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6):51-54
成都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滨水城市,本项目主要依托《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来了解目前成都市河道发展及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主要是锦江水系的情况),并通过广泛收集河流基础资料及其他相关规划方案,明确目前已存在及待建河流水系工程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其具体内容的情况提出以河流为主的2025生态水系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水系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公园城市”理念提出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强调生态基底塑造是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论文以青岛中德生态园公园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在“城市双修”与“公园城市”两种理念导向下水系再生与修复的方式,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和河道修复、冲沟修复工程,构建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格局,为公园体系规划提供生态支撑。  相似文献   

3.
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水系是影响和制约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文章在回顾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水网城市①空间结构发展误区,对与河流水系融合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建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以南阳市城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提出在城市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保护性利用河流水系复合生态功能,挖掘潜在边缘效应,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架构完整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家波  IJi  o 《价值工程》2014,(4):108-109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命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任务,根据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目标要求,2008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提出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治理8项任务,为确保河道治理后的效果,按照治河必须截污的原则,需配套建设沿河截污管道,并解决其污水排放出路问题。本文通过须水河、索须河、魏河、贾鲁河、金洼干沟、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等配套截污工程方案简介,对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沈阳市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对河道及沿河陆域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文章从沈阳市河流水系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与问题等方面入手,对标先进城市河流水系规划建设工作,提出设计目标、策略与具体指引,着力打造彰显北方大都市特色的生态安全之河、开放共享之河、宜居活力之河、魅力人文之河。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的河流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本文对国内外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着眼于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研究、城市河流景观规划理论研究、重大河流治理项目实践、城市河流景观规划中生态修复设计等几个方面归纳;提出国内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可行方向,以期推动国内对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多角度的纵向深入研究,同时也是对国内众多河流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或河流生态治理工程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渭河水系支流众多,与城镇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点,以渭河重要支流灞河流域的典型城镇蓝田县为例,分析了城镇分布与流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河流水系与城镇发展建设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出与河流相协调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理念及对策,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与控制,依托河流水系建构生态廊道网络,通过生态区划对不同类型城镇发展予以引导.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分析评价了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态势与问题,论证了面对21世纪长江流域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了建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基本框架,并根据国情和长江流域的城市特点全面论述了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为例,探讨东方水城苏州城市水系保护与治理的理念、原则、方法和关键问题,紧扣河道治理、沿岸整治、补水活水、截污治污、生态恢复等主要内容,构建水系统、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保护水历史、挖掘水文化,以水宁、水丰、水活、水净为基础,达水美目标,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彰显城市特色、凸现城市魅力,供有关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河流、湖泊整治中,注重清淤、堤岸、绿化和截污等工程,而不重视底泥和水体生物原位修复,更不重视河流、湖泊生态体系建立,这样导致城市河流、湖泊整治中边治边黑、边黑边治,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河流、湖泊水质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文章结合新开河示范段生态治理工程,探讨了生态恢复、泥水同步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永嘉县河流水系丰富,水在对永嘉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出构建生态水乡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提出了生态水乡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景观水系建设是最重要的设计内容,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方面,景观水系的建设可以吸纳储水、排泄防洪,能为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本文主要探讨了景观水系建设的功能、景观水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等方面的问题,以便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7):24-27
辽河是我国的七大江河之一,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然而近百年来,土地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仅威胁了辽河生态安全,而且对区域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北方大河雄浑大气、四季分明的生态景观特征亦不复从前。本文以辽河沈阳市段为例,探讨了北方城市大河生态恢复规划的理念及方法,在保障水系安全的基础上,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特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恢复辽河生机,为我国大江大河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践。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多中心治理过程。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探索了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为其他地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了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后,指出山水城市是一个开放体系、多元模式,涵盖"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城市化运动有直接指导意义,山水城市的建设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浅议城市生态规划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基点,引入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并认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融为一体。在简述城市生态规划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城市”与“山水城市”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和传统丈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生态网络识别是成功建设海绵城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其网络结构特征决定海绵体的布局、建设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选择。以生态水文学理论为基础,结合Archydro水文分析模型,提取雨水径流运动路径和集水区,识别出济南市水生态网络,针对其网络结构特征提出建设意见。结果表明:济南市水生态网络由自然水生态网络和半自然水生态网络构成,其中自然水生态网络由河渠、湖泊、水库组成,半自然水生态网络由4个级别雨水径流形成的水系和4个级别集水区组成;小清河以北较小清河以南河渠分布密集,且北部大部分河渠不在集水区域内,南部大部分河流处于集水区域内;雨水径流汇集主要从南部山洪雨水径流向中部汇集,雨水径流量最大和集水区集水量最大的区域位于小清河南部支流沿岸,并未与城市主要泄洪、排涝、排污通道小清河沿岸相连接,城市内部大量雨水径流不能通过主要集水区收集起来直接汇入小清河进行排洪,需要通过集水区尽可能多的排散消解。通过以上网络识别分析,提出济南市强化并优化水生态网络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农村排水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时下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总结出一些针对农村排水系统特点的具体农村排水问题解决办法,进一步促进形成广州"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的山水城一体化城乡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9.
第一期001可持续城市化:发展视野中的批判吴建厂詹敬秋007直辖市重庆城乡和谐之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黄蔚017编制地名规划之研究杨卫丽杨洪福021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汪德根027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邢忠陈诚033青白江区生态工业建设规划研究许文来张建强刘菁038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讨朱才斌曾宇董志海044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刘承良熊剑平张红052关于城市竞争力及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思考张志新057城市扩展过程中的波核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孟祥林063建立城市资产负债表提升城市经营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转型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水土流失也将越来越严重。搞好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尤为重要。城市建设必须接受《水土保持法》的制约;必须维护河流水系形态的平衡;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田园城市模式应成为新建城区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