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广告传播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手段.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过程.最终接受广告内容,实现消费过程。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和分析广告在消费者态度转变的关键环节——认同层面所施加的作用和影响来揭示广告传播建构消费者心理认同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消费者正确认识和运用广告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掌握越来越多的信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传统广告模式效果越来越差,植入营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中。本文在综合现有文献,整理得出消费者接受植入广告的心理过程,基于消费者感知分析比较植入广告和传统广告的区别,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提出若干建议,优化植入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个心理过程。要成功地传递广告信息,首先必须使广告内容能刺激消费者的视觉,这就是所谓的"攻眼"。而引起注意只是广告成功的手段,完成"攻眼"及"攻心"的过程才能打动消费者。广告又是一门说服艺术,在了解消费者购买动机形成的心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广告说服——"攻心"。一、攻眼——引起受众注意如何使消费者注意广告?捉住其"眼睛"和"耳朵"是广告的第一步。引起注意是广告成功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王志 《中国广告》2003,(11):86-89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广告应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心理过程。广告主在广告中就自己产品说好话,令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从而产生购买行为。显然,广告主的传播要产生效果,必须在消费者心里产生效应,而心理效应的产生又往往与广告传播的信息使用策略有关。本  相似文献   

5.
洪明 《江苏商论》2009,(6):27-28
"移情"(empathy)是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Titchn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心理学命题。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其品牌态度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商业广告及其翻译如能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心理和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打动消费者,就能起到理想的移情作用,实现情感促销的终极目标。本文从商业广告审美角度入手,分析消费者在广告审美中的心理过程,论述商业广告的审美功能和移情作用,探讨广告语言审美价值的生成技巧与广告翻译的移情策略。  相似文献   

6.
潘尔艳 《商业研究》2005,(11):204-206
作为消费者他们可能根本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广告在操作他们的心智。他们常常心甘情愿地按照广告指令去实施购买行动,这是因为广告设计者选择了适合广告语境的语言,激活了消费者的心智,进而影响乃至操作了他们的心智,因而更容易使消费者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些操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广告从最简单的口头吆喝吸引消费者的广告雏形,逐渐发展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兼有文化内涵与贴近市井生活的广告形式。其中,诗歌广告就是古代广告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中国古代诗歌广告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着手,主要从消费者对诗歌广告形式接受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要做好商品销售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与购买动机。消费者的一般心理活动包括感知心理过程情、绪心理过程、意志心理过程,而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一般有求实、求新、求美、求名、求廉、求便、从众、好癖等动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消费者的情绪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主要以Gaski和Etzel(1986)的研究为蓝本,针对上海市和湖南省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者情绪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发现,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对于广告的满意程度,以及消费过程中广告的重要性比其他方面(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零售状况)都要低,也就是广告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初衷得到了扭曲。消费者似乎并不十分接受现在的广告,也不认为广告对于其消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和信息交流的途径,手机短信服务现已经普遍应用。在已有文献提出技术接受研究模型及其它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消费者对于移动广告的态度和接受源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模型,创新扩散理论,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整合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消费者对于移动营销的整体态度,以及影响消费者接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广告只注重介绍产品功效的理性诉求,很容易使人产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印象和逆反心理。而富有人情味和艺术性情感诉求的广告,通过激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有效地克服消费者的心理抗拒,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广告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情感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对事物接受程度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构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心理上的差异性。作为广告受众的消费者究竟是怎样认知和接受广告的,能否准确的把握广告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告活动的根本目的——销售能否实现。企业在策划中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注意创造热点,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向有利于营销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潜在心理因素的研究,设计完美的引导型策划,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对事物接受程度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构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心理上的差异性.作为广告受众的消费者究竟是怎样认知和接受广告的,能否准确的把握广告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告活动的根本目的-销售能否实现.企业在策划中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注意创造热点,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向有利于营销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潜在心理因素的研究,设计完美的引导型策划,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广告模式中,作为消费者的“你”永远处于最后的位置,是广告内容的接受者,是信息和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作为受众的“你”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两维选择,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而且,作为消费者的“你”,也只是被看作广告内容的目标靶子,在你把“你”自己的大把时间免费卖给广告商的同时,还要成为拜物的奴隶,心甘情愿地再花出大把金钱“以确保商品交换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浅议广告的诉求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犹如孔雀开屏,要把商品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消费者.那么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什么样的广告诉求才是有效的广告诉求?广告诉求就是广告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广告说服消费者接受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说服策略.要使广告达到有效的诉求目的,就必须明确诉求对象("对谁说")、诉求信息("说什么")和诉求方式("怎么说").因此,广告诉求方式如果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鼓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市场冲击力.在实际运用中,广告诉求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6.
商业广告媒体选择和受众人口分析□孙晓红广告媒体是指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经济信息传播的物质技术手段,是沟通广告者与消费者的信息桥梁,具有引导消费者接受经济信息和激发购买行为的作用(王法清等,1994)。广告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广告信息的传播功...  相似文献   

17.
王博  ;赵绍印 《消费导刊》2009,(4):200-200
商品价值的关键在于广告设计清楚、广告画面要有个性。广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销一种产品、宣传一个品牌,让消费者接受和了解,因此广告设计必须将产品和市场、消费者心理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艺编译 《国际广告》2011,(10):119-120
市值84亿美元的Twitter,今年的广告收入尚未爬过1亿美元的关口。新的广告模式将增加广告与消费者接触的频次,但广告空间拓展的同时,用户能否接受,还要看其营销功夫是否真正到家。  相似文献   

19.
广告英语中使用模糊性词语,使广告隽永、含蓄、充满诱惑力,也使消费者在轻松愉悦的无限遐想中接受商品信息。但认知环境与文化差异使得原文作者意图假设有时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本文探讨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翻译广告英语模糊性词语,帮助消费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广告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消费者每天面对庞大繁杂的广告信息,不可能有意识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生活中繁多的信息已疲于应付,更何况是广告信息呢!在消费者意识里对广告信息总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于是潜意识诉求便成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其目的是让消费者在不劳心费力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