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因此,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新疆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集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金融集聚的研究,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把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因素引入金融研究;金融地域运动理论为金融集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直接研究;二是对区域金融成长的研究;三是对产业集聚动因对金融集聚的借鉴.对金融中心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动因、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历史的考察等.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金融排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霖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7):136-137,156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内涵与扩展、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金融的协调发展,同时指出深化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文章认为,金融要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金融支持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城乡居民低收入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曾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重大制度突破。随着金融改革逐渐触及经济中的深层矛盾,金融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制度优化问题再次摆到了我们面前。其中,对于政策性金融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重新定位,也成为推进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突破点。文章在深入探讨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内涵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特点,进而反思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改革现状。试图提出真正符合我国现实与历史规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不断激发自身活力,加快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流通效率。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企业资金难题的一种创新融资方式,有效缓解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融资难题。而财务信息化作为数据共享的基础,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及时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企业的融资管理与发展。通过阐释供应链金融基本概念,就如何推动企业供应链金融与财务信息化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期望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风险,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确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然后着重考察制度因素,将其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以此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制度演进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金融发展对制度演进的影响较大;并且金融中介对制度演进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10-2017年黄三角经济区(滨州市、东营市)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绿色投资和生态效率测度黄三角经济区的金融支持和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以绿色投资和生态效率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黄三角经济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上,本文对国际金触中心形成的微现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从金融本身的特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1)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2)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3)金触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从空间经济学及相关的视角来看,本文认为:(1)集聚的空间外在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基础;(2)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的空间邻近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3)金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构建地方金融控股体系发展浙江地方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构建和发展地方金融控股体系是发展地方金融的必要选择性即其可行性,提出了构建和发展浙江地方金融控股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18年,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预测报告提到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金融与科技的加速融合促进了工业效率的提升。迫切需要整合金融资源, 加速生产要素流动, 探索金融服务创新, 推动金融服务优化升级, 以助力工业经济高效发展。金融通过扶持工业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网络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对工业效率的提升形成支撑力。本文对国外文献中金融发展对工业效率提升形成支撑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数据选用进行了梳理, 对金融给予支撑工业效率提升的集聚、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进行归集和探讨, 提出了提升工业效率的金融支撑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金融担保又称信用担保。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金融担保市场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文章在分析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的内涵及生成路径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金融担保机构的成功运作经验,基于风险外部防范与内部控制视角系统性地构建了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管理体系,该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外部防范(子)体系和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内部控制(子)体系两大部分。该研究将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管理理论,对于加快推进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实现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产业分工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发展理念和“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如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议题。从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创新的新角度,采用2010—2020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探究其边界条件。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2)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创新是绿色金融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机制;(3)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更新兴的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明显,同时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绿色金融发挥积极影响的边界条件。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可为各地区绿色金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桢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2):97-104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处于技术世界前沿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金融结构向金融市场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我国金融结构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建立了包括金融与产业因素两变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单整、协整与格兰杰方法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估计,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直接金融的发展,而是促进了银行信贷的扩张,强化了以间接金融作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同时,高技术产的发展没能发挥促进我国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进一步从银行“搭便车”行为、我国高科技产业低风险特性以及我国主要资本市场上市门槛过高三方面解释了我国高科技产业与金融结构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正向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制造业也将更加科技化、智能化,面对这些新情况,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促进高科技产业和金融市场共同发展的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揭示了 2006~2017 年我国30 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 科技金融经费力度、 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 4 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 “东强西弱” 的局面;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金融经费、 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 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制定、 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脆弱性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金融危机不断爆发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传统的从外部宏观经济角度来解释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越来越缺乏说服力,迫使人们放弃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内因的角度即从金融制度自身来解释新形势下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本文主要以传统信贷市场为对象梳理了国外金融脆弱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冶金财会》2021,(1):23-27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金融创新浪潮此起彼伏,而在这一浪潮中,供应链金融无疑是其中的"弄潮儿"。供应链金融根植于实体产业,可以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企业提升金融服务价值与水平,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为了更好监管和规范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政府不断推出相应的监管政策,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对CNKI学术文献总库的核心期刊2003-2012年的政策性金融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和梳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编码和提炼,发现政策性金融研究可分为扶持对象、产生背景、可持续发展、发展限制、国际经验、表现方式以及体系框架七个研究主题,针对各个主体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类金融模式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助力,在国内外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居民生活服务类等行业中发展迅速,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及财务战略理论,本文通过对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对比研究发现:以占用供应商资金为特征的类金融模式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够发挥其低成本优势及由此带来的快速规模扩张和强劲的盈利能力,可一旦失控则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其多米诺骨牌般的风险传导效应甚至会危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研究表明,在零售业规模扩张中,重视供应链管理、确保投融资策略与期限相匹配的财务策略、提升营运资本的运营速度和周转能力,有助于控制类金融模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