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长塘村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全村面积4.5平方公里,总人口3710人,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万元。先后获得"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扬州市优美乡村"称号。近年来,长塘村聚焦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生态美"的"长塘路径"。乡土产业兴村。围绕千亩樱花园、琴筝产业园、3A景区陈园建设,打造"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琴筝产业"三大板块,形成"赏樱、品琴、游园"特色品牌,打造独具魅力的爱情小镇。构建"企业+合作社+村民"  相似文献   

2.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施以外力,更要催生内力。盘活土地资产,让土地资源活起来。为增强群众的"生血"功能和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博白县着力推行"政府+企业+资金+土地"的模式,政府以村集体资金注入企业,鼓励群众以资金、土地的形式参股,发放"股权证"证书,给予土地流转金和按每亩土地不少于1000元入股保底分红,确保群众收入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受工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普通特色小镇很难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落地生根,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农业特色小镇。土地是农业特色小镇建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从促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等角度出发,提出作价入股方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并论证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农业特色小镇开发的现实需要;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企业主导型、企业-集体共导型和集体主导型三种作价入股方式的运作过程;最后就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农业特色小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内信息     
正浙江对特色小镇"落后生"亮"红牌"最近,浙江公布针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年度考核的成绩单,有的小镇表现优异,被列为"模范生",有的则因成绩不理想,吃到了"黄牌",甚至是"红牌",共有7个小镇被降格,6个小镇被淘汰。浙江此次"亮剑"动真格,加上21家小镇被集体约谈,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源地,2015年,提出规划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截至目前,浙江已有7个命名省级特色小镇、115个省级创建小镇和64个省级培育小镇。去年,浙江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太仓市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由集体组建合作农场、劳务合作社,充分利用“统”的优势,带动家庭农场发展,“统”“分”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逐步形成“村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劳务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走出一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宜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永联村,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改革开放前曾是张家港最小最穷的村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永联村乘着改革的春风,抢抓开放的机遇,走出一条"以工兴村、以钢强村"的特色发展道路,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赞为"华夏第一钢村"。与其他村相比,永联村发展模式既有三个不可复制,也有三个可复制:一是永联村的钢厂模式不可复制,但永联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出的路径和机制可复制;二是永联小镇不可复制,但乡村治理的机制、模式可复制;三是村集体带头人的基本情况不可复制,但村集体带头人的坚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睢宁县近年来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生产经营体系,探索构建了"1个县级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合作社+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具有睢宁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山东莒县积极探索,形成了两种改革新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和保障农民利益,建立起村集体、农户与工商资本三方共赢机制,让农村土地真正"活"起来。改革模式模式一:"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即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入股合作社,实行股份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永清县后奕镇石各庄村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鲜桃种植产业。目前,该村鲜桃种植面积超过万亩,拥有早、中、晚熟特色品种20余个,年产鲜桃超过6500万斤,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跨村入股合作,建厂房和店面出租……近年来,在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安徽省宣城市坚持"因村施策",探索多种模式,盘活资源资产,力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正在皖南大地上方兴未艾。截至今年7月底,宣城市824个村中已有280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实施产业项目362个,村集体投入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宿迁市围绕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逐步探索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径。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潮中,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因势利导,通过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种养大户等主体开设网店,促进特色产品生产和农村电商融合,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店(网店)"的发展格局,构建了以"一村"培育"一品",以"一品"做响"一店",以"一店"致富"一片"的"农业+互联网"新业态,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耕地面积达2800余万亩的农业大市,绥化曾经面临农业生产效益低、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困扰。近年来,绥化市总结探索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同时,加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财务会计》2022,(6):55-57
西充县双凤跳蹬河村曾是农业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2014年,村党支部引领成立近500人参与的农民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了600多亩的特色产业基地,修通了5.5公里的村社道路,带领全体村民踩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跳蹬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江苏金湖、太仓和上海松江的案例,考察不同模式中村集体参与对农地规模经营形成与运行中交易费用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农地规模经营的形成中,由于缔约频率与主体的差异,“农户+规模经营主体”模式的协调费用要略高于“农户+村集体+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村集体”模式。(2)在农地规模经营的运行中,由于村集体对农地剩余控制权的掌握程度不同,“农户+规模经营主体” “农户+村集体+规模经营主体” “农户+村集体”三种模式的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履约风险依次降低,但是“农户+村集体+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村集体”两种模式中的村集体存在侵占其他主体权益的风险。研究结论:村集体参与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形成和运行的交易费用,但同时可能会增加不同经营模式运行中侵占其他主体权益的风险。建议引导与鼓励村集体参与到农地规模经营中,并强化农地规模经营风险的监管和防范,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陕西洛南县玫瑰小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围绕玫瑰花海主题,兴建木屋风情酒店、水上乐园、涂鸦艺术村等旅游体验项目,实现了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到休闲式农业体验的转变。自2017年5月开放以来,该小镇已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2018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黑龙江龙蛙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与公司所在地望奎县先锋镇四段村、沿江村紧密合作,依托当地合作社和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智慧可追溯农业体系,不断扩大市场销售空间,有效推进了农村"三产"融合,真正实现了农企共赢、复合式发展。一、以村级组织为支撑,强化基地建设,打牢复合发展基础。一是依托村级建基地。公司抓住先锋镇四段村开展整村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致富"能手",依靠生猪购销加工,几年间赚得百万资产,成为百姓眼中的"田百万";他,又是一个创业"高手",当"村官"三年多,将一个负债38万元的"空壳村"一举发展成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的先进村,2010年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赵县北白尚乡南解家町村,全村1025户,3729人,耕地7490亩,是赵县有名的富裕村之一。近几年来,该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建设淀粉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致富奔小康的路子。1994年被石家庄市命名为全市乡镇企业百强村,并实现了小康目标。目前,该村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各类企业发展到32家,固定资产2100万元,1995年工业产值达8500多万元。"先"字当头谋发展南解家町村致富奔小康走向成功的关键,是他们有一个优秀的党支部。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支部书记吴新兴的带领下,有着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精神。1982年10月,从乡修配厂回村担任支部书记的吴新兴面对着集体无积累、群众无节余的落后局面,大胆  相似文献   

19.
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浙江省杭州市在2003年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按照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构建以中心村、风情小镇、精品村、特色村、历史文化村为重点的创建体系,初步形  相似文献   

20.
<正>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四村的刘绍连,是当地一位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十几年来,他敢为人先、勇于探索、默默耕耘,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走出了一条应用农业科技实现规模种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成为了"种地状元"及受人尊敬的新型职业农民。他致富不忘身边人,积极为村集体做贡献,把掌握到的科技知识无偿向周围群众传授,帮助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