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想说爱你,并不容易"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暂时落后的学生,更不能把这样的学生放在一边凉起,不管不问.这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随着老师的教育、启迪、帮助,他们都会发展、变化.就算他们不能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我们也要用"亲亲教育"的理念浇灌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个"亲亲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袁毅 《重庆与世界》2017,(21):84-85
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暂时落后的学生,更不能把这样的学生放在一边凉起,不管不问。这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随着老师的教育、启迪、帮助,他们都会发展、变化。就算他们不能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我们也要用“亲亲教育”的理念浇灌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个“亲亲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陈鸿 《科学决策》2008,(12):59-59
本文深入分析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的错误及其欺骗性,指出了它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4.
王德英 《魅力中国》2013,(29):224-224
作为一名老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只要你付出真情、爱心,对症下药,掌握技巧运用一些心理学,帮助孩子进步。懂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王武霞 《发展》2011,(3):139-139
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总会有几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这就导致了报纸上所揭露的那些可笑的现象: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有的孩子考大学了,考什么专业都是父母选择的,没有一点自我的意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幼儿时期是基础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教孩子懂得尊重和赏识他人大连市第二中学刘晓梅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与丛敏老师一样,也感到非常忧虑。现在孩子们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爱于一身,他们越来越以自己为中心,眼中根本没有他人。我教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学生。田丰是一个酷爱运动的孩子,有  相似文献   

7.
你说他们长大了,他们却在经济上依赖着父母;你说他们是孩子,他们的年龄已经属于“成人”。是的,他们长大了,但是。他们还没有成人。  相似文献   

8.
审视我们的教育,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却从不鼓励孩子自己作决定。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始终在寻找标准答案这把"金钥匙"。老师则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圆盘;你提起"龟兔赛  相似文献   

9.
王竹英 《魅力中国》2011,(18):257-257
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对孩子有权威性影响。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则需要家庭科学的教育方法应对才能使孩子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相似文献   

10.
提起东丽北程林中心小学,熟悉的人都会说:“那是外来人员子女流动的‘驿站’。”也难怪,地处城乡接合部,80%以上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的流动性强,使得这些孩子“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而这里的教师并没有因这些学生的特殊而减少付出,相反,他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正如校长陈宝莲所说:“学生的父母在这里工作,为天津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一定要让这些孩子与市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让学校成为他们温暖的家。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活外来人员子女大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也很宠孩子,很少让他们做家务。“一个不会劳动的孩子怎么会…  相似文献   

11.
人人身上都有闪光之处,也常常期待别人发现并赏识。教育差生,就是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优点,并将之无限放大,使学生在被欣赏中扬长补短,实现转化。所以,赏识会为你铺架起一座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具有无法抗拒的魔力。  相似文献   

12.
王跟党 《魅力中国》2013,(34):109-110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对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更应多些鼓励,老师应当选择适当的激励评价时机,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小学生给予鼓励与夸奖,哪怕一个微小的举动,一个简单的回答,教师都要表现出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昆明女中学生卖淫案,女学生、嫖客、家长、学校、老师,都有责任,我们不应该逃避。因为逃避的结果,很可能是嫖客愈加猖狂,学生卖淫之风愈演愈烈,而最后,你我的姐妹,女儿走上这条路。这不是耸人听闻,因为女中学生总是有父母亲人的,父母总会伤心,关键是伤心的人会不会是自己。鲁迅先生的呐喊再次响起:救救孩子! 今天,我们要说:“救救少女!”  相似文献   

14.
当前,赏识教育已成为很多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通过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赏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成长进步。而且通过开展赏识教育,也有助于班级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增进师生间的情谊.让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本文主要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对班主任工作中学困生转化的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21):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其实,当我们一味的指责调皮孩子时,而忽略了他们调皮的天然性因子,潜意识认为他们身上有数不清的坏毛病,因此让我们的视野和管理教育思维更加狭隘,他们身上的缺点得到了极度地放大,优点被常常地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能够顺势发挥教育技巧,让他们成为班集体中的正面发展推动力量,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应该扮演三种角色:朋友,老师,父母.家长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第一受益者或受害者。合格的家长首先要身教重于言教,为孩子做好榜样,然后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关心者、期望者、鼓励者、指导者、约束者、惩罚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家长。  相似文献   

17.
地子且 《魅力中国》2011,(21):279-280
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除督促孩子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外,还会送孩子去业余培i/ll~校上课,他们不辞辛劳地接送孩子,省吃俭用地交纳学费,然而,尚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语言学习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家长应怎样认识、引导孩子的语言学习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才能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学好语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2012,(21):64-71
他们,用自己的爱,为没有听力、不会说话的特殊孩子“讲述”世界的美好,点燃着生活的希望。他们,在自己特教事业中,没有厚重的成就感,也没有鲜花和掌声。面对那天真无邪而又不幸的聋哑孩子,就连一声清晰的“老师好”,他们都不敢奢望。他们用爱诠释生活。他们,在寂静的校园里,每天将动人的故事延续。  相似文献   

19.
黄小珂  西米  小珂 《中国西部》2012,(27):26-29
他们,用自己的爱,为没有听力、不会说话的特殊孩子“讲述”世界的美好,点燃生活的希望。他们,在自己特教事业中,没有厚重的成就感,也没有鲜花和掌声。面对那天真无邪而又不幸的聋哑孩子,就连一声清晰的“老师好”,他们都不敢奢望。他们用爱诠释生活。他们,在寂静的校园里,每天将动人的故事延续。  相似文献   

20.
喻晗 《重庆与世界》2017,(33):83-83
课程标准中最让我心动的表述是: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我心中,“好奇心”一直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课堂的不二选择。试想:没有对一个苹果的掉落感到好奇,牛顿也许不会发现万有引力。没有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感到好奇,瓦特也许不会改良蒸汽机。可以说,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驱动之一。它能把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收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求。当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内在需求息息相关时,他们就能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真正地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我希望,手捧着好奇之火,点燃课堂,照亮语文之路,让我的孩子们看到更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