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失配度时空格局演化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失配的角度,尝试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失配度的概念,并将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健康距离模型引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研究中,研究了2003—2012年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失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失配度演化分为高度失配主导阶段(2003—2004年),失配度徘徊下降阶段(2005—2008年)和失配度快速下降阶段(2009—2012年);基本公共服务失配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且区域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空间演化上,失配度空间格局呈现由高度失配均衡格局向低度失配均衡格局演进的趋势,并逐渐呈现"T"字形格局;形成三个基本公共服务配置较好的高值中心,且空间外溢效应显现;省际之间辽宁配置较好,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次之,吉林失配较为严重,且内部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迁、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政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失配度时空格局演化。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分析了1990—2013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演变特征。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三大发展阶段所含国家数量分布由"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纺锤体"结构。区域经济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极化效应不明显,空间关联效应不显著。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区域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不同时期区域差异变异的随机成份表现不同,空间相关所导致的结构化分异态势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3.
入境旅游是一种以人口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研究入境旅游是否存在"胡焕庸线"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科学把握入境旅游空间分异规律,促进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和加深对"胡焕庸线"地理特征理解。运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层异质性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的"胡焕庸线"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分析中国入境旅游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距较大,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明显的集聚趋势;(2)入境旅游呈现明显的"胡焕庸线"空间分布特征,由东部到西部地区,逐渐从热点区域过渡到冷点区域,"胡焕庸线"能准确地反映入境旅游空间分布的集疏特征;(3)各影响因子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力差异明显,单个因素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力减弱,其中对外经济联系对入境旅游影响最大;(4)实际利用外资、对外开放程度、旅游接待能力、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公共交通、国际旅游开放度是中国入境旅游的核心驱动因素,是"胡焕庸线"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推动了入境旅游空间分异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时空演化及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既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看做包含服务主体、设施、方式和制度的有机体,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10—2014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和时空分异的演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分异明显,"东—中—西"三大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差异随时间不断增大;2010年以来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其相对差异呈现"N"型,绝对差异呈现"倒U"型,旅游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存在障碍。最后,文章引入生态系统评估的"障碍度"模型,从影响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要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层面上进行了探讨,拟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均衡使得产业集聚于一个地区,形成产业集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产业集聚度的相关特征事实进行描述,并从中归纳总结,挖掘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2018年三次产业集聚度的变化趋势以及2018年六个细分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研究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国际化以及规划国际枢纽城市等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集聚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各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各省份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衰减分层现象;(2)各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偏低,大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在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在区域联动发展上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翁钢民  潘越  李凌雁 《经济地理》2019,39(4):207-215
景区区位条件是旅游空间行为规划的基础。针对当前主流测度模型中"非此即彼"问题,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基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四大特征指数构建景区区位优势度测度模型,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等级进行评价,并系统探究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丝绸之路旅游带"5A级景区区位优势等级体系呈现"结构破缺—重心偏离—波动显著"的特征;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性和中心性;不同区域景区区位优势等级差异明显,制约因子不同;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是内生因素,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是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新丝路国家与中国各省份外贸总额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6—2015年的进出口数据,运用ArcGIS软件,采用空间分析、Kernel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与全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外贸额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各省份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进出口贸易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在空间分布上与"胡焕庸线"高度切合,且外贸经济密度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分布;(2)西部地区处于进出口贸易的冷点、次冷点和较冷点地区,对外贸易整体重心呈现由东南沿海向内陆拓展趋势但有波动。文章建议在"东南强、西北弱"的外贸空间格局短期无法打破的情势下,西北地区应抢抓历史机遇,充分挖掘外贸潜力,深化外贸供给侧改革,主动突破经济地理空间限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21,41(6):136-146
