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浙江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概况,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分析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和优劣势,并结合前人的投资理论探索适合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积极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第一,积极开拓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第二,重视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邻近国家的投资;第三,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发达国家重视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国家重视加工业和房地产业;第四,中小型以创建投资为主;大企业可以跨国并购为主。  相似文献   

2.
民企资本国内流动:主要投向与主要障碍 民营企业资本的国内流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对异地企业的间接投资;二是异地直接投资. 对异地企业的间接投资,成为民营企业资本流动的主要投向之一 民营企业异地间接投资的方式有很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异地企业公司债券、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等方式,以期获取一定收益.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的资本运用比较灵活,变现能力强,可以减少政策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投资风险损失,成为了民营企业资本流动的主要投向之一.据2010年中国企业家论坛对企业家投资意向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间接投资很感兴趣,其中31%的民营企业家想投资股票市场,19.5%想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3.
王茜 《乡镇经济》2006,(3):41-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规范和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客观环境变化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企业筹资和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进行筹资和投资决策时,必须特别注意风险分析,并应具有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投资决策研究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企业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对企业投资进行分析和决策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给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论,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很多民营企业缺乏战略管理,导致了短命现象。在“二次创业”的背景下,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只有加强战略管理,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与战略,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工商》2001,(11):7-8
今年,我们和各县(市)工商联通过走访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100多家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情况作了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0份。被调查企业业主中共党员占48.9%,民主党派占18.9%。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7.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及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完全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公有经济发展到了民营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的混合经济。截至1998年,国内民营企业已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仅次于国有企业。尽管民营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整体素质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融资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影响其发展的最突出难题。 1999年末,民营企业只占银行贷款的1%,国内上市公司中只有1%是非国有企业。造成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直接融资渠道基本上是闭塞的。  相似文献   

8.
王如平 《改革与战略》2010,26(4):150-152
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却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只有借助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跨越式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对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更应当加以重视。本文从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如何以家族文化基础,来重构企业经营理念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文化为主体的民营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最近,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千家浙江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企业发展环境,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虽然浙江民营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少困难。据调查显示,目前生产用电,人力资源,生产用地已成为阻碍民企进一步发展的前三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加强人才建设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重庆民营企业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民营企业人才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人才建设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君伟  孟占东 《发展》2013,(12):31-31
民营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012年底,庆阳市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44.7亿元,占全市GDP的27.3%。在2012年度甘肃省私营(民营)企业100强评选中,全市入选企业只有五户,仅占5%。庆阳市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值低的问题非常突出,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招商引资是承接产业转移、做大民营企业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将招商引资和发展本土民营企业有机结合,才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冀飞 《中国经贸》2010,(12):170-170
投资行为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是企业进入市场,谋求利润的第一步,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企业投资活动给企业所带来的税后收益,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几种方案,结合现行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对比选择,从中选出能帮助企业减轻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青 《特区经济》2008,(9):148-149
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阐明如何加强民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小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浙江民营企业中有95%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范畴。本文以温州的3家中小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不少知名民营企业纷纷陷入困境,暴露出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如财务混乱、资金匮乏、投资失误、营销策略失误、新产品开发不力、社会环境因素等。在这些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的股权结构单一。股权结构单一,指单个投资主体占有企业绝大部分股份,但股份集中在极少数的投资主体,而实际上除一名投资主体参加经营管理外,其他主体不参加经营,且放弃或不能监管时,这时,仍具有单一的性质,这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比较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经济高潮迭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民营企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迅猛发展的势头。但是,在新世纪之初,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速和投资质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不少民营企业走向衰亡,相当一部分处于岌岌可危、快支撑不下去的状态。我认为问题主要在于民营企业自身管理不完善、不成熟,企业缺乏支持其做强做大做久的管理基础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当年在萧瑟秋风中顽强生长的“草根”,到今大已成为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民营企业的生存已不是企业家所考虑的唯一重要的问题。随着时光的飞逝,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正以更高远的视野来关注企业的未来能否后继有人:据有关权威杂志就股权继承问题对部分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负责人的调查,100%的人认为民营企业的股权继承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然而,100%的被调查者没有对自己住公司中的股权继承问题预作安排。从已知的案例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继承纠纷会导致千秋大业激烈震荡,宏伟蓝图四分五裂。这些教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 融资渠道有限 从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来看,其原始资本以自我积累为主。据调查,大约60%的民营企业其原始资本由其自身的积累构成,约20%多到是向他人,包括亲友和地下资金市场借入,只有不到20%的由商业银行贷给。其运营资金约60%的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为内部集资,其内部集资约占整个资金来源的50%—85%之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性作用,很多民营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了赊销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加大了民营企业坏账风险发生的概率,严重会影响到民营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体现在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客户信息调查评估不足、实际发生坏账概率较高、缺乏有效的催收款流程;为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从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做好客户信息调查、降低企业坏账概率、制定有效催收流程这几方面出发,以期完善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