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中创新是关键。产业集群要实现转型升级,集群进行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是关键。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已经具备了条件。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的参与方、动力分析,合作博弈均衡可以实现。要维护该合作博弈均衡,必须有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政府也应将产业政策转变为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2.
私有制劳资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的关系,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走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宏观上,影响该种利益关系协调的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政府调节及工会协调,它们共同决定了劳资双方利益平衡及其发展态势。文章以私有制企业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劳动者持股、工会协调、政府调节在私有制劳资利益关系中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私有制劳资利益关系协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劳资关系的核心要素是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当双方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时,劳资关系的和谐度必然提高.传统劳资关系观认为劳资双方仅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双方的依存性,从而造成博弈结果的无效性.本文以劳资博弈过程中的“囚徒困境”为起点,在考虑到博弈双方公平感的影响后,基于帕累托改进过程,寻求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的层面论述了共容利益与利益共容与合作的稳定性,提出在地区旅游合作的利益博弈中,具有共容利益的地区之间并不必然实现有效旅游合作,要真正实现地区旅游合作,需要地区之间能够利益共容。在张家界和湘西州的旅游合作上,双方的利益诉求应从寻求共容利益转到如何实现利益共容上来。  相似文献   

5.
员工持股计划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琛  范方志 《开发研究》2004,94(6):63-65
员工持股计划是对企业所有权的安排,通过调整利益关系而实现所有者与员工对企业利益的配置,通过激励员工的努力水平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整体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长期重复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员工持股计划只是给均衡的合作解的实现提供了潜在的可能,合作的均衡解的实现还依赖于管理者的可信任的合作声誉,管理者的合作声誉的基础是企业有明晰的产权和对管理者业绩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劳资合作或冲突是双方不断博弈的结果,其实质是"囚徒困境"。但随着人力资源的价值逐渐得到管理者的认同和重视,企业开始转变管理理念,并通过强化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促进劳资双方的合作。然而,农村中小民营企业普遍表现出规模小、低竞争力的经营现状,企业大多处于生命周期的起步阶段。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存续,农村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人力资源,未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更缺乏资本和人才去建立科学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然而,农村中小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却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合作状态。因此,本文以北京市一家农村中小民营企业为调查对象,探析影响农村中小民因企业劳资双方博弈困境的解决途径,发现乡土文化在双方博弈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最后,本文对农村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强调了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商务谈判双方以"做蛋糕"的谈判理念做大谈判的合作利益,然后根据谈判实力和利益分配标准均衡和公平分割合作利益。谈判实力是由一方所在企业的实力、谈判人员谈判艺术的运用和谈判的环境因素构成的。利益分配标准是独立于谈判双方意志之外并事先经过谈判双方认可和接受的评判双方利益得失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碍是校企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的目标是利润.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各方的利益很难同时实现.缺乏合作动力。本文试图从校企合作中各利益主体角度出发.在各主体利益均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劳资关系内在属性与冲突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凌  李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55-58
劳资关系的内在属性包括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转轨时期劳资关系日益紧张,劳资冲突日益频发,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表明,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以及确立劳资关系利益主体互动协调机制可以缓解劳资冲突,有助于形成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对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社区居民这三类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及其博弈地位的差异导致利益冲突,并表现出非合作博弈;应从利益协调的角度进行合理制度安排,建立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处理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1.
集群根植性对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不仅限于隐形知识溢出。本文在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互惠性理论对合作创新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产业集群根植性对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表明:根植性的强弱能够影响合作创新行为的演化方向。根植性足够强时,合作行为能够为成员带来巨大收益,此时系统将向合作均衡演化最终实现双赢;根植性不够强时,成员无法抵抗不合作行为的诱惑,此时系统将向不合作均衡演化最终演化为"囚徒困境";根植性强弱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时,演化方向由博弈双方初始状态决定。  相似文献   

12.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目前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不仅成为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阻力,而且损害到病人的利益,因此"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解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将运用演化博弈的分析方法,建立复制动态方程,以病人和医院作为博弈的参与者,探讨双方博弈的均衡,再根据得出的博弈均衡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用合作博弈的分析方法来讨论战略联盟的实现过程,并通过"古诺模型"分析战略联盟内的利益是如何实现。结果表明:联盟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产生联盟收益。  相似文献   

