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本文通过综述创意产业概念,分析了创意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路径,指出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两类主要影响因素:创意环境和创意资本.进一步实证分析了二者对消费性创意产业和生产性创意产业的影响机制,并从对投融资模式分析的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改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创意产业集聚式发展经营环境、拓展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创意产业集聚式发展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集群最初的形成区位并非均指向城市CBD,其形成有赖于创意人才的集聚,而创意人才的集聚会受到一系列类似低廉的成本、宽容的环境和较为便利的交通等要素的影响.创意产业集群会向着综合娱乐休闲区及创意生产生活区演变.针对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规律,提出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形成集群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题的立足点和研究对象是以我国闲置空间资源特性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在精神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偏好于在闲置空间中集聚,在集聚的过程中促成或推动了闲置空间的再生和发展完善。经过长期调研和分析,发现闲置空间具有地理环境资源、建筑特色资源以及当地政策和制度资源等各种资源特性优势,这些优势吸引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进驻和集聚;与此同时,闲置空间也会对进驻的主导性文化创意产业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生发展中存在资源碎片化、战略近视化、发展手段单一化、体制教条化、竞争手段同质化等障碍因素,其进一步发展受阻。应利用集聚理论来指导提升该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从顶层设计、配套政策、信息联动、智库资源等方面强化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一定规律性,其中产业集聚动力是主要原因,该集聚动力可分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即内源动力和激发动力。内源动力是产业形成基础,激发动力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以安徽合芜蚌地区为例,可以发现因政府给力支持,而产生的强大激发动力,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在合芜蚌迅速集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文化创意企业作用的发挥,对于整条价值链价值的实现产生根本影响。在此,对创意产业价值链的价值评估主要站在处于核心位置的文化创意企业角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去研究和分析对创意产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以创意性指标、经营性指标、成长性指标和带动性指标四类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反映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和指标的性质建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7.
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从改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耦合的共生环境;构建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多元创意供给主体;结合资源优势,寻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会等三个方面实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纵观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基础术语研究,呈现出概念术语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概念术语的适用语境不断扩展,国内外发展程度差异明显。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法及研究角度丰富多样,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外延界定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分类。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术语的发展脉络,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应结合时代背景与区域特色,发挥"创意+"的跨界融合性和无边界性,以创意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福建省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正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深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布局,使之切实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结果受所选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大小的影响,后者应以集聚过程中溢出效应的产业边界与空间边界为基础。当前产业集聚测度研究普遍存在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选择过大的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测度结果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系统性、方向、大小和影响因素,以及有偏的测度结果对集聚经济研究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超出空间边界或产业边界的测度结果将显著偏低,并导致对集聚经济的低估;按省测度的区位基尼系数比按市测度平均低了近40%,两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通常低于其所含三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的均值,甚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在文化创意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中,要推动设计服务与工业的纵向产业链延伸与横向服务链拓展,激发产业升级的动力;在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中,要打造旅游魅力的智核,营造丰富的内容、多元的主体和动态发展的框架;在文化创意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业的融合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在文化创意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中,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以休闲农业项目为突破口,建立具有生态文化价值和现代服务业意义的农业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富;劣势是文化企业小与散;泉州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外在挑战是文化资源被共享和文化产业激烈竞争,内在挑战是泉州许多市民逐渐淡忘泉州文化的人文州直;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得益于实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和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政府一企业一社会”分工协作,不断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世界金融危机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发力点和我国居民消费质量提升的主要手段。依托现有有利条件,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合理布局与调整,加强与低碳产业、生态旅游的融合,我国的主要发展产业:文化创意,也是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论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现代的,创意产业是后现代的;文化产业是工业经济,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文化产业是全球标准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多样化;文化产业网下生产销售,创意产业网上生产销售;文化产业是机械复制,创意产业是数码复制;文化产业是集中生产,创意产业是分散生产;文化产业是大众消费,创意产业是分众消费;文化产业会自发成长,创意产业需扶持倡导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应走综合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熊彼得是创意思想的先驱。由于各国、各学者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同,创意产业的特征和所包括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的关系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研究。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开局良好,但由于创意产业目前仍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积极实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囿于传统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范式,多数研究缺乏对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相关多样性和行业异质性等微观机制的探讨。融合演化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文化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多学科的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基于江苏13个地级市2007—2011年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1)文化遗产资源和创意资源对江苏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2)供应商专业化与相关多样性是推动江苏文化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后者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3)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在集聚因素影响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反向关系。研究结论凸显了产业特性在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具备高知识性和高附加值特征的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推崇和重视.发展创意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模式特点与成功经验,为我国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创意经济模式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而美国更强调自由和市场,政府主要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创意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欧洲的模式更适合中国的传统和实际。政府应积极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多角度、多层次参与,促进形成全方位的创意产业创意渠道;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自由,促进市场竞争;各地发展创意产业要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它与科技创新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在创意产业发展演化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作为技术后盾和催化动力,把文化生产力要素和技术条件的新组合纳入到文化大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周期运动,构成了科技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即创意产业的周期性演化机理、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循环机理以及科技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的悖论。基于创意产业的内在机理,发展创意产业应注重创意需求的开拓、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创意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电子商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商务形式之一目前,文化产业对电子商务的利用不足,电子商务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也不够面对国内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定位和可行的发展对策,以电子商务助推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