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土地资源的定义出发,阐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总结出目前关于土地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的途径:盘活现存土地,注重内部挖潜;以流域为整体的治理途径;注重土地体闲和荒地开发;以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最后从制度方面提出以科斯定理和庇古税为主的制度保护途径;从技术方面提出要加强相关的技术投入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本身就是对环境的重新改造,是一把双刃剑.粗放的矿业开发带来了地质灾害、地下水系统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及“三废”污染等一些列问题,对环境形成了扰动.在生态文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基于此,从大资源观推进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资源勘查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替代产品的开发利用、建立安全经济有效的海外矿产供应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转变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式;同时提出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立法、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废弃及老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强化科技进步政策扶持等五个方面提出构建以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度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梳理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发展现状、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1)开源与节流并重,走资源环境的集约发展之路;(2)综合利用行政、立法、市场等多种手段,走资源环境的高效发展之路;(3)统筹规划、管理、整治,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之路。文章认为,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是: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方面,一是节约利用水资源,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三是推进矿产资源节约,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四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在联防联控环境污染方面,一是全面实行清洁空气行动,二是加大水体污染防治力度,三是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四是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在构筑人口—资源—环境(PRE)生态保障体系方面,一是构筑以水为核心的蓝色生态保障,二是构筑以林木为核心的绿色生态保障,三是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的红色生命线。文章最后就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提出对策建议以下:(1)建立统一协调的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工作机制;(2)充分拓宽渠道实现生态环境的高效保护治理;(3)加快资源环境管理的科技信息水平建设;(4)实施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5)健全资源环境开发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保护的实质是实现对城市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相关制度安排的缺陷,现存社会经济体系对城市环境资源的配置出现了低效率,城市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因此对环境资源配置制度进行创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关键,基本思路包括明确城市环境资源的产权、建立环境保护的市场竞争机制、发动公众参与和创新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税收对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是依靠分散在各类税种中的零星规定来实现的.这既限制了税收政策对环境资源的调控力度,又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文章指出,激励型税收机制通过让环境资源参与成本分摊,可以在个体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促进环境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进而可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最后,文章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为建立我国生态税收制度设计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现有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缺憾出发 ,分析了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功能与作用不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由于其内在的特性所具有的功能 :能够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 ,其能否完全外化对现实产生积极作用 ,除取决于自身之外 ,还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归结起来主要有 :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实施要符合目的性要求、要有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的保障、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强化实施的监督力度四个方面。最后 ,就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功能外化的行政执法机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唐华 《时代经贸》2012,(20):203-203
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的提出促进吉林省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现。以可持续和发展的理念审视和评价资源环境管理状况,以环境绩效审计为主,加强对吉林省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可实现绩效审计转型,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环境保护制度,而明确当前国内环境管制政策的基本特征以及国际差距是制定更加科学有效政策措施的基本前提。该文首先从阶段性特征、理论基础、民主化、国际化、表现形式、政策内容和实施机制等7大方面总结了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发展特点;接下去从环境管制政策的制定、内容、手段、执行、监督、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剖析了中外环境管制政策的差异,提出了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改革方向,为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无烟工业日益受到重视,在地方经济总量中占据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与之相伴随的是旅游资源无序开发,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保护好旅游资源环境,让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我国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仍相对薄弱,本文从确立生态旅游法律地位、规范旅游资源环境开发、健全法律救济机制和完善<自然保护地法(草案)>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健全相关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希望能对我国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进步作出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但面对日益显著的高污染、高能耗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发展环境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已经成为我国钢铁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日本、韩国的钢铁企业也曾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但通过有效实施环境经营,使其在环境经营的理念与框架设计方面、技术研发与实践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了借鉴性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We use a North–South model with property right differences and resource dynamic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rade on resource use and welfare. Autarky is likely to Pareto‐dominate free trade in the long run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quite fragile, and the result is reversed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quite resilient. Trade may cause an environmentally poor country to “drag down” its richer trading partner, when they degrade their stocks which would be preserved under autarky. It may enable the environmentally richer country to “pull up” its partner, when they preserve their stocks which would be degraded under autarky.  相似文献   

12.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行为以维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通过资本转化保持区域总财富不减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障碍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雄 《经济经纬》2008,(2):162-165
建立统一人力资源市场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促进平等就业与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要求。我国统一人力市场既要与计划经济的"遗产"相对接,又要直面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面临若干现实困境和障碍。冲破我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重重障碍的关键,是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改革我国户籍制度,创造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塑造我国平等的就业制度和劳动报酬制度,拯救统一人力资源市场脆弱的激励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筑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4.
石油短缺、生态恶化迫使人们寻求清洁替代能源。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而天然气具有替代石油的资源潜力,这决定了我国推广天然气汽车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经过10年的试点,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已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总体规模过小,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今后应重点解决好天然气资源利用、天然气汽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天然气汽车关键技术等制约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其对生存环境的差异性适应。如今,各民族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是经济上的,而是文化层面上的区别。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环境的共生让寻求少数民族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兆德  虞孝感 《经济地理》2006,26(2):304-307,312
长江流域占全国面积的15.5%,它所拥有的水、土、生物、矿产等整体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成为我国经济的驱动轴。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流域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影响着长江流域资源和环境优势的发挥。文章分析了长江流域发展形势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指出:人口压力增大、资源安全不容忽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下降以及整体性差等成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保持适速经济增长、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绿色化”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对长远性问题坚持科学研究是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员工作为组织内的主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新生代员工创业意向,推进新生代员工创业活动的开展,有必要探索影响新生代员工创业意向的具体因素。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以创业环境为调节变量,构建个体创造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模型。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建地区352名新生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创造力对其创业意向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造力与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环境中的市场资源环境调节创造力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并且市场资源环境与创造力之间的交互项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员工创业意向。  相似文献   

18.
油气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将有效的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确立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与思路的基础上,选取2001—2008年我国石油工业、人口、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对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All-pay war     
We study a model of conflicts and wars in which the outcome is uncertain not because of luck on the battlefield as in standard models, but because countries lack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opponent. In this model expected resource levels and production and military technologies are common knowledge, but realized resource levels are private information. Each country decides how to allocate its resources to production and warfare. The country with the stronger military wins and receives aggregate production. In equilibrium both comparative and absolute advantages matter: a larger resource share is allocated to warfare by the country with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arfare at relatively low realized resource levels, and by the country with an absolute disadvantage in warfare at relatively high realized resource levels. From an ex-ante perspective the country with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arfare is more likely to win the war unless its military potential is much lower.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