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小说中最荒诞也最具“黑色幽默”性质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总体题旨,即社会和人类存在的荒谬性。小说以荒诞隐喻真理,寄托了作者对自己所描绘世界的深深厌恶和绝望。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海勒是公认的“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运用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技巧,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派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反英雄”的手法,结构安排上使用的是“反小说”式的叙事结构,让人在“啼笑皆非”中,感受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荒谬、混乱与疯狂。  相似文献   

3.
小说《曲终人散》以黑色幽默的基调,用"我们"这个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描述了经济危机初现、网络泡沫破灭时代位于芝加哥一家广告公司的故事。作品采用隐晦的叙事主线和模糊的关键人物营造氛围,采用滑稽比喻、对照法、突降法和夸张法来强化黑色幽默的创作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肖邦·凯特最著名的作品《觉醒》问世。就像她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部小说的主题也是有关女性个人自由与伦理道德的。但和其它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内容以及所传达的信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由于19世纪末的美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中。小说所引起的反响正是对这一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也给肖邦的心中埋下了阴影——她此后仅创作了三个短篇故事就去世了。该论文将就作者的个人经历,小说写作背景,对作品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晃来晃去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力作,小说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犹太美国人的生存状况,小人物试图追寻自我和人生的意义,历经心灵的流浪却始终可遇而不可求,在荒诞世界中进退维谷,处境艰难.本文拟借助存在主义理论对该作品进行解读,试图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挖掘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张璐 《黑河学刊》2009,(1):65-67
马拉默德以悲剧的精神渗透人生,又以喜剧的精神超脱人生。作品中的反英雄形象表现了处在生活重压下的现代美国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犹太传统价值、理想的失落。他运用反讽的技巧将严肃的悲剧性主题作了滑稽幽默的处理。在传统犹太幽默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了黑色幽默文学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悲剧和喜剧的界限,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使不幸和痛苦成为嘲弄的对象,反讽技巧的运用和对反英雄的塑造是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人画像》是他早期“国际题材”小说中的经其作品,是一部经得起用任何方法阅读的作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及其关系,论证其“国际题材”小说所体现的欧美两种文化的互渗与碰撞.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肖邦·凯特最著名的作品《觉醒》问世。就像她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部小说的主题也是有关女性个人自由与伦理道德的。但和其它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内容以及所传达的信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由于19世纪末的美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中。小说所引起的反响正是对这一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也给肖邦的心中埋下了阴影--她此后仅创作了三个短篇故事就去世了。该论文将就作者的个人经历,小说写作背景,对作品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小说《活着》被认为是其转型之作,作品继续了余华小说中一以贯之的暴力血腥和死亡主题,但是不同的是这一主题开始演化成生活中的艰辛困苦和磨难,试图表明向死而生的主题。而在小说的叙述策略上余华一直迷恋着先锋的风格,就叙述语言来说,采用零情感的冷静叙述;就小说的叙述方法而言,采用先锋文学所擅长的"元叙事"方法。在作品中,余华坚持意识形态的消解,试图展示人生的现实,而不是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美学、接受美学、结构美学、荒诞美学对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了解析.认为在约瑟夫·海勒笔下,描述了一个荒诞世界发生的荒诞事情,对现实进行了无情地讽刺.站在现代美学的角度,该书的艺术魅力回味无穷,以喜剧写悲剧,以荒诞写现实,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也被视为安德森最好的作品之一,尤其是他对象征,顿悟等文学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和对美国梦破灭这一主题的揭示对美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无意识学说和人格学说对《鸡蛋》中父亲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人类的无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探寻使"父亲"异化和美国梦破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雪国》是一篇“带有宗教主题的小说”,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设定可以说是小说中的灵魂。而《雪国》中的灵魂--驹子、叶子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命运安排,以及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岛村的设定,都是煞费苦心,带有象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吉姆爷》是康拉德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通过对"吉姆爷"和文本细节上的两次"纵身一跳"进行解读可了解其象征手法及意义,进一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萌萌 《魅力中国》2010,(6):264-264
本文从女作家方方小说中的两个表现方式——命运主题与颠覆现象入手,展现了她作品中传达的命运的神秘感,人的孤独感、无奈感和她作为作家对人的最深切的怜悯之心。  相似文献   

15.
肖娜 《魅力中国》2010,(3X):210-211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辛格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犹太家庭,犹太教经典旧约圣经也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辛格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大量的旧约圣经原型、典故"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来。本文从结构、主题等方面论述了辛格小说创作中的圣经原型,以管窥辛格小说的深奥之意。  相似文献   

16.
谷彦君 《理论观察》2013,(1):112-1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的代表作。该作品极具特殊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内涵。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其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高度地统一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将解读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实现的作用。本文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泪珠的象征意义;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等。目的在于证明象征手法对于反映苔丝坎坷命运以及映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通俗小说家斯蒂芬·金于198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丽塔·海华斯和肖申克的救赎》,是收于由四个故事组成的小说集《四季奇谭》里的首篇《春天永驻》中的故事。它既秉承了传统哥特小说的精髓,又创立了全新的现实哥特小说模式。斯蒂芬·金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从宗教主题、现实背景、哥特情节和冲突等方面,展现小说"回归现实"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廖格 《魅力中国》2009,(22):128-129
《蝇王》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作品通过对古代神话的戏拟,深刻剖析了人性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中频繁出现的"石头"意象进行分析,达到从符号学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愤怒的葡萄》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该作品曾获普利策奖,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部史诗,小说中几个典型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从他们身上反映出农民阶级对故土的依恋,对现存社会的日益不满和反抗精神,以及善良的人性。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不仅使主题更加深刻,而且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0.
陈全 《魅力中国》2010,(23):303-303
余华在小说《兄弟》中,以超然的姿态,理智的态度,从现实到反讽,以黑色幽默透荒诞,通过平凡人的琐碎生活和悲剧的极端人生,把一个在时代胁迫下挣扎的悲悯人性主题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表面的诙谐甚至荒诞来反讽性的暗示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退化。兄弟是全篇的线索,也是人性努力挣扎、悲与情的残酷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