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当前我国房价与租金的市场走势 1.全国房地产市场房价与租金变动比较 自1998年开始推动商品房改革之后,房价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从1999年底部开始直线缓慢上涨,至2002年平均每年缓慢增长1%.从2003年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对于租金而言,自公房租金改革的1998年开始出现租金上扬,到2000年市场租金总涨幅达到近6%,但自2001年以后租金涨幅一直在2%以内,波动很小,与房价连年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呈现出线性相关.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房价与租金有背道而驰的迹象,房价迅速上涨,而租金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四季度开始,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房价开始呈下滑态势.但成对比的是,浙江各地房价却持续上涨,尤其是地处浙西南的欠发达地区丽水市,房地产市场购销两旺,房价一路走高,房地产投资不断加大,形成了独特的"丽水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房价与租金出现背离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房价与租金的市场走势1·全国房地产市场房价与租金变动比较自1998年开始推动商品房改革之后,房价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从1999年底部开始直线缓慢上涨,至2002年平均每年缓慢增长1%。从2003年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对于租金而言,自公房租金改革的1998年开始出现租金上  相似文献   

4.
袁平  吴洁 《新金融》2012,(3):55-59
随着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泡沫逐渐聚集.本文选取五大单项指标检测中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基于理论分析,选取2000年-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域相关数据,建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检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供求关系没有显著变化的前提下,货币发行、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额是房地产泡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房地产价格正相关;与假设相反,市场名义利率与房价仍然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袁秀明 《新金融》2010,(10):19-21
本研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仍为短缺经济,房地产新政没有改变促使房价快速上涨的基础因素,调控新政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发生变化,调控政策很可能会功亏一篑。文章建议要从根本上稳定房市,需改变各利益方的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地方政府稳定房价的激励机制,促使其自觉促稳房价,这需要深化税制改革,严惩腐败,抑制投机。  相似文献   

6.
房价快速上涨之谜:基于广州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房价快速上涨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场的调查发现: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商过度追求超额利润,而供求缺口扩大、开发成本上升、信贷增长较快、房价上涨预期、利益集团博弈等也是加速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稳定房价需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在土地、税收和信贷政策等方面加以引导,也要提高房地产市场透明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利润率回归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时下,房地产泡沫也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为引导和促进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热火"多次点燃:从"国八条"到"国六条",从八部委意见到九部委细则,从中央银行多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到多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等等.但是各地房价仍然逆市节节攀升;消费者面对高企的房价望房兴叹.尽管房地产商手握大量的空置商品房"待价而沽",而银行对房地产项目贷款却趋之若骛.人们不禁要问:房价逆市上涨及其背后看似矛盾的种种怪现象幕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西南金融》2005,(8):64-64
由于房地产是不可贸易的产品或不动产,因此,房地产市场都是一个个分割的市场。由于房地产的不动性,房价完全与地点有关,离开了地点的房价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房价是由地点决定的,那么在房地产投资过热中,房价的高低都是由各地方的种种因素决定的。因此,假定稳定房价能够成立,对“稳定房价”的理解,既不是把稳定理解为房价不升或房价的下降,也不是保证房价在一定水平上上涨,而是对于不同地方各个分割的市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论世界经济格局如何变化,房地产在市场中的龙头老大地位一直没有被其它产业取代.尤其是现在,世界各地房价几乎都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1997~2002年,澳大利亚的房价平均增长达60%以上,成为1945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5年.房地产价值这种不断增加的态势,意味着投资人的财富急剧膨胀,<财富>杂志对此惊叹,现在的房地产已经彻底变成了自动提款机.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房地产调控现状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层层加码,效果不彰. 2015年,在去库存政策的推动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大幅上涨,并且形成轮动效应.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率先上涨,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等二线城市紧随其后,房价迭创新高,面对近乎"疯狂"的房地产市场,2016年9月底开始,在中央精神指导下,南京、苏州、杭州、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出台史上最严限购限贷新政.这一轮政治色彩浓重的严厉调控,试图让众多城市的房地产进入高位盘整期甚至是下行周期.2017年3月17日,北京更是推出了堪称史上最严的"3·17新政",该政策恢复了之前认房又认贷的模式,居民家庭在京已有1套房且无贷款记录的,购买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60%;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不含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含公积金贷款).北京"3·17新政"推出后,石家庄、郑州、广州等地也相继出台调控新政.各地政府严厉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稳定房价、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环比来看,一、二线城市房价走势总体趋于平稳,房地产市场持续呈现积极变化.初步测算,2016年12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由上涨0.1%转为持平;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2%,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房价总体略有上涨,市场继续保持稳定.2016年12月,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4%,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城市房价不断攀升,首都北京的房价更是涨势迅猛。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12月这短短一年时间,北京市城区房屋成交均价就从15000元/㎡左右不断飙升,突破了20000元/㎡;另一方面,伟业我爱我家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北京住宅租赁市场总成交量较去年上涨了13.78%,全市租金均价2793元/月/套,同比上涨15.56%,创出7年来北京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13.
