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修订的《会计法》对会计责任主体作出了规定,文章对会计责任主体如何落实,会计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和违法行为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分别进行了说明,目的在于探讨会计责任主体法律规定如何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
会计法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法律责任是指违反会计法律规定,作出违法会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据会计法律或相关法律规范应当承担的责任.<会计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种类、违法行为主体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尚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迫切要求完善《会计法》,修订后的《会计法》相应地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违法性失真要负首要责任,会计人员负次要责任,并从法律方面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的行为规定了惩戒措施,使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会计法》的突出特色就是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责任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本文仅就单位负责人的职责以及为什么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的主体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企业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业务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旨在规范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和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各企业必须重视和不断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智慧》2007,(1):29-29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 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黄迎 《新智慧》2000,(10):32-33
1999年10月3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新《会计法》,与原《会计法》相比具有“六化”特点:一、会计责任的明确化新《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原《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而新《会计法》第一章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法》将会计责任主体确定为单位负责人,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目前较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有关。而造成会计失真的诸因素中,企业负责人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以及工作责任心又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新《会计法》的实施有利于促使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和由于内部管理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越应当健全,但是由于因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目前几乎空白,影响了会计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会计目标的实现。本文阐述了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如何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以及建立哪些内部会计制度提出了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者,既是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会计控制的对象,其自身素质及对会计控制的态度,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制度监督意识,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规范运行的基本措施。然而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2 0 0 0年 7月 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并对此做了具体要求 ,这将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法》重新修订后,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此引发了某些人认为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只需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错误认识。本文驳斥了这种错误认识,并详细阐述了会计人员应当对国家法律、法规负责的正确认识。从而也强调了单位负责人的权利绝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任何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会计法》的学习,体会到新《会计法》四个“第一次”的意义:第一次界定了单位负责人的“应为”与“不应为”,抓住了规范会计行为的关键;第一对会计要素确认及计量上的不合法行为作出禁止性的规定,保证会计资料的质量;第一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将会计行为主体的管理纳入法律轨道;第一次较完整地规定内部会计监督条款,增强了会计行为自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中对于会计这一岗位的职责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使会计行为更加规范化,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化,便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正式性,我国推出了新的更加完整的《会计法》,用来约束和强化会计工作的实行过程。现阶段《会计法》中以立法为出发点对企业负责人的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把这个作为企业会计活动的第一负责人,这一会计法的推出让企业中所有的会计活动都有了追究的条件。本文便是笔者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的简单介绍,分析了企业负责人承担会计责任的合理性,进而提出了一些提升企业内会计管理的一些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规范运行的基本措施。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2000年7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此做了具体要求,这将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企业独立民事主体性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合伙的法律性质,民法学界一直有争议,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事主体的含义和构成要件,发展了传统的概念,认为民事主体必须名义独立、意志独立、财产独立、责任独立,而责任独立的真实含义是以自己的全部独丘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进一步以此为据,分析了《合仗企业法》的较新法条,这些规定强化了合伙企业的责任独立性,完全确立了它的独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了规定,但对该规定的理解始终存在着道德责任说与法律责任说之争。在明确争议话题是一种关于法律解释的实然性判断前提下,无论采取语法解释、系统解释还是历史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解释结果是:《公司法》第五条所言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承诺性法律责任,该责任在标准上高于法定责任,以企业自主承诺为承担方式,以通过认证从而获得消费者认同为对价,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政府与社会监督。引入承诺性法律责任的概念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社会责任无法由法律确定具体标准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同其它经济组织一样,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新修订的《会计法》由于在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法律责任主体方面有重大突破,又以法律本的形式完善了会计记账规则,同时通过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确定了内部、社会、国家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法律地位。因此,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实施,将有效地减省与防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继续发生,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现实选择。由于《会计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然对会计委派制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会计委派制并非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想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对会计监督涵义的认识 笔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对会计监督一词的理解不甚一致也不甚准确,导致了一些政策性规定和要求概念模糊甚至有时矛盾.那么,究竟如何正确理解会计监督一词?首先应当明确"监督"二字的涵义.所谓监督,顾名思义,监查督促,它是靠外力对某一事物的制约或约束,而不可能从机体内产生.照此理解会计监督,则应为外部的会计监督,靠会计自身自己监督自己,那不是监督.而<会计法>中所规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很明显地违背了监督本身的涵义.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就盲目无序地进行.其实,单位内部会计仍需对其会计行为进行自我约束(除了会计职业道德以外),只是用会计监督一词来体现自我约束是不确切的.确切地讲,会计控制才能做到这点.因为所谓控制是事物本身可以进行的活动,即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行为.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按此定义,我国<会计法>中所谓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所作的规定,确切地讲,应定义为会计控制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