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将以一个拥有技术优势,且将其产品输往本国寡占市场中的外国厂商为对象,探讨其对本国厂商的最适技术授权策略,以及该策略是否受关税保护贸易政策之影响.在该文的研究结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下列三点:(1)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外国企业可授权国内二家厂商时,其最适授权策略,会选择同时授权于国内二家技术劣势厂商.当外国厂商仅可授权国内一家技术劣势厂商时,若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国外技术优势厂商之最适单位权利金订定为存在内部解,且会受市场规模的影响,市场规模值愈大,权利金愈高.当市场规模相对较大时,则国外技术优势厂商之最适单位权利金恰等于其技术创新所能节省的成本幅度.(2)在关税政策条件下,国外技术优势厂商可同时授权国内二家厂商时,其授权策略不受关税政策影响.在可授权国内一家技术劣势厂商时,若市场规模相对较大,其授权策略不受关税政策影响.若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外国厂商的授权权利金将高于采取关税政策条件下的水准.(3)在本国政府的最适关税政策下,不论是当外国厂商可授权本国二家厂商之 Nash 均衡或可授权本国一家厂商之 Nash 均衡,皆有助于本国福利水准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施敏颖 《经济论坛》2007,(13):55-58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出口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能在实际或潜在的国际市场上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结果的贸易政策,它的基本主张是在具有规模经济或垄断性的行业,当本国企业与国外厂商竞争时,政府应采取关税或补贴等措施,使垄断利润从外国垄断厂商转移到本国厂商,从而使本国企业获得"垄断租".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8,(2):95-108
本文探讨当前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实施(宽松)竞争政策的理论基础。基于本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与具有成本优势的外国企业进行古诺竞争的寡头模型,分析生产型外国企业如何将降低成本的专利技术分别授权给本国的两家企业。我们的研究表明:当不能歧视性授权时,外国企业总是偏好特许权收费方式;当能够歧视性授权时,外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程度较大时会偏好固定收费方式。由于在歧视性授权下,外国企业将更多的利润转移到母国,因此本国福利在不允许歧视性授权下更高,但全球福利却相反。因此,本国政府从本国福利极大化的角度往往会强化竞争政策,限制歧视性授权;尽管从全球角度看,不限制歧视性授权的宽松竞争政策能够提升全球福利。  相似文献   

4.
跨国技术授权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已经受到理论界的关注。与以往的内部技术授权研究不同,文章构建了一个外国拥有技术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空间数量歧视竞争模型,考察多期技术授权存在技术泄露、关税内生及空间竞争对外国拥有技术的企业的最优授权策略选择以及东道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外国拥有技术的企业偏好双重收费方式,且固定收费方式优于特许权收费方式;(2)双重收费方式不能同时实现拥有技术的企业和社会福利的最优,但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次优;(3)外国企业应该通过双重收费方式或固定收费方式进行技术授权,而东道国政府不应一味地提高关税水平,适当地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跨国技术授权的实现。文章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以及技术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政策工具下市场均衡价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本优势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因素,政府政策介入会改变企业的成本优势,从而改变市场的均衡价格。不同的反倾销和补贴政策影响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的变化,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能削弱外国企业成本优势,降低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反倾销税使外国出口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一定程度会引致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价格承诺使外国企业完全保留了因提高价格所带来的利润;生产补贴降低了国内企业的边际成本,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下降,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利润,但却减少了政府收入。采取适度的反倾销政策和补贴政策可以使国内外厂商的利润保持在竞争性利润水平上,进口国的利益目标应该是对本国消费者提供更低价格商品的基础上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国际多市场寡头条件下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际多市场寡头是Bulow( 1 985)提出的多市场寡头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自然延伸。在本文中 ,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本国企业具有规模收益递减的生产技术。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第一 ,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外国市场进行价格竞争 ,那么 ,最优干预组合包括国内生产补贴与出口税 ,它们对本国福利的作用是一致的。第二 ,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外国市场进行数量竞争 ,那么 ,最优干预政策组合包括国内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 ,它们作用于本国福利的方向是不一致的 ,这时 ,本国政府用国内生产补贴执行反托拉斯职能 ,用出口补贴执行利润转移职能。第三 ,作为模型的一个应用 ,本文论证了出口退税政策会加剧国内市场的扭曲 ;而且它不一定能够提高本国福利。  相似文献   

7.
首先,引入国外竞争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自由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当外国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后,会对本国企业产生竞争压力,迫使它们提高效率,改进质量。外资银行无论是在服务、管理、技术,还是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它们的进入会打破目前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加快国内银行商业化进程,通过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其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其次,为中资银行拓展海外金融业务,实现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881—1891年英国公平贸易运动为切入点,研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打破了由英国的工业家和银行家、普鲁士的容克地主和美国内战前的农场主构成的支持自由贸易的跨国联盟,欧洲大陆国家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本国产品市场.此前受益于自由贸易政策的英国部分制造商受到冲击,从而领导和组织了回归贸易保护主义的公平贸易运动.但由于英国的工业先发优势,形成了更强大的支持自由贸易的联盟,从而没有让公平贸易运动的政策主张得到足够的政治支持.虽然如此,公平贸易运动的许多主张符合当时英国的长期利益,但却因为对自由贸易的信仰而被推迟执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累积创新框架下建立一个附加拍卖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东道国企业利用外商技术转移实现技术升级的微观机制,以及东道国政府旨在改善社会福利的引资政策。研究后发现:对于核心技术,外商总有激励进行技术封锁;对于一般技术,外商愿意将其技术许可给东道国以赚取垄断利润;东道国企业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获得技术模仿的机会并最终突破外商对核心技术的封锁;若东道国政府能使外商将核心技术授权给本国企业,本国企业将绕过自主创新从而直接进行模仿创新,若不能有效控制外商技术转移方式但可对仅转移设备等"硬"核心技术的方式采取有效限制,可降低潜在技术模仿成本从而减少东道国激励本国厂商进行创新的补贴成本。最后,文章讨论了我国利用外资推动技术升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日本20世纪60年代汽车产业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政策不是政府替代市场的手段,而是协调政府与市场的桥梁,政府是否立足于本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必须经过开放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自主选择的检验。这样的产业政策才能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中国新一轮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如何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创造公平合理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培养汽车企业自我再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