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极为可观,现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保护,在产业化发展方面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一些传承人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道路上的开拓者和急先锋,他们作为豫商的典型代表,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传承与发展了豫商文化与豫商精神。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经济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上的所有权,可以是个人即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国家,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是集体、群体,即集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分类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制定单行的法律针对不同所有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关注和发展的重点。在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时,应突出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将其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审美、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旅游价值。本文以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环渤海地区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依托型、展示体验型、整合型、主题型等有形化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全面、系统、真实地纪录这些遗产并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全面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在有序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由于自然和社会等原因,非遗传承人正在逐渐减少,为了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社会教育的层面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现状作了论述,并着重诠释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析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对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不足作了相应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海派特色和工商文明特色,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上海百姓的文化取向和审美情趣,是上海历史的见证,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重要内涵和资源。应培养保护意识、筹集保护资金、弘扬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走入大众视野,焕发出盎然生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关于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却严重缺乏,本文在调查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如何保护与利用的可操作性对策和措施,希望能为学术界和其他个人或组织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关于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却严重缺乏,本文在调查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如何保护与利用的可操作性对策和措施,希望能为学术界和其他个人或组织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江西湖口青阳腔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在保护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特别是缺乏懂专业和理论的人才,保护措施也不够得力。九江学院是湖口所在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本着“资源共享、共同抢救、联合攻关、保护国宝”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在保护并光大“青阳腔”方面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工作思路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而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无法给予切实保护。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立法保护是根本性的保护,也是长远的有效保护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使开发和保护并重,并采取多样的保护方式,如活态保护、生产式保护和教育保护。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积累、传递和传承人进行传承的.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商业化道路提供了市场平台和新的活动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明创新带来新的动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积累带来新的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活动提供了新的生机.发挥旅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转型指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近几年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2004年以来有关文献的整理统计分析,从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借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区旅游结合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旅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品化个案研究等6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体验经济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文化方面的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稀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满足游客体验异地文化的需求。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且体验性强,具备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条件。体验视角下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对游客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体系、设计不同主题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工作内容,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均显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制度。文章试从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出发,探索对其保护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而提出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贵州独特、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通过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鑫 《大众商务》2010,(16):152-152
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着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不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并分别进行保护。对于市场能够发展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由市场自身进行产业开发。对于市场保护不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由政府出面加以行政保护。  相似文献   

20.
胡集书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呢?本文利用市场营销的4CS理论来阐述如何开发胡集灯节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