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定被害人承诺是和被害人承诺相关的一种特殊情形,它体现了对被害人自主决定权的尊重。它具有紧急避险的某些特征,成为阻却违法性事由的根据之一。推定承诺应遵循严格的条件限制,从前提条件、主观条件、实质条件、限制条件、行为条件五个方面对推定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其对于自身遭受的损害结果大都持反对态度,但不排除在有的案件中损害结果是被害人所积极追求的,这就涉及到对于被害人承诺的损害结果是否可以阻却行为违法性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争议颇大。但既然是权利,则权利人有积极行使、消极行使,甚至放弃的自由,因此被害人承诺应当阻却违法性。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意为阻却行为违法性的事由,从外观表现看,正当防卫完全符合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但却缺乏社会危害性这一成立为犯罪的最终实质依据。因此,立法者为鼓励民众同犯罪作斗争的勇气,明确规定防卫不违法,从而为他们排除了后顾之忧。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而又尚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不负刑事责任。同时为了保护公民的紧急人身权利,刑法规定对于正在进行的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性暴力犯罪的,采取正当防卫的造成不法行为人伤亡的,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也不用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对于后者特殊的正当防卫似乎并无太大争议,关键在于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正当防卫,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将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紧急避险在我国刑法中同正当防卫一样是阻却性违法事由,规定行为人在遭受现实紧迫危险之时,可以采取损害第三者较小合法利益来保全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紧急避险中的危险,我国刑法理论界并没有对其作条文式的明确规定,本文从国外刑法相关理论出发,重在探讨我国相关理论争议和对国外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条文中仅对紧急避险做了一般性规定,但涉及生命权冲突地情况是否成立紧急避险,通说对此持反对的态度,认为此种情况成立犯罪。理论界也存在正反不一的观点。关于生命权冲突场合下能否成立紧急避险,即紧急情况下是否允许为了保护生命而牺牲其他的生命一直是整个刑法学界乃至全世界争论的问题。德日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对生命型紧急避险不能通过所保护和所牺牲生命的数量衡量对比从而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但通说的观点不能对此提供有力的论证。综上所述,紧急避险的本质即紧急避险的正当化依据并非基于所谓的利益衡量,而是出于社会中的理性个体自愿负担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义务,才成为违法阻却事由。基于此,生命型紧急避险也是由于超出了这种社会义务的范围,从而不具有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许捷 《魅力中国》2013,(31):318-318
刑法第225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借证经营烟草是一种自身未经许可,但又拥有许可证件的特殊情形,在司法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否应以非法经营罪定性,存在很大的争议。而在借证经营中,烟草公司因不明真相,仍存在正常配送烟草的行为。配送烟草部分不排除烟草公司失职。但是否就当然阻却当事人的违法性。本文就借证经营烟草及其当中存在的烟草公司配迭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侵权屡见不鲜,毫无疑问,法律是调控侵权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此类侵权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不一,导致了司法不公情况的出现。现通过解读违法性的含义、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刑法学理论研究中,危险接受通常被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被害人自己支配实害结果的发生,被害人参与到了被告人的危险行为中;另外一种就是被告人的行为支配实害结果的发生,属于合意行为。因此,在刑法学理论研究中,规范的保护范围、被害人承诺以及被害人自我答责都不属于危险接受的理论。在被害人参与的危险事件中,被害人支配着实害结果的发生不属于任何犯罪构成要件,可见被害人参与的行为所造成的时还结果不成立成犯罪。在基于被害人意志的场合下,被告人支配实害结果的发生,不具备阻却犯罪事由,具有犯罪成立的可能。现就刑法学中的危险接受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有关刑法危险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9.
曹扬 《北方经济》2012,(12):48-49
EVA是一套以增加值为核心的决策体系、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激励制度,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EVA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实践经验,被世界大型公司广泛采用,但我国企业引入EVA相对较晚,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EVA的概念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介,分析了其对我国企业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企业运用EV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栗旸 《魅力中国》2014,(2):337-337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作为经济犯罪的典型罪名,其社会危害性必须达到一定量的程度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行为构成犯罪需同时满足法律规定的数额条件和对象数量条件;集资行为给存款人造成的损失数额不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但可作为量刑因素予以考虑;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利诱性、社会性必须进行程度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定行为构成要件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习惯法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被淡化,但在司法实践中习惯法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文章认为,习惯法可以作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以此起到完善、发展我国法律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间非营利组织大量涌现,为此需要重视规范非营利组织会计行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两套会计准则体系并存的问题,考察国外会计准则合并的趋势,论证合并我国两套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具有合一性质的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杨玉飞  黄琼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92-196
随着团体标准作为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企业通过生产不达标产品的机会主义行为却直接损害了团体标准集体利益,同时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带来负面影响。为探究治理团体标准联盟成员机会主义的策略和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在治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中的承担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协会可以利用信息披露有效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但由于其自身不具备强制性惩罚功能,无法消除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只有在地方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利用强制惩罚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有效杜绝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基于上述结论,从建立声誉机制和优化监管两个方面为第三方机构治理团体标准成员机会主义行为提供实际管理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业在国外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运用经验,形成了健全的运作机制,但在我国却仍是一个刚刚开始起步发展的新生事物。本从政府作用界定、法律法规、社会中介服务系统、风险主体构建、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等五个方面,就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制度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侵犯商业秘密权行为的归责是侵犯商业秘密权民事责任制度的核心。我国应当扩大责任承担主体的范围,对恢复原状责任以及损害赔偿责任分别规定不同的构成要件、承担方式以及免责事由,以此实现商业秘密权利人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与债性教育金融制度都属于信用制度范畴,但二者征信体系的甄别和约束重点却不尽相同:债性教育金融制度的甄别重点在于排除可能产生逆向选择的主体,约束重点在于因可能违约而产生的道德风险行为;分成制信用体系的约束重点与债性合约一致,仍然在于因违约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行为,而甄别重点则有所不同,主要是用资方人力资本积累效果的大小程度。因此,美国债性合约下的征信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我国分成制合约征信体系关于甄别道德风险的借鉴。征信体系效应与信用资源多寡相互加强的规律要求我国必须构建一个在微观上从由政府主导逐渐向由市场主导过渡、在宏观上始终由政府主导的征信体系,分成制约束重点也应当通过信用制度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村干部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农村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却出现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目标、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文章以四川省5县16村的实地调查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探析了激励理论视角下的村干部行为,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村干部的积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村干部积极性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胡瑞生 《南方经济》2004,(12):19-21
各国公司法普遍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立股东会,我国亦不例外。但是,尽管各国对公司必须设立股东会的要求几乎一致,可对股东会的具体规定却不尽相同。所以加强我国《公司法》有关股东会的具体规定与国外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公司组织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提高对公司实践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效率,缩小和国际立法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和国际接轨的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增值税及其征税范围虽然涵盖了所有货物销售和工业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但却没像国外规范的增值税制度那样,将与货物交易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邮电通信业,以及其他劳务服务业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而是另行征收营业税。对于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均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而对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而征收营业税。对以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  相似文献   

20.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南北比较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运用。但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运用TBT时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等性:发达国家积极主动地构建成熟的TBT体系以保护其国内市场,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TBT体系建设残缺不全,处于被动应对的境地。作者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TBT体系的总体构成、国家标准化战略、多边与区域合作机制、政府与非政府行为、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为构建中国的TBT体系和应对国外的TBT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