刘明彦 《银行家》2008,(1):38-39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发展迅猛,同期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均增长率超过20%,其他城市房价也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远远超过了GDP增速和人均收入年增长率.房价的持续上涨,在造就众多富翁的同时也为中国GDP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房价的过快增长降低了居民的购买力,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降低了社会的福利水平.以房地产商为首的掌握话语权者纷纷预言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长期牛市,仿佛中国房地产将造就永涨不跌的神话.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的房地产市场被称作是"厉政年"、"疯涨年"、"加息年"和"民生年",这一年的房地产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房价越调控越上涨,土地越调控越疯狂,"最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年末几乎成为"空调",为此本文分析"国N条空调"效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千家万户。稳定房价,防止其大起大落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房地产业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房价持续上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但从根本来看,是由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解决房产市场的供求矛盾是平抑房价的前提。本文拟从征收房产累进税的方式来抑制部分需求进而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一度沉寂的房地产市场再度活跃。老百姓关注,政府也很重视。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出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尽管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十八般武器用尽,而政策效果并不理想:2005~2010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平均上涨了23倍;面对2010年密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全国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房价涨趺之争甚是热烈,正反两方各执一辞,难分高下。近日,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通过大量数字对比和科学分析后断言:近期北京房价上涨可能性不大。 于秀琴认为,从市场角度来说,允许适度炒作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特征。但这种炒作不可能长期抬高房价。从历史数据分析,北京房价跳高的时间都是短促的,一般只持续两三个月便趋于回落。首先,从供求关系看,目前北京已有两亿多平方米的存量房,而且2002年又批出大量土地,从后势上看,预计每年将有两千五百万平米的商品房供给,而最近几年每年的需求却不足两千万平米。供给大于需求的特点决定了近期北京房价上涨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千家万户。稳定房价,防止其大起大落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房地产业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房价持续上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但从根本来看,是由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解决房产市场的供求矛盾是平抑房价的前提。本文拟从征收房产累进税的方式来抑制部分需求进而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依然是局部的,但是泡沫正在向更多的城市蔓延。我们复查的12个城市的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在2006年初依然略大于1,但这一比率比2005年初上升了11%,表明房地产的总体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某些2005年初房价泡沫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的城市(如杭州和上海)的购房资金成杉租金比率和月供/租金比率继续攀升,买房越来越不如租房。在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去年明显小于1的城市中,这一比率一年之内大幅上升(如北京、苏州、沈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说明房地产“泡沫”正在向这些地区蔓延。前瞻地看,我们认为2006年政府出台全国性的新政策抑制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按揭贷款利率将保持不变,政府可能力图加强现有税收政策的执行力度抑制短期炒作、鼓励自住,以期拉动相关消费。我们判断除了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之外,2006年房地产价格仍将继续上涨。购房资金成杉租金比率和月供/租金比率将继续攀升。上海地区的住宅价格将继续下跌,而北京和珠三角地区房价仍将上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年初的下行-小阳春-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房价自2008年8月开始只持续了7个月的下降,2009年3月开始环比上涨,且房价涨幅快速增加,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同步实现了“V”型反转。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复苏一方面反映了中央果断实行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另一方面体现了房地产市场本身供求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