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界各国的审核制度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注册制和审核制。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加转型市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公司法》、《证券法》与《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是可以称之为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国际证券市场成熟的证券发行制度,并结合投资者所关注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等现实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提出了加强强制性信息披露、强化保荐人的责权利相对称、逐步弱化证券监管部门对发行申报材料的实质性审核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岱松 《改革与战略》2008,24(10):208-211
2006年起实施的修订后的证券法明确规定,上市交易由证券交易所依法审核。由此,证券交易所将逐步承担证券上市的审核工作。我国现行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和证券发行上市一体化的事实说明,中国证监会仍然是把握证券发行及其上市的重要因素。当然,本届发审委程序公开透明的审核方式也向我们预示着,非实质审查正在行进中。随着法律的修改完善,上市监管的责任将落在交易所的身上。这也正是顺应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发行市场化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比较不同证券发行制度下的证券发行特征,分析我国证券发行人行为选择倾向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改革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和调整发行人行为选择的合理建议,对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不同发行制度下证券发行的特征分析 (一)审批制下的证券发行特征 2001年3月以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股票和现行的公司债券发行,实行额度  相似文献   

5.
<正> 培育深圳证券市场,是全市人民关心的大事。为保障我市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建议参照国际证券市场运作惯例,成立我市的证券评级机构,尽快开展证券评级工作。一、证券评级是国际证券市场运作的惯例证券评级是指对有价证券品质进行评价、公布评定等级的一种制度,它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西方国家都有专门从事证券评级的机构对发行、流通市场上的有价证券进行评级。证券评级对发行者、投资者、证券市场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对发行者来说,没有经过评级的证券很难被投资者接受,很难找到市场销路。证券级别的高低,直接决定该证券的发行价格、市场销路和筹资成本。证券级别高,发行价格就高,市场销路就好,筹资成本就低,发行者能按计划筹到足够资金;  相似文献   

6.
证券欺诈发行犯罪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普遍"顽疾"。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这一违法犯罪类型屡禁不止的制度原因有刑罚设计不够科学、规制主体不够明确、分类不够合理等,实践原因有证券发行的高盈利性、证券欺诈发行行为暗数大、惩处力度偏软等。要切实有效遏制证券欺诈发行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证券市场及投资者利益,就要将证券欺诈发行犯罪刑事政策从宽和转向适度严厉,扩大规制的行为类型范围,对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加以特殊规制,设计合理、科学的量刑体系。  相似文献   

7.
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是证券法特有的基本精神和宗旨的体现,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三公"原则是根据证券法的本质特征并结合证券市场的基本特性抽象出来的基本准则,它指导证券立法、司法及证券市场活动,并贯穿于证券发行和交易管理以及证券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始终."三公"原则无疑是我国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没有"三公"原则就没有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8.
<正>一、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一)发行信息披露制度发行信息披露制度是旨在向社会公众募集或者发行有价证券而进行的信息披露制度。美国大部分州(少数实行《蓝天法》的州除外)在证券发行时,监管部  相似文献   

9.
蔡鋆 《北方经济》2007,(4):91-92
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是证券法特有的基本精神和宗旨的体现,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三公”原则是根据证券法的本质特征并结合证券市场的基本特性抽象出来的基本准则,它指导证券立法、司法及证券市场活动,并贯穿于证券发行和交易管理以及证券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始终。“三公”原则无疑是我国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没有“三公”原则就没有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0.
曾宝华 《特区经济》2011,(6):101-103
证券市场是一个众多参与者进行利益角逐的场所。为了维持证券市场的秩序,必须建立威慑机制、惩戒机制、援助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和对监管机构的监督机制,为此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加以规范。为了保护投资者,完善的证券市场需要解决证券发行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法律和制度、消除自利交易的制度以及其它相关的专门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认为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证券投资基金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
高建宁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2):142-146
对证券产品交易的监管是为了保证市场机制在证券产品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中能够发挥正常的作用,使得交易价格能够真正反映证券交易市场的供求关系,由此促进交易市场从无效、低效向高效发展,加速有效交易市场的形成。文章从证券交易监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证券交易监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论证券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证券业既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挑战,更面临着混业经营带来的来自国内银行、保险业的竞争。而竞争的焦点是对客户的争夺。能否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保持客户的忠诚,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投资者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时代——信用交易时代。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信用交易制度,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尚未建立信用交易制度。文章讨论了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主要模式,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学玲 《特区经济》2012,(4):104-106
2011年10月26日,证监会发布《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12月5日,两融标的证券正式从90只扩容至285只。两融试点转入常规,转融通推出进入冲刺阶段。转融通的推出必将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但转融通对我国证券市场而言毕竟是新生事物,虽有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其发展背景和市场情况与中国内地毕竟差距巨大。在我国证券市场试点引入转融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并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赵峰  高明华 《改革》2012,(7):127-137
通过借鉴证券监管治理评估的国际经验并加入独立设计的指标,构建中国证券监管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并作出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监管治理评估指数为68.48。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成绩反映了真实情形,说明中国证券监管虽然已基本具备良好监管治理的形式,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从独立性、责任性、透明度和监管操守四个方面加强监管治理。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以来,我国有20多家券商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出市场,引发了证券市场的不安与震荡,本文对国内券商的退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对比国外成熟市场的成功做法,指出构建券商市场化退出机制是完善我国券商退出机制的关键,并就构建国内券商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内容和配套机制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笑竹 《科技和产业》2010,10(4):101-103
在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不同证券市场间的相关性日益突出。当一个市场受到风险冲击而发生价格变动时,其他市场也可能跟随发生变动,金融风险在市场间的传递是指冲击的跨市场的溢出效应。因此,研究证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十分必要。本文通过研读大量文献,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溢出效应的各种方法以及此领域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9.
曾鸿  丰敏轩 《特区经济》2014,(4):129-130
证券市场的管理和创新始终是证券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其诞生背景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天然的缺陷,证券品种单一即是其一。引入优先股是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在对优先股的特点和意义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优先股的实践,对我国证券市场引入优先股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