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敬琏(2002)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一环便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为推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应该继续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所以如何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至关重要。回顾过去,"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农村劳动力已经获得大规模的转移"(蔡昉2007)。近  相似文献   

2.
武春艳 《时代金融》2012,(36):176-17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存在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应定位为:劳动力转移应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充分利用,是保山这类西部边远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就地就近转移是实现保山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小城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战略需要。本文探讨了秦皇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双轨制转移模式:市郊县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远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劳动生产率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有一大批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脱离土地的束缚加入到城镇的生活中,但是现在我国的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而且影响着我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动者,应该如何充分正确的履行职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高效的转移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曾是各地各级政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但农村"空巢化"现象不仅引出了"新农村谁来建"的疑问,也引发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思考。当前,实施多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正面临着以下四大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8.
朱静 《投资与合作》2011,(11):245-246
2010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多途径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其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提出要求。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问题。湖北省农村发展近年来正面临着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而带来的就业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总结并分析湖北省成宁市成安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做法,来研究当前湖北省整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燕  叶果 《金融与经济》2005,(10):61-6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的汇聚点,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效果,而是要考察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达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为此,本文提出发展城市经济以吸纳农村劳动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彻底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等财政经济对策以求得"三农"问题的最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1986-200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我们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已经进入到老龄社会,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解决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大农牧民困难群众的养老问题而言,老有所养是迫切愿望。对于新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缴费期限以及待遇水平的精算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其制度的合理性,通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背景选取新疆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进行精算分析,在完善和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养老保险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与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财政能力和公共品支出的不对称,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国际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200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分析,发现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和均等化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排在前十名的大多是中部和东部地区,而排在居后位置的大多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财力与农村公共品的支出需求存在较大的不对称。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建立和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走农业联社、集体农庄化的道路;有针对性的加大政府对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投资;多渠道多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品建设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1986--2007年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文章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国土面积5728.4平方公里。长岭全年平均风速每秒3.5米以上,是吉林省有名的贫困地区。2015年,长岭县生产总值实现3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74万元,增加值实现1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全县乡级行政区22个,全县村级行政区232个,农村地区人口数量53.69万人,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60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17省(区、市)农户社会保障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农户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如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表明,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的时间安排是非常及时和恰当的,要优先安排农户的农村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按照东、中、西部梯度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度设计要有较强的弹性,给农户足够的选择自由,新农合要提高保障水平,农村的养老保障要把政府和农户家庭灵活的结合起来,政府必须要确保农户个人账户有较高的回报率,而国家补助是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大力加强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或者发展经济学都从不同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城乡统筹的本质和关键内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和特殊性问题。总结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内在机理,除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诱致和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则固化了二元结构的现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不仅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必须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促进我国城乡就业统筹发展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乡镇企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视角,客观评价了税收政策对乡镇企业就业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非农就业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1978年开始的"包产到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进程,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产到户的耕作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现实需求,老的零散化生产方式受到了诸多限制,新型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