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因此,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从多方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与保护好职工的效益,形成和谐稳定的发展关系,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当前国内市场企业劳动争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调解工作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形成整体发展的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预防定义劳动争议预防是指对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可能会产生劳动争议问题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先防范,从而防止劳动争议的发生。即把劳动争议由事后的消极处理转为事先采取积极措施,把劳动争议消除在萌芽状态。国有企业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主要由企业、职工、劳动行政部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以及其社会组织来共同完成。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引发利益纷争。从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和其构成上看,劳动关系一般由利益冲突型,利…  相似文献   

3.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年来,随着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跨产业发展势头的推进,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向契约化、市场化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转变的趋势日趋明显,劳动争议案件逐渐增多。对此,必须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重庆劳动保障》2006,(5):16-17
江北区是老工业区,近年来下岗失业职工不断增加,劳动纠纷也在不断增多,加上江北城拆迁致使一部分集体、股份企业搬迁、解体、重组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破产工作的推进等多种因素,致使劳动关系出现多元化和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趋势,导致集体争议、突发事件呈现高速增长。仅2004年至今,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843件。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将大幅度增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一直处于冲突的突显期和高发期,劳动争议与矛盾频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关于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的建议,指出此后一个时期构建融洽劳动关系的新方法、新要求、新任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地位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回顾并总结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相关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劳动关系原理为出发点,去探讨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以及企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劳动者退休后,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是“先裁后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享有处理先导权,绝大部分工伤劳动争议职工也希望通过内部调解得到圆满解决。要做好工伤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首先要求工会同志要有公道之心,唯有“公”字能服众;其次是要求工会的同志要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工作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要熟练掌握国家有关劳工权益、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是最为关键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颁布实施,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社部门以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契机,不断强化机制建设、效能建设和品牌建设,切实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健全工作机制打造"阳光仲裁"全市人社部门始终把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摆在仲裁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做到宣传到位、  相似文献   

10.
新矿集团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全程调解程序,做到预防、快捷、准确、到位,维护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先在预防。一是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询访,切实维护职工的权  相似文献   

11.
黄颖 《现代企业》2006,(8):15-16
劳动争议,也称劳动纠纷,专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当前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改组、改制工作的全面推进,企业劳动争议日趋增加,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亟待认真研究与对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进入多发期,处理不当很容易演化成群体性事件。集性劳动争议的发生一般都会经历冲突的酝酿、萌芽、发展、激化的过程。在分析现有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低效与困境的基础上指出"另起炉灶"重新设计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在充分发挥现有政策资源基础上及早预防和化解集体劳动争议,才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及时回应不断变化了的劳资矛盾,预防胜于救火。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企业用人制度的市场化深入推进,劳动争议呈逐年大幅上升态势,给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重大隐患.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宁波市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就,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诉讼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四条强调: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着重调解的原则。第六条规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劳动法》深入宣传贯彻和实施,劳动者依法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以往一些潜在的劳动争议逐渐呈现出来。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企业改革与重组,触及旧体制一些深层矛盾,加之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大量涌现,一些新企业、小型企业、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管理不规范,发生劳动争议的因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保障》2008,(4):52-56
<正>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颁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对于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把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潍坊市从健全网络体系,完善保障措施入手,大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企业调解、区域性(行业性)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劳动争议调解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湖北省随州市对2008年度随州市劳动争议处理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汪林根 《上海企业》2001,(10):53-55
随着企业(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劳动者)的社会流动性日益加大;由此引发企业与职工之间关于招退工手续、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养老保险方面的劳动争议,有案件增多、频率增高、难度增大的趋势.劳动争议案件如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损害企业或者职工的合法权益,还会产生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玲 《中外企业家》2009,(24):116-117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管控企业的重要资源,一旦他们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会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从一个关于中小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养老保险、经济补偿等劳动争议问题的案例出发,阐述了中小企业应如何来应对与管理层发生的劳动争议,为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