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提出的内能增长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次第渐进式改革使得由人们经济努力的主观意愿组成的经济内能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内能水平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控制收入增长速度,鼓励人们进行经济努力,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等和谐和收入分配公平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和税收收入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后者的增长速度一般都超过前者,我国税收负担率(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即税收/GDP)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这方面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即从比较地区间宏观税负的差异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问题,以期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作为亚洲经济增长速度排名第二的国家,越南已经准备好借“入世”的东风扩大本国的出口。[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近几年已持续递减,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仍然较大。国中中小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战略上的调整和发展都是使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智慧》2004,(5C):4-5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8%,甚至明确提出,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确保是什么意思?就是1个百分点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阴霾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自2008年第四季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以来,2009年中国CDP增速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进入7月份,海内外研究中国经济的机构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上调对国内生产总值(CDP)的预测."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反弹"基本已成共识,争论只是围绕着反弹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复苏,还是可能二次探底.然而,这场争论当前却还看不清结果,惟一达成共识的是:中国经济即使已经复苏,要想再重复两三年以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概率不大.本文从上半年GDP增速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来说,保持较高的GDP增长速度有利于促进追赶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1998~2001年积极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它们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有意义的,但并未达到明显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初衷,因为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能克服或解决中国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八个问题。下一步,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降温,促进经济增长的思路也要转变到内需、外需结合拓展上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已经具备开放型大国经济的特征,但经济的市场化运行与经济的低社会化程度之间产生了冲突,而最直接、最表象化的挑战是全面开放带来的竞争加剧及其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分隔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战略面临转型:一方面,要继续加快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为特征的工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同时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推行逆比较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阴霾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自2008年第四季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以来,2009年中国GDP增速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进入7月份,海内外研究中国经济的机构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上调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反弹基本已成共识,争论只是围绕着反弹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复苏,还是可能二次探底。然而,这场争论当前却还看不清结果,惟一达成共识的是:中国经济即使已经复苏,要想再重复两三年以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概率不大。本文从上半年GDP增速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国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各种迹象显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商业银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经济周期下行中的银行信贷经营行为、存在何种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进行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背景下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回落。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成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对投资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平稳增长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财政和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工业化发端时间的不同必然导致工业化进程的市场背景和产品销售空间的迥异,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走势。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降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如果能够站在更高层面上考虑西部大开发问题,考虑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加入WTO的楔机、地缘优势、产业结构等各种因素,建议通过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实现内需、外需结合拓展,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大力推进沿边开放的步伐,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要在战略部署、法律制定、政策安排等方面对沿边开放做出全面、科学、快节奏的规划,借此推动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纪之交的今天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起了哪些变化 ,对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又将起到什么作用 ,本文结合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以及城市化诸因素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 ,在未来 10 - 2 0年内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不低于 7%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发展指数(RCDI2009)与低碳经济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发展指数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尽管发展水平的区域性板块格局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各省区指数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表现出这种态势.许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其指数增长速度都比较快.不过各省区的发展重心都不完全相同,发展方向没有明显的持续性.进而,本文研究了如何利用中国发展指数测度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基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本文研究了每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中国发展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发展指数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测度指标来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势,而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可以通过指数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21世纪末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中国日前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40%,如果中国今后能保持10%的年增长率,而美国的增长速度不超过2.5%的话,到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与美国持平。如果中国只能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那么30年后它才能赶上美国(1%的增长对中斟是3亿美元,对美国则是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展望2006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面临的总体发展环境还是较为有利的。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受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元利率上涨以及其他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虽然可能有所回落,但仍有望保持增长势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9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4.3%,世界贸易额增长7.4%。从中国与东盟各自国内的环境来看,中国与大部分东盟国家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内需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人口,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下降,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的选择与通货膨胀之间表现为复杂的关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考察汇率制度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需要结合汇率制度的特征和特定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来分析。中国在钉住汇率制下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增强时仍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来度量我国的经济开放度,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分析中国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各项指标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显著地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基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ixit-Stiglitz)模型所构建的内生增长模型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该模型中进口带来中间投入的品种增加,品种的增加是一种技术进步机制,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模型可以得出进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数量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数据所进行的协整分析支持该理论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