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卖场终端是产品与顾客直接接触点,进而最终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产品从生产到促销、分销直到消费者手中,前期大量工作价值的体现都取决于终端的销售。生动化的终端陈列可以提高产品的展示效果,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如何最大限度抓住潜在顾客,如何把握转瞬即逝的销售良机就成了营销人员面临的课题。要踢好营销中的临门一脚,需要把从顾客购买心理到终端营销策划及终端陈列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2.
营销的根本是满足需求。引申一步讲,就是满足产品从生产到最终使用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需求,这个需求不是某一点或一个环节的需求,而是整个过程所涉及各个环节的需求。只是在这个经营链条上,相关环节的需求不同而已。生产企业、渠道商、代理商、终端销售商的需求是通过销售获得利益,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是出于对产品某种使用特性的需求,归根结底也是个人利益的需求。因而,企业经营的营销流程打造也就是利益链的打造和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营销的根本是满足需求。引申一步讲,就是满足产品从生产到最终使用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需求,这个需求不是某一点或一个环节的需求,而是整个过程所涉及各个环节的需求。只是在这个经营链条上,相关环节的需求不同而已。生产企业、渠道商、代理商、终端销售商的需求是通过销售获得利益,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是出于对产品某种使用特性的需求,归根结底也是个人利益的需求。因而,企业经营的营销流程打造也就是利益链的打造和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产品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场所——终端已经成为产品销售的最重要的环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量的案例表明。谁掌握了终端,就意味着掌握了商战的主动权。在一份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消费者在到达购物终端前就决定购买某种产品的约占30%。而这部分消费者有可能会受到终端各种销售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或调整购物的初衷;其余70%的消费者是在终端场所才决定购买某种商品及其数量的.这说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终端受到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企业感性营销策略是企业针对市场感性消费现象,为满足消费者感性消费活动而设计、确定并实施的一整套市场营销方案。其制定的目的是通过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注意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实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其制定的实质是企业各种资源整合与互动的经营管理过程;其制定的特点是企业所有经营部门、管理层次、生产环节等全方位的协调与合作。制定感性营销策略,有两点需要企业备加关注:一是提升产品传播力;二是加强产品销售终端的现场管理。提升产品传播力产品传播力的实质,是通过产品功能、质量等分析,进而选择特定…  相似文献   

6.
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化妆品不仅卖功效,也体现时尚和文化,更是使用者地位的象征。化妆品的这些特征如何来体现?除了产品的广告宣传和产品的柜台陈列等方面外,包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得体的包装不仅可以直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而且还可以将该品牌的品位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包装作为产品的“外衣”不仅要有盛放、保护产品的功能,还必须具备吸引购买、指导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院关于品牌态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或产品类别出发,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然而在不同产品类别中,品牌态度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对不同类别产品品牌的关注点的差异,通过消费者态度最终影响到其对该产品的购买意愿.因此,从不同类别产品入手,比较分析每一个细分类别产品的品牌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企业关注了战略、执行、整合等一系列宏观的经营理念,却忽略了能够决定产品销量和客户忠诚度的细节营销。细节营销是贯穿于企业调研、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营销思路,前提是对消费者购买细节的调研意愿,基础是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的产品设计,核心是符合消费者沟通的细节促销。  相似文献   

9.
产品伤害危机爆发后,消费者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存在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危机品牌的态度?论文基于“刺激—加工—响应”(S-O-R)理论,以风险感知为自变量,以消费者宽恕为中介变量,以品牌熟悉度为调节变量,以产品伤害危机爆发前后消费者购买意愿变化为因变量建立了研究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研和Bootstrap等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消费者宽恕中介了风险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品牌熟悉度在风险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助农直播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何将文化与助农直播模式结合,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刺激文化消费是一个企业值得关注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助农直播中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研究表明:人物形象、外部场景、文化认同、地域文化、文化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6个主范畴对助农直播中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同时它们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异。据此,提出加强场景优化、增加叙事符号、重视本土特色文化与产品的融合创新、坚持正向价值引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情感营销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需求是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时非常关注的一类需求,企业应在营销过程中利用情感要素增强营销效果。情感营销是企业从情感角度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酒店分析情感营销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各个维度的影响,能为提升酒店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情感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理论认为,企业与顾客之间有着明显的角色分工:企业的角色是生产产品或者服务,而消费者的角色是消费产品或者服务;企业的角色是创造价值,而顾客的角色是消费价值;企业的角色是提供能力,顾客的角色是购买能力。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这种分工不再清晰,而是发生了“混淆”。顾客已经全面地参与到企业研发、融资、生产、营销、服务、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也全面参与到顾客消费决策、消费服务、消费体验、网络建设等消费链各环节。企业与顾客在价值链各环节上全方位的融合已经成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零售终端的接触点管理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临门一脚"。它要求零售企业在终端销售服务过程中,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方法,对消费者可以接触和感知到的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一切信息进行管理,达到品牌传播效果。终端接触点包括终端布局、品牌形象、产品展示、顾客服务等与消费者关联的各个方面。终端接触点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建立  相似文献   

14.
文中针对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介绍了一些鉴别化妆品真伪简易可行的方法,指出了企业要生产合格的化妆品,应从根本上做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满足产品标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项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表明:“顾客在销售现场的购买中。2/3左右属非事先计划的随机购买,约2/3为计划性购买。”如何针对消费者购买心理在销售终端攻克最后一道防线。成为营销策划人员的重要课题。而销售终端的POP广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件利器。  相似文献   

16.
周静 《价值工程》2021,40(8):63-65
预售模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电商平台持续关注的焦点话题.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预售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折扣定价下预售产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折扣定价预售能够提高顾客感知价值,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希望本研究结论对于商家通过预售模式赢得顾客青睐具有些许营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需求认知、信息搜寻、购买方案评价、购买、使用、使用后评价、处理七个阶段。当消费者计划要购买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会搜寻信息。相对于有形商品,由于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可变性和易消失性,购买服务的风险性更大,因此服务消费者的信息搜寻行为和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的信息搜寻行为存在很大的不同,服务消费者更信赖个人信息源。另外,服务产品购买过程中信息搜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情景因素、顾客感知收益、价格、知识和经验。文章针对顾客在购买服务产品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一些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运作模式,在国外企业中已经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仍是一种较新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链条的全部环节所构成的全过程管理,它通过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谋求从成本、时间和柔性等方面的最佳效果,从战略层次上把握顾客的需求。这里提及的顾客是广义上的顾客,它既包括外部顾客义包含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企业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内部顾客是指企业的员工。  相似文献   

19.
据说可口可乐公司追求其产品的无处不在、心中首选、物有所值并让顾客买得到、买得起、乐得买,这为可口可乐公司的百年发展提供了保障。由此我联想到许多关于企业经营实力的论述,实际上最终总是可以归结为产品内涵、顾客偏爱、终端可获这样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在这里,产品内涵指的是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真正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 纯粹认知概念上的虚幻感觉。顾客偏爱指的是顾客在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认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某种特别情感偏好,从而在面临竞争时会优先选择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终端可获指的是在顾客决定购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时能发地得到其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为企业带来实在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化妆品GMP是以《化妆品产品的良好生产管理规范——顾客的健康保护》(简称GMPc)为标准,基于对顾客的健康保护为出发点的第三方认证。对于在美国和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无论在国内生产还是从国外进口,都必须符合美国联邦化妆品法规或欧盟化妆品指令,即实施GMP认证和相关产品标准(欧盟化妆品76/768/EEC指令)的检测,以确保消费者正常使用后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