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国平 《经贸实践》2007,(12):10-10
加快推进工业创新,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主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创新型城市、推进“工业兴市”、建设“天堂硅谷”的重大举措,是顺应世界工业发展新趋势、全面提高杭州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杭州工业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保持“一高一领先”面临严峻挑战。杭州工业要尽快走出发展的“平台期”、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关键在于落实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位一体”方针,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2.
大平台是承载大产业的空间载体。当前,全省各类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集聚了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要素资源,是工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加快产业园区向工业强区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在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四大建设”中的支撑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措并举 力促提速 加快推进现代山水茶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拼搏,安溪各项建设明显进步,经济总量成倍增长,群众收入年年攀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的时期,按照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战略部署,结合安溪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及今后安溪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现代山水茶乡这一个目标,深化“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发展策略,突出项目带动、改造整合、自主创新、外向合作、激活民资五大举措,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力、大县城带动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工业园区承接力和市场流通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安溪经济发展新局面。具体必须突出抓好六个“提速”:  相似文献   

4.
“四换三名”是省委、省政府创建“工业强省”的重要部署之一,也是新昌县实施“三城四化”战略加快现代化新昌建设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新昌县围绕“工业强县”和“智造强县”建设,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四换三名”为载体,加快推进工业高新化、产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伟军 《经贸实践》2005,(10):38-39
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活力源泉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云和木制玩具业具有产业集聚和专业特色鲜明的特征,形成了显著的“块状经济”。近年来,云和县政府围绕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把工作的重点从单纯考虑如何做大转移到做大做强并举、侧重于做强上来,切实抓好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在运用信息化技术带动与推进木制玩具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加大引导和服务力度,取得较好成效,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促进了木制玩具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经贸实践》2012,(7):19-21
围绕“三大产业领域”,我省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实施“十项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工业大县(市、区)加快建设成为工业强县(市、区),深入开展42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大县(市、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龙头骨干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带头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7.
今年要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对义西南和义东北两大产业带进一步开展深度规划设计,充分发挥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最大效益,为新一轮工业发展创造平台。以义乌经济开发区和义乌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为龙头,带动和整合各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加强规划衔接,明确产业分工,推动优势产业实现空间集聚,推进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恪的困境,提升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并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下一阶段我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抓好社会保障配套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业行业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制造基地和特色工业园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浙江经济”现象成为经济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浙江经济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富有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格局。加入WTO以后,面对反倾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和跨国公司的压力,这种块状经济格局能否保持竞争优势?有人认为,浙江应该顺应全球化潮流,打造“产业制造基地”;省计经委提出“特色工业园区”的概念,主张以特色产业提升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开发区”则强调以引进资金和技术为目的。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各自的优势何在?  相似文献   

10.
短短几年,喀什地区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势头强劲。喀什地区经信委主任刘开银说,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态势到“十二五”末,喀什地区不止建成三个“百亿产值”工业园,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记者2012年8月16日在喀什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园区工作会议上,看到一份《喀什地区“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将率先在莎车县、疏勒县、伽师县打造三个“百亿产值”园区。目前,喀什地区各县(市)正围绕特色园区的发展方向,制定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地区园区经济总量正在“提速、提质、提效”,“百亿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1.
2006-2010年,是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极为关键的5年。“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落实“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西部文化强省和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的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建设惠及全川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贸实践》2006,(12):22-27
新的一年要优化空间布局和发展循环经济“两手抓”,走具有杭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提升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示范、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四大工业集聚区,积极推进一批省级开发区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区和功能区建设结合,“能搬则搬”、“能快则快”,加快市区企业搬迁步伐,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整合和集聚。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动力.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以产业集群理论指导工业园区的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根植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游海涛 《发展研究》2006,(10):68-69
“十一五”是龙岩市实施工业新一轮火发展、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为实现工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标,龙岩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在认真分析工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发展瓶颈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两个并举、两个人力”为导向,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以浙江纺织业集群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颖 《技术经济》2007,26(1):22-25,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产业竞争力角度,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尚缺乏。对于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说,产业集群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WTO环境下贯彻十六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大量深入调研基础上,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对具典型意义的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永康市作为浙江省十大块状经济五金产业核心区,五金产业有相当规模。近年来,面对欧美的金融、次贷两次危机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重重压力,永康市通过抓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工业有效投资和改善“强工”服务环境等,稳步推动五金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强市建设。全市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7%,2011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规上企业出口交货值等均又有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研究》2006,(3):I0009-I0014
“十五”期间,吉林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全省上下精神振奋,开拓进取,着力推进国企改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环境整治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重点工作,全省上下形成了人心凝聚、上争下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三个突破。迈上了三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省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是: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310推进计划”,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有规模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探索发展服务与制造融合型产业,努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19.
《江南论坛》2012,(5):I0010-I0011
重大工业项目 前洲街道致力于以重大工业项目促转型、促跨越,加快载体建设,不断拓展发展平台,提升经济总量,建设了北拓工业园区,引进了恒生科技、IOT芯谷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20.
陈冰 《广东经济》2005,(1):36-39
2004年全省经贸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提高工业商贸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全省工业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出了“十五”以来工业的最快增速和最好效益,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最高增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