14.
外资并购的股权博弈与政策规制——租金分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租金分成角度考察外资并购的股权博弈与政策选择问题。契约不完全和竞争不充分导致的准租金是并购双方股权博弈的经济动因,而外资政策决定了双方的博弈顺序。分析表明:中性外资政策导致静态博弈,均衡股权比例收敛于双方相对能力;偏向性政策导致Stackelberg博弈,均衡股权比例偏离企业相对能力并引发先动方对跟随方的利益剥夺。由于租金规模的变动,行业竞争越不充分、资产专用性程度越低,政策因素的扰动效应越强。因此,通过适当的政策安排控制租金规模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产业安全的双重目标。这一研究为中国实行差异化外资政策和投资甄别制度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邹阳 《中国经贸》2014,(8):184-184
集团企业预算管理过程是一种利益以及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也是集团企业各方的利益博弈过程。本文通过对集团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主体、预算行为和预算关系的探讨,表述了预算决策人与预算执行人在预算方面达到“博弈均衡”状态,经过相互博弈使预算管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李艳  孟凡强 《南方经济》2018,37(6):120-131
基于单群体演化博弈理论,文章聚焦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的群体扩散机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变异行为的群体演化存在"体制内维权"与"体制外抗争"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而演化趋势的方向取决于初始状态中"体制外抗争"群体在总体中的比例。"体制外抗争"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稳定策略均衡,仅凭"惩罚式"抑制将难以达到最终的制度均衡,设法提高"体制内维权"策略的个体收益支付以及群体收益支付总和,才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劳资关系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管理导向作用,在制度设计上设法提高体制内行为的收益,从而改变博弈参与人的预期,使其体制内行为比例超过一定的社会阈值,进而实现劳资关系向新的稳定均衡演化。  相似文献   

17.
王乐 《理论观察》2014,(10):46-47
劳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经济关系,亦是一种社会关系。劳资冲突与劳资合作是劳资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由于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仍不是很充分,在劳资合作条件和合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劳资冲突、矛盾成为劳资关系常态化表现形式,这其中尤以非公企业的劳资矛盾和冲突问题最为严重。从劳资双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劳动者个体化趋势及个体性特征凸显对劳资关系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宏观估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当前中国非公企业劳资矛盾多发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非公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提供良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一个双方不完全信息的框架下分析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美伊的战略选择 ,认为在单阶博弈中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博弈的均衡解取决于博弈双方对对方政府类型的判断。在多阶博弈中 ,如果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计划对美国全球利益的影响足够小的情况下 ,{拒绝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 ,不进行军事打击 }将成为多阶博弈的均衡解 ,但美国仍然可以通过增加沉没成本的策略性行为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局面。在更一般的情况下 ,{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 ,不进行军事打击 }将是模型的稳定均衡解。文章最后还研究了在何种情况下美国强硬政府声誉的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要约-回应”机制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20年中,中国与东盟不仅实现了双边关系上的突破,而且在经济合作的制度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何理解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过去20年中的突破与发展,双边经济合作的未来走向如何?为了摆脱过分突出经济双赢的解释框架,作者提出了一个要约-回应分析模型,借助契约达成的模式来突出国际合作机制确立的双向参与性和利益多维性。从要约-回应机制的角度,中国-东盟关系过去的发展可由两个关键的要约-回应博弈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和200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倡议。对这两个阶段的案例分析表明,动态博弈国际合作过程中初次博弈尤其是初次发出合作要约对于促成合作安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国与东盟都缺乏足够的动力来克服发出要约的约束条件,双方不大可能在未来短期内(例如2015年之前)提升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双边经济合作将维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博弈论的方法,考虑声誉效应对博弈双方效用、策略的影响,建立信号博弈模型,并分析精炼贝叶斯均衡,证明声誉水平、对声誉的态度以及技术市场价值的高低是影响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探讨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行为策略,提出实现合作达成双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