运用大数据挖掘、核密度与缓冲区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技术,以携程网上提取的21 108家经济型与星级酒店为样本,以湖南14市州为研究区域,实证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酒店业的时空演变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湖南经济型与星级酒店发展时序不均衡,呈现由2007年以前的缓慢增长向2011年开始的高速增长的演化格局;(2)湖南经济型与星级酒店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单核集聚走向寡头集聚、由片状集聚走向点状集聚的演化格局,交通便利度、高等级旅游资源禀赋、商业繁华度、高校的分布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3)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经济型与星级酒店空间集聚模式由以传统的"交通枢纽型""商圈依赖型"为主演变为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依赖型""高校依赖型"为主,且商圈依赖型空间集聚强度与城市商圈的多寡呈负相关,经济型酒店的高校依赖型空间集聚程度要强于星级酒店;(4)湖南酒店业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市州间呈现联合显著性差异。最后,文章针对湖南酒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公布、旅游营销、交通便捷度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河经济带上游区域作为"一带一路"的"源头",向西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和我国向西开放的进程;向东延伸与我国沿海经济带相连,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选取黄河经济带上游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脱钩理论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其次从人均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碳排放、城市化水平和服务化水平五个指标出发,分析经济增长影响碳排放的路径。研究发现:全国和黄河经济带上游区域脱钩拟合曲线趋势先向上、后向下,但黄河经济带上游区域脱钩指标值开始下降的时间晚、速度慢,说明其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落后于全国水平。经济增长通过两条路径影响碳排放:经济增长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具有促进效应,通过提高服务化水平对碳排放形成减弱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等使其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基础条件、优势和潜力,未来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面对机遇与挑战,新疆应通过准确战略定位、创新政府管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以及争取国家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来建设核心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合理识别和评估东道国的国家风险,提高国家间投资合作的效率,本文以中资企业对外投资中面临的国家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家风险评价体系。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静态与动态的时间角度对2014—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静态层面看,中南亚区域呈现较高的国家风险,我国应加强与东道国联系,重点关注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欧洲地区特别是中东欧国家更适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西亚地区投资风险两极分化,我国应密切关注高风险国家投资风险的隐患,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从动态层面看,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可知,研究年份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风险在逐步改善,国家管理的整体趋势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及沿线国家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如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却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所产生的准自然实验变化,以2013?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司投资如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使用古代"丝绸之路"途经省份作为工具变量来进一步缓解内生性问题.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影响的重点省份,上市公司积极响应该倡议的实施,其投资水平提高了10.11%;而且,公司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和成本加成较低的公司.文章从公司投资决策的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证据,这对于我们理解经济政策的真实效应及其后续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最后对该战略的区域异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区域科学竞争力,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②该战略实施虽然有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科学竞争力,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为下游>中游>上游;③该战略通过提高要素集聚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基于实证结果,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计划、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精准布局科创载体、加快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本文基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以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CA-SDEA模型对2009—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根据测算结果,运用空间收敛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之间与地区之间人才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省市领先于四川、云南等省市,长三角地区领先于中三角和泛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差距无明显收敛趋势,且落后地区对先发地区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重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附近,其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偏北-西偏南的方向特征,并有向北分散、向西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e Geopolitics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project is comprised of two components: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MSRI) an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REB)—that were announced separately in 2013. Each component has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the global geopolitical landscap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relate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cluding ports, highways, railways and pipelines. Such hard infrastructure requires the complementary construction of soft infrastructure, such as free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s, and other accords. We introduce a special section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the geopolitics of the MSRI that stems from a workshop hosted in November 2015 in Shanghai. The origins, scope and content of the MSRI are described, along with a summary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discussing the project, and dominant geopolitical representations. The MSRI is a geopolitical project that involves a number of actors (governments, private companies and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a number of geographic scales (cities, provinces, states and continents). Arrghi’s twin logics of territorial and economic power help frame and connect the papers of the special section to illustrate the complexity and dynamism of the geopolitics of the MSRI. The articl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geopolitics of a large connectivity project.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法,以交通基础设施投入量和与之对应的生产要素运输量分别作为模型的投入、产出变量,利用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效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改善外部环境可提高其效率。提出:要提高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贡献,不应只关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更应关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要提高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应搞平均主义、进行广泛撒网,在区域结构上应倾向于长江经济带东部五省市和四川等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效率的省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CA-SE-DEA组合模型,对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较低省市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需要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构建全流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