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2008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际油价的大跌,中国部分央企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投资也出现巨亏,如何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发展,成为关注度极高的问题。2009年6月,美国公  相似文献   

2.
金融控股集团在全球发展迅速,在我国也方兴未艾。我们在逐渐采用这种先进金融模式的同时,应该注意金融控股集团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本文对金融控股集团利益冲突做出叙述,并对利益的协调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3.
从能源金融的内涵入手,提出能源金融应着重研究能源产品定价、能源融资、能源贸易、能源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的影响和能源风险管理六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能源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能源价格金融化、能源产品金融化、能源业务金融化和能源企业金融化四个方面的趋势。对能源金融影响能源安全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能源定价、能源融资、能源贸易、金融市场、能源风险管理与能源安全的关系。提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能源价格、汇率风险、能源融资创新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建议加强中国能源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国际接轨和提升中国能源企业运用能源金融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品是市场价格波动的自然产物.由于衍生品使投资者可以把风险转移给能够从风险中获益的其他人,对衍生品的运用也就成为帮助能源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管理能源价格风险的常用手段.目前,衍生品已经发展到可以处理其他非价格风险,如天气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如果使用得当,衍生品将是通过对冲迅速减少某些风险的最有效工具.常用的衍生品工具包括在期货交易所中交易的远期合同、期货合同、期权合同和场外交易的掉期等.在油气风险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衍生品还包括:基差合同、裂解价差合同、裂解价差期权、时间价差期权和产量支付合同.场外交易市场的存在弥补了期货市场(交易所)交易产品与交易者需求之间的差别,因此这两个市场有共生的联系,而且场外交易发展得更为迅速.运用衍生品进行能源风险管理,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一是防止衍生品的滥用,二是加大金融信息的透明度,三是加大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金融控股集团子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与其它行业母子公司绩效评价问题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结合金融行业特点,探讨金融控股集团子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财务绩效评价系统,对金融控股集团科学合理地评价子公司的经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都协议书》的签订使碳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并走向成熟。而随着碳交易的市场化,各种金融衍生品也相继出现。这些金融衍生品加速了碳金融的流动,但也是对新一轮的财富进行切分。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如何在世界碳金融交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发人深思。面对国内的碳交易现状,中国应如何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利益分配,统筹全局,也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曾江洪 《董事会》2010,(8):30-30
与美国相比,目前我国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衍生品基本没有,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作为金融创新的基石,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变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由存量化变成流量化,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界的高度集中和减少社会流动性过多的问题,并且可以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产品。因此,我国还是应该加大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用好则对企业大有裨益,用错则可能让企业坠入万丈深渊。电力集团在经营思想上要正确看待金融衍生品交易,树立主业优先、实业至上的经营宗旨,明确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目的,为电力集团"走出去"发展担当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金融衍生工具也随之催生出来,金融市场的风险也日渐加大,近五十年来,全球几乎每一次爆发的经济或金融危机都与金融衍生交易有着密切关系。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领域最具争议的创新"。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升高,如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为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亏损高达5.5亿美元,这起事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引起轰动。自此,金融衍生品交易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国能源套期保值对冲之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部分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市场遭受的巨大损失,暴露了企业在风险管理理念、机制、市场判断以及对衍生品风险特征的了解、套期保值操作技术上的先天不足和经验缺乏。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套期保值失利的部分原因,认为中国企业参与能源套期保值应注意几个方面:1)加强产品的定价能力;2)加强风险分析能力,把风险管理带入前台;3)明确套期保值的目的;4)加强风险对冲技术能力;5)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对冲基准;6)培养和引进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建议中国发展自己的原油成品油交易市场,开发相应的风险管理产品,把风险管理的理念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近日在由上海期货交易所等主办的“机遇与挑战·投资与回报———新经济环境中期货市场发展策略报告会”上指出,在强化市场规范运作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将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法律规则,促进期货市场规范发展,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积极推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期货交易;积极培育市场,增加市场流动性;加快期货经营机构的结构调整,培育财务健全的中介机构;鼓励期货市场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鼓励国有企业积极稳妥地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他指出,为保障和促进期货市场规范发…  相似文献   

12.
掷地有声     
金融被称为金融鸦片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绝大多数是华尔街的国际投行设计出来的。这些销售给中国企业的金融衍生品在美国本土却难觅踪影。  相似文献   

13.
王世宗 《玩具世界》2012,(12):29-31
动漫衍生品产业作为动漫产业链的下游产业,是动漫产业实现市场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产业链中利润最大的一环。国内动漫产业的理想管理模式应该有七成的收益来源于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据《中国动漫产业投资研究报告》预测,2012年国内衍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元,发展动漫衍生品市场,是保持我国动漫产业健康、迅速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动漫授权已经作为各大玩具展的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原意是要减少、规避和转移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但由于衍生品本身的杠杆作用和定价的困难,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备工作的进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已经呼之欲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既是一个增加投资品种的机会,同时也面临更多层次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5.
郑磊 《董事会》2010,(8):28-28
在总结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时,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其中一个原因是金融发展程度低,诸如衍生品这样的金融创新还没有出现或者形成规模.这个缺点却帮了中国的大忙,犹如加了一道防火墙。除了中国金融机构购买的衍生品造成的损失,几乎没有发生类似欧美的其他金融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略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衍生品尽管具有风险转移的功能,但同时也因外部性、垄断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而呈现出各种风险,只有深入了解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特征,并在宏观、微观方面做好立法规范,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策略,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衍生品自身运行的风险,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管理沙龙     
《中国煤炭工业》2008,(12):27-27
“从当前这场危机中。世界应吸取两大教训:一是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金融危机之所以发展到目前阶段,与美国政府没有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二是要关注金融创新的隐患。美国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监管又没跟上,这就给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祸起2001年互联网泡沫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计“非理性价格波动天数所占比例”和“价格波动相关系数”两个指标,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权证市场及不同权证品种的波动状态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我国权证市场波动的特点是:认股权证在2006年4月以后开始回归相对理性;认沽权证没有回归理性的趋势;以及同一股票所发行的认股权证与认沽权证的价格之间是正相关的。在分析了上述特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权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建宇 《中国石化》2014,(12):71-73
<正>在国际石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石油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已经形成包括现货、远期、期货等在内的较为成熟、完善的市场体系,期货交易逐渐替代现货贸易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定价基础。虽然现货市场仍是能源价格形成的基础,但由于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能力和更强的流动性,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国际石油价格形成的参照基准。国际金融资本对石油商品及其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投机行为使  相似文献   

20.
第三头大象:市场的规则与应知应会的问题金融市场的效率是普通商业市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根本原因是规则的透明。这些规则与合约共同构成了金融衍生品合约的法律要件。包括但不限于需要交割,则有公开透明的交割制度和相关的制度,想平仓(售出后回购)按照对应资产的交易规则交易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