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科学成果,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可看出这种“结合”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对中共如何科学地进行经济建设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张闻天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曾几度将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党内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性主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及其建设方针的完整提纲,拟写了系统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见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挖掘和整理张闻天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国化的贡献,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洗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觉将马克思主义提升为解答中国问题的特定范式.中国马克思主义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关键在于党和人民构建了适合中国客观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范式.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范式主要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的解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思维工具和实践方法,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路和中国模式,是决定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趋向的哲学思维方法,更是学习和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种独特视角.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范式特征分析,党和人民应高度重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根本范式的宏观统领性、基本范式的时代引领性和经典范式的分析示范性,切实做到以科学的范式指导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体系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毛泽东、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推动了实事求是理论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历史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历史上形成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求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现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波澜壮阔、艰辛曲折,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三至四个段落。在革命和建设探索的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出现过失误,走了"s形弯路",但这不是本质和主流。党正是在主动揭露、认真分析这些失误的基础上实现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重大飞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成就,获得了深刻的启示。本文从四个角度表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成就;从三个方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了革命、建设、改革等阶段,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产生了很丰富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了以创新性为核心的集实践性、曲折性、群众性、民族性为一体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巨大胜利和成就,根本原因是在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践经验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就顺利发展;结合得不好,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就受挫折。  相似文献   

13.
建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概括为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寻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途径的毛泽东思想;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赋予发展新内涵的科学发展观。在上述历史进程中蕴含的基本经验是:联系实际是根本;立足国情是前提;民族特色是风格;群众实践是基础;旗帜问题是关键;理论创新是源泉;人民利益是归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土壤中开花结果,必须使其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要内化为民族精神,必须要在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学习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内化为民族精神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学习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统一、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坚持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秉承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宝贵的理论成果。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同质的,它们的契合点体现在:生产力标准是根本前提;人民利益标准是基本准绳;先进文化标准是国之灵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其根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过程、运动、实践、创新、追求和奋斗;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党的领导和亿万人民的奋斗相统一、曲折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因素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党的坚强有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态度、遵循理论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其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伟大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其经济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新中国的主流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完善,与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共同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第二国际时期,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实证化理解,将马克思主义解读成庸俗经济决定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对此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他们强调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阐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批判了第二国际的庸俗经济决定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削减了实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侵蚀,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健康发展。当今,经济决定论并没有消失,正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其影响有增无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经济决定论的否定和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