态收入和缩小因规模差距带来的县域经济收入差距。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打破和消除县域之间的行政壁垒,以合作促进地区发展,构建城市一县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关联以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县域外部经济与生产网络,为县域经济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2012,32(3)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