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清代宫廷缂丝作品以其数量庞大、制作精美、工艺精湛闻名于世。它不仅继承了明代的缂丝技法,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从清代宫廷缂丝作品的用途上看,我们可将其分为服饰型缂丝作品、宗教型缂丝作品以及书画型缂丝作品三大类。从清代宫廷缂丝作品的特征上看,当其发展达到顶峰,它逐渐成为融缂织、刺绣、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究其影响其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文章认为,清代统治阶级政治上对服饰的要求是影响其发展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帝王对书画艺术的喜爱程度则是影响其发展最重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缂丝作为中国传统丝织品种中的一种,以摹缂书画作品的缂丝作品最富艺术特征.以缂丝文字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缂丝文字的分类入手,将其分为缂丝书法和缂丝书画两大类.然后对缂丝文字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内、外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水是沈从文和孙犁文学构建的共同意象,水不仅为作品提供了写作素材,还影响了整个作品的外在面貌和内在气质。以水为契机,探讨两位作家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品风格,能够更好地探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共同气质,从而更加深入地解读两位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和海明威都是美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在创作特色上可谓是一脉相承。对他们创作中的文体风格和创作技巧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汉纳·吉奥加玛( Hanay Geiogamah,1945-)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印第安戏剧领域内的领衔人物.49是他的作品之一.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美国年轻印第安人身份的找寻.身份,对于个人,甚至种族和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北美印第安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然而,在美国殖民扩张的进程中,他们渐渐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在精神和心理上都迷失了自我.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一方面探索他们面临身份危机的原因和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身份危机形式;另一方面,剖析美国印第安人身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在作品中参与的如唱歌、跳舞、击鼓等一系列活动寻找身份的过程.通过身份的找寻,笔者旨在表明传统印第安文化与仪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剽窃在互联网上十分猖獗."剽窃网站"的蔓延即是一例:他们抄袭属于其他网站的内容,希望获取读者--并希望从谷歌的AdSense这样的自动网站获得广告收益.  相似文献   

7.
美国南方女作家麦卡勒斯大多数作品取材自南方。孤独和隔绝成了她终身创作的主题。她描绘了下层民众,并把他们塑造成各种身体或生理上畸形的人。  相似文献   

8.
莫里哀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和最受欢迎的西方戏剧家之一。中国译者译介他的戏剧作品,同时也为中国读者塑造了他的富有战斗精神的中国形象。莫里哀在他的喜剧中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以滑稽的形式揭露宗教、封建与一切丑恶事物的反动面目。莫里哀与同时代的中国戏剧家李渔在喜剧观念和创作上很接近。他们的作品忠实于生活,反映出人民心声,具有民主思想。中西方不同的喜剧观念和东西方观众对喜剧的欣赏习惯不同,使他们的喜剧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刘勰与沈约都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文论家,他们在文论史上不同的见解和思想都影响着后来的文论发展,本文就二者对魏晋诗歌的评论选出作品《宋书·谢灵运传论》与《文心雕龙·明诗》相比较,来看二者观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和《漂亮朋友》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彼此没有相互影响的作品,尽管如此,它们却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西门庆和杜洛华掌握了社会转型期的规律,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发迹命脉,因而,他们可以从一个让人不屑一顾的小人物成长为那个时代呼风唤雨式的人物,无论从他们发迹的过程还是手段来看,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1.
余华就像一只蜜蜂,吸取了“百花”,酿成了自己的“花蜜”。一些世界文学大师的文学创作、著名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乃至电影作品都对余华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深远影响,他们在写作技巧和内容上都影响了余华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作品与作品载体、基于作品产生的著作权与基于作品载体产生的所有权在内容上的区别,明确阐述了作品著作权与作品载体所有权在归属上的关系,并认真剖析了实践中在权利归属问题上常见的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13.
白山黑水孕育了雄强犷悍的东北民众,东北作家群也在这片土地上蕴育而生.他们在表现雄强犷悍的东北民众的同时,也使自己作品风格充满了英雄豪气.东北作家群小说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在地域蕴育的灵秀;英勇豪壮的群像;艺术表现的笔法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主体情境是艺术思维学的一个范畴。它是一种心态规定性 ,是充分个体化、时间化、空间化的主体体验状态 ,可直接影响艺术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 ,或之前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会在他们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 ,反映到作品上 ,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流派 ,这是思维主体情境对主体创作思维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爱伦·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来窥视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而清楚地看到爱伦·坡生活经历对于他创作思维的导向 ,他的作品是他独特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是充分个性化的创作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画家的烦恼1998年 8月下旬 ,金秋北京 ,一年一度的中国艺术博览会如期在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中国艺术博览会是中国三大艺术博览会之一 ,它和上海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博览会一道对中国尚不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包括法国、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画廊、艺术机构的海外军团也纷纷携作品来参加此次博览会 ,并占全部展位的五分之一强。来自油画艺术发源地的欧洲画廊不但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作品 ,也提高了中国油画、艺术家、收藏家和观众的品位 ,开阔了他们的眼界。由于今年中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 ,更由于东南亚的…  相似文献   

16.
《红色的英勇勋章》是美国文学中一部重要的自然主义作品。作品描写了人在社会里拼命挣扎,宛如原始丛林里的飞禽走兽。实现了工业化的美国已不是昔日的镀金时代,现代人所生活的社会正如作品所刻画的战场和丛林,迎接他们的必是困惑、挫折和悲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后期,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他们用文学作品来反映严峻的生态现状,表达他们的生态思想,并以此来警示读者.加拿大动物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为生态文学研究提供了优秀的范本,罗伯茨的〈野地的亲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这部作品中,我们还可以感觉到罗伯茨强烈的生态意识,这在保护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和小野小町分别是中日两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文学家。在李清照和小野小町的作品中,涉及花的作品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并且均有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的特点。但在花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作品风格上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对以"花"为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并结合作者的经历及创作背景,加深对二人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1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了视听作品的类型和著作权的权属规则。视听作品作为一种新的法定作品类型,与合作作品、演绎作品具有相似之处,但也应当与相关作品进行区分。我国关于视听作品著作权的权属规则兼采英美版权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权属模式,力求强化对视听作品的保护力度。虽然我国对电影、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采用了不同的著作权权属规则,但是在规则的适用上仍有探讨的余地,且对于电影、电视剧作品中制作者与各单独作品作者之间的著作权权利归属、作者的救济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仍有改进的空间,以更好地保障作者的权益,促进视听作品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翻开钢琴艺术史、钢琴鉴赏辞典等书籍,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两位非常伟大且和钢琴学习者有着密切关系的钢琴大师,常常被编著者们忽略而未被编入书内。其实,他们的教材和作品,几乎每天都在被琴童和钢琴爱好者们所使用,他们就是:夏尔·路易·哈农(Charles—Louis Hanon)和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记得小时候学钢琴时,在我练了几年的哈农和车尔尼的作品后,愣是没搞清楚到底他们是书的代号呢,还是教材名称?在那个年代,老师教课是极为神圣的事,教师就是权威,学生是不敢和老师多提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