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债热情高涨 近期,受银根紧缩及银行贷款成本趋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公司债等各类债券发行业务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亮点。据统讨一,自2008年以来,超过4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融资事宜(包括再融资预案和已经实施的再融资)。在已经实施的133件案例中,发行可转债、分离债、公司债和短融券的公司达51家,比例接近4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可转债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再融资工具,特别是在2003年,上市公司以可转债融资首次超过配股和增发融资规模,而且,投资者对可转债融资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然而,可转债融资是否能改变上市公司在配股和增发融资后公司业绩立即变脸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跃 《事业财会》2005,(1):33-35
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将配股作为再融资的首选方案;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近年来比较热衷的股票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比重大大高于债券融资。这与目前公认的pecking orde rule即先内部留存、后普通债务(包括银行贷款与普通债券)、再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外部普通股权、优先股的融资顺序是相背离的,也与成熟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选择有极大区别。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资本结构理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5,(10):165-169
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监管部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案条例规范了可转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结合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制度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会带来公司绩效的下降,公司风险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大力发展可转债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同时降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推行"注册制"。  相似文献   

6.
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将配股作为再融资的首选方案;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近年来比较热衷的股票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比重大大高于债券融资。这与目前公认的peckingorderrule即先内部留存、后普通债务(包括银行贷款与普通债券)、再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外部普通股权、优先股的融资顺序是相背离的,也与成熟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选择有极大区别。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这一方式,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是融资成本方面的考虑;第二是我国在股份制改制过程中产权不明确导致的对管理…  相似文献   

7.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研究综述及其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债券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诞生于西方证券市场上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公司债券与股票的融合与创新,兼具债券和股票期权双重属性。国外可转债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可转债定价的期权方法、可转债发行公告日的财富效应、可转债的赎回策略及可转债发行与赎回对股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是一种兼具债券和股票性质的混合型融资工具.债券持有人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所持有债券转换为确定数量的发行公司的普通股票,这样债券持有人就由公司的债权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可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红利分配.而在转换之前.债券持有人可以获得利息收入。如果债券持有人没有实施转换权利.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及其原因,再融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成败与效率高低深刻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从资金来源划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前者来自于上市公司自身收益的留存部分,即留存收益:后者则来自于公司外部。外源融资又包括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发行债券进行债务融资;二是通过配股或增发进行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可转换债券融资而言,也成为了上市公司一种全新的再融资手段。本文就将重点对上市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控制权收益因素建立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以控股股东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全体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时,Stein(1992)所指出的好公司只能发行债券,中等公司只能发行可转债,差公司只能发行股票的无任何融资代理成本的市场分离均衡就无法实现.随着控股股东可能获取的控制权收益大小的不同,各种公司都有可能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的既可能是中等公司,也可能是好公司.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有双重属性,即债券性和期权性,因而关于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理论研究也分为两类:强调可转债债券性的研究和强调可转债期权性的研究.可转债的双重属性使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也表现出两种特征,即可转债融资的债券性特征和可转债融资的期权性特征.通过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公司成长性、公司风险、过度投资等7个方面对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可转债双重属性与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经典的财务杠杆效应理论,分析了普通负债融资条件下财务杠杆效应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逐渐放宽条件,分析利用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这两种特殊债券融资时,由于其兼具债性和股性且其债性和股性在发生不确定性转换,其财务杠杆效应也不同于普通债券。最后,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算例来计算这两种特殊债券融资时的财务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4.
混合型筹资工具可转换债券因有助于实现发行公司、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利益协同,而愈发受到资本市场和投融资者的青睐.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特斯拉凭借出色的融资能力多次化解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本文基于特斯拉近年来可转换债券融资活动,剖析其融资设计方案和融资风险,提醒其他公司在利用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时要审慎选择发行时机,合理设计融资方案,强化可转债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混合型筹资工具可转换债券因有助于实现发行公司、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利益协同,而愈发受到资本市场和投融资者的青睐.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特斯拉凭借出色的融资能力多次化解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本文基于特斯拉近年来可转换债券融资活动,剖析其融资设计方案和融资风险,提醒其他公司在利用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时要审慎选择发行时机,合理设计融资方案,强化可转债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目前来说,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其兼具债券和期权的双重性质,日渐受到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重视。然而就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破产重组这一事件,使人意识到上市公司在利用可转债融资时存在着一定的融资风险。文章通过对尚德电力可转债的研究,分析这些风险的形成与规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中存在的非理性问题,以期发行公司对该融资工具有理性认识,切实有效地利用可转债融资。  相似文献   

18.
可交换债券是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债券交换成与债券发行公司不同的其他公司的股票,被交换的股票称作标的股票,一般是债券发行公司拥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交换债券的发行为上市公司股东进行市值管理和债务融资提供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A股首支定向可转债广东新劲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定向可转债为例,对选择该融资方式的动因和产生效果深入分析,发现定向可转债在缓解上市公司现金压力的同时,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了偿债风险,并有利于增加并购交易的灵活性。对其他想采取定向可转债进行再融资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RESSET数据库的资料,整理、分析了河南省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融资现状和债券再融资方式的融资现状,归纳出其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