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创意产品贸易在21世纪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新引擎.通过总结中日韩三国创意产品贸易现状,并借助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和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中日韩等三国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以下略)创意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强于日本和韩国,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美德三国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研究了三国创意产品贸易结构的特点及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国创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对中国未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VS消费小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与中国的比较.论文首先就文化创意产业和产品贸易方面的几个流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研究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货物产品与服务产品两方面客观地分析了全球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大国以及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格局与发展趋势,特别是从进口贸易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从而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但与世界上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大国相比却是一个文化创意产品进口与消费小国.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全球创意产品贸易也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德两国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并具体比较了中、德两国设计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世界创意产业的先驱,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在介绍创意产品分类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美创意产品贸易情况。目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与美国创意产品进口均占世界最大比重,中国创意产品进出口呈现迅速增长态势,而美国创意产品进出口增长较为缓慢,因此,中国创意产品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而美国的逆差相对保持稳定。中美两国设计类产品在创意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均超越其他类产品;两国创意产品贸易结构表现出中国出口产品集中度高,而美国进口产品集中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Anderson和Wincoop(2003)模型为基础,推导出用以测度一国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基于推导模型和UNCTAD对全球创意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对2003-2012年中国创意产品向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成本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其出口贸易成本的诸多因素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向发展中经济体出口的贸易成本和贸易难度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更低,贸易伙伴与中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差额、文化差异水平、平均名义关税水平及贸易对外开放度等因素与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成本正相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陆地相邻和优惠的贸易安排等因素与其负相关,地理距离等因素不是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成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创意服务贸易及国际竞争力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意产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创意服务贸易也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创意服务贸易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自2004年起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但在全球所处地位仍然偏低,仍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按照TC指数和CA指数计量的中国创意及相关产业服务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逐渐提升的演进趋势明显。为尽快提升中国创意服务国际竞争力,应尽快建立创意服务统计信息系统,把创意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扶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进创意服务业发展所需稀缺生产要素,并建立创意服务发展部门间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意产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创意服务贸易也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创意服务贸易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自2004年起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但在全球所处地位仍然偏低,仍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按照TC指数和CA指数计量的中国创意及相关产业服务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逐渐提升的演进趋势明显。为尽快提升中国创意服务国际竞争力,应尽快建立创意服务统计信息系统,把创意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扶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进创意服务业发展所需稀缺生产要素,并建立创意服务发展部门间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内地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已引起众多国家的高度关注,创意产品已成为世界贸易中重要的出口产品。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内地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迅猛,顺差逐步扩大,贸易地位逐步提升,贸易商品结构相对稳定,国际竞争力很强。战略上高度重视,加强政府扶持,加大科技投入与发挥民间组织力量是进一步提升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相似度指数等工具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就互补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和其他东盟主要国家在工艺品和新媒体上互补性较大。就竞争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的竞争性相对较小,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在世界创意商品市场上的竞争较激烈。因此,中国要充分利用与东盟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增加彼此产品的差异性,促进双方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会展业近30年的粗放发展已经与外部社会环境和法治进步形成了某种风险反差,而长期以来业内对风险的模糊意识和无所作为也不断侵蚀着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例如,《侵权责任法》上产品责任是商业展会的一项集中风险,它蕴藏在各种展品之中。我国相关法律条文及判例已彰显展会组织者需为此担责的指向。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3条更载明展会组织者为此承担"无过错责任"。1[1]这符合"消费者特别保护"的国际潮流、客观上也使展会组织者风险陡然高企。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倒逼我国会展业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模式转型,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已成为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创意经济的内涵和理论渊源入手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发现创意经济不仅是单纯的产业问题,而且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籍由创意为产品或服务附加了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最终价值。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已经取代资本等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创意经济理论根植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其实质是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英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模式的选择,通过对比中英创意产业在概念和发展模式上的不同,从而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强大的生产力,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作用和地位也逐步得到人们的承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极大加快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进程。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改善我国高新技术出口提出一些建议,以利其在国际市场上深扎根基,从容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闻媛 《财贸研究》2011,22(6):16-22,31
中国庞大的创意商品出口额大多是通过OEM方式生产出口,即沿袭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为跨国公司代工。作为全球创意空间中的制造车间,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低附加值、低利润的生产制造环节,既不能掌握出口产品的价格决定权,更无法控制产品的文化内涵。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及西方国家成熟的商业运作,政策导向需要在经济利益与精神价值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更开放、更容忍的姿态对待创意阶层特立独行的思想与行为,并制定长期性的产业发展策略以整合国内创意资源,从而摆脱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依赖,提升中国创意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位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服务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发展战略问题。尽管从纵向看,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幅度很快,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服务全球化的相对水平仍偏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竞争力偏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和印度等国的竞争力指数比较还处于劣势。本文认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已有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主要是依靠廉价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以我国"走出去"能力"先天不足"。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应避免货物贸易走过的弯路,探索符合国情和世情、兼顾经济与政治的"大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服务业全球转移的新趋势。服务离岸外包的发包国主要为发达国家,承接国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新一轮服务业的全球转移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