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 《魅力中国》2013,(17):84-84
悲剧是通过苦难、毁灭凸显人或事物的价值,即以否定的方式肯定美好的东西。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了中外悲剧的类型。崔兰田先生的悲剧艺术隶属中国古典悲剧的范畴,却又蕴含了超凡脱俗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2.
倪昕颖 《理论观察》2023,(2):117-120
悲剧通过否定的方式来肯定有价之物,而悲剧冲突则是反映悲剧本质及特征的主要环节。纵观古希腊与中国古典悲剧,二者以一种带有民族特色、时代属性的多元审美形态,各自呈现出独特的悲剧艺术风格。而《俄狄浦斯王》与《赵氏孤儿》两部悲剧在异域文化下产生相近的悲剧艺术现象——以“弑父”情节作为悲剧冲突,通过比较“弑父”的行为、原因,论述中西悲剧的伦理精神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捷 《魅力中国》2011,(9):54-54,56
“悲剧”来源于西方,它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从诞生开始就占据了西方文学主流的地位,并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的诗”。中国戏曲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分属两大戏剧基本系统,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从而使中西悲剧产生巨大差异,形成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的代表作,更是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在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它名列第一.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给予这部名剧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熊盈盈 《魅力中国》2013,(17):104-104
无论是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在历史舞台上都经久不裹。本文从悲剧的起源、悲剧的主要特征及有关悲剧的具体作品分析对中西悲剧进行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悲剧风采。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表现手法,但在题材的处理上、人物内心的剖析上却结合了当代心理学的理论,特别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来探究现代人的灵魂,关注现代个人的生存困境。这就使古希腊悲剧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戏剧舞台上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使古典戏剧在现代有了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周殷 《魅力中国》2009,(20):184-184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写杂剧、演杂剧,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窦娥冤》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传说,通过描写善良的窦娥所遭受的种种迫害、侮辱、冤屈,最终被昏官和恶棍诬为杀人犯而冤斩的千古奇冤,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作者借抨击贪官污吏危害人民的罪行,异常强烈地表现出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使用具有模糊性的词语特别是数字,能够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  相似文献   

9.
一、戏曲是演员的艺术中国戏曲,印度戏曲,希腊古典悲剧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剧种。东方戏剧和西方欧洲的戏剧,侧重点不同。古希腊悲剧注重的是剧本创作,戏剧评奖时,都是奖励剧作者,而不奖励演员的表演。  相似文献   

10.
悲剧必然是在矛盾冲突中产生的,使合理的存在者得到了不舍理的存在,产生不合理的结局。在鉴赏中希神话的审美活动中,这种必然的冲突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由于中国和希腊民族的时代背景、地理形势、社会、自然环境、社会意识的不同,造成了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其神话同样的悲剧结局也表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范春丽 《魅力中国》2014,(20):136-136
由我们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排演的豫剧古典戏《秦香莲》是一部大悲剧,我在戏中饰演一号角色秦香莲。这个人物是以青衣应工,通过携子寻夫、闯宫求夫、弹唱谏夫、逃亡恨夫、拦路告夫、公堂斥夫、激官铡夫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剧情演绎,揭示了秦香莲从希望到绝望内心世界的变化,刻画了秦香莲从柔弱到坚强的性格转变,塑造出了这一个心底善良、单纯朴实、外柔内刚、宁折不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中国古代妇女的艺术形象。秦香莲的悲苦命运令人同情,秦香莲的坚韧顽强敢于抗争的精神又令人佩服。  相似文献   

12.
豫剧<泪洒相思地>是一部盛演不衰的古典爱情悲剧,尤其是剧中的"临终恨"-折传递出浓重的悲剧色彩.多年的舞台演出,使得我对剧中主角王怜娟这一人物形象有个更为深层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马玲 《魅力中国》2013,(29):163-164
悲剧意识是一种艺术观念,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源于对现实性悲剧的体验和感知,主要表现为冲突和悲剧下的情感效果。《茶馆》是一部悲剧,《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老舍戏剧的顶峰之作,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中的经典,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  相似文献   

14.
西方消费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学愚  封斌 《特区经济》2005,(5):176-177
一、古典经济学的消费思想.一般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视为西方经济学的真正开端。古典政治经济学反映了当时资本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的时代和阶级特征,其基本思想是强调资本积累,主张消费节俭,与重商主义相比,又肯定消费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3,(34):54-54,56
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都不乏关于女性爱情悲剧的描述。歌剧《茶花女》作为西欧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对该作品女主角的爱情也进行了精心刻画,呈现给人们的依然是女性爱情的悲剧。本文通过对歌剧《茶花女》中女主角悲剧性因素分析,对女性爱情的悲剧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面之抒情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典诗词对写法的传统,列攀了唐宋以来词人的范文,分析解读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这一创作技巧及其精微奥妙之处。能增强人们的审美趣味,并且在其他的文体及近现代文学创作中皆可借鉴这一手法。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开始对自身进行理性思考,悲剧就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中“命运悲剧”是东西方作家思考、探索的共同话题。作为人类共同的话题,希腊神话和中国古典文学“命运悲剧”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新诗在它诞生之初就以强硬的姿态与中国古典诗歌告别,这就注定了中国现代新诗的“根”不是根植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断离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根”。这种决裂也就注定了新诗从一开始便是“先天不足”,同时也由于种种原因,它后天亦“营养不良”。新诗在经历了百年各种流派、主义的崛起与喧嚣之后,应冷静下来为自己寻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虽有其自身的规律,却深受《春秋》笔法“惩恶劝善”功能的影响。首先,中国古典戏曲小说高扬其社会功能以褒贬劝惩为参照;其次,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常常以简单的道德规范,即忠、义、仁、孝来区分人物,善恶邪正,泾渭分明;再次,古典戏曲的“上场诗”、“下场诗”,古典小说结尾的理性评述和开头的序论警示,突出加强了古典戏曲小说的社会教化效果;最后,“忠义”、“孝友”伦理规范的宣扬,大大削弱了戏曲小说作品的批判力量,也表现出《春秋》笔法对戏曲小说创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锦娜 《魅力中国》2011,(14):320-320
田纳西的重要剧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一部表现普通人家庭生活的悲剧,其中剧中主要人物之一的布里克是位因深受打击,信念丧失而终日酗酒的沉沦者。他对世间的虚伪,欺骗,贪婪深恶痛绝,无法忍受,只好能借酗酒来逃避人生。他体现了现代悲剧人物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