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大企业的市场部经理说。他们新品很好,广告投放也很大,但就是卖得很差。现在为什么还投电视广告?历史经验告诉老板,广告是有效的。所以,尽管广告效果差,也需要历史经验再次告诉他:广告不行。这些广告费,如果让几万人体验一次,好产品还不卖疯了?但老板就是相信历史经验。这是可悲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老企业家的儿子问父亲怎么做管理?老企业家拿了一根绳子放在桌上,让他把绳子往前推。儿子就从后面往前推绳子,但怎么推都不行,一推绳子就弯了。这时候老企业家说.你从前面去拉这根绳子。儿子一拉就把绳子拉动了。  相似文献   

3.
杨柳 《英才》2006,(6):46-53
一位中国知名企业家曾向索尼前CE0出井伸之讨教: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国际大公司?中国企业应该向日本学什么?出井伸之犹豫了片刻,回答说:这取决于市场的规模,中国像美国一样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向美国企业借鉴一些经验或许更有参考价值,身处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中国公司不能在本土市场有良好的表现,就很难向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一个村庄,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  相似文献   

5.
方正 《企业文化》2008,(5):49-49
魏新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需要靠感觉。我们需要判断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这种变革的思潮。如果判断只有20%的人接受,那么强行去推就肯定出问题。怎么样变成80%的人去支持你的工作与想法々我们需要去吹风,让大家明白为什么需要变革、变革的路径及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邓荣霖:中外企业差距是制度的差距。中国的企业管理相当多是短期行为,昙花一现。这朵花开了,可能下一季它就没有了。为什么呢?战略管理不行,战略管理的定位没有到位。企业就如同一棵树,这棵树由三个部分来构成:第一部分是这棵树上的花和果,包括树叶,这一部分相当于企业的产品、业务、技术等看得见的东西;第二个部分是这棵树的树干,相当于管理里面的战略管理;第三个部分是树根,相当于企业制度。中国现在抓企业管理,抓的都是一些末端的问题,产品、业务、技术很重要,但是首先是企业的定位。为什么树干不行呢?它树根没有水分、…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其在管理问题上的核心落脚点还是“人”。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和最重要资源。在这一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成本的产生,对这一成本进行会计核算的行为即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那么,人力资源成本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水平?以下就针对这几个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应有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毕业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对企业经营是一无所知。27岁时我创建了京瓷公司,只有28名职工,一开张需要解决的事情堆积如山。员工一个接一个找我,而我不懂得什么是经营。想找个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闷。后来我想,既然看书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行动考虑一下“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不正确的”,以此作为一切的起点和根本,去判断各种种样的问题。我就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个基本点开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以伦理观和道德律作为根本去推进经营。正是这一点,带来了今天的成功。比如说,如果我当时多少学了一点经营管理的知识,多少有一点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的话,大概就不会去考虑“做人什么是正确的”,而是以“能不能赚钱”为基准去判断问题;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知拼命地工作,而是会去学着怎样搞妥协、拉关系,怎样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9.
记者:您管理车队的心得是什么? 崔明生:可以说,运输企业的成功取决于驾驶员。因此驾驶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驾驶员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千差万别,怎么去管理?  相似文献   

10.
“学邯钢,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这个问题自《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调查报告的通知》下发后,从而在全国各地逐步兴起“学邯钢、抓管理、增效益”的热潮时.便摆在了许多企业厂长经理们面前。究竟要学什么呢?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暨企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学习邯钢经验,加强企业管理,要抓住实质和关键。邯钢经验是在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的精神实质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职工群众,坚持“三攻一加强”方针,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起“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些企业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卖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市场上假如有什么东西,你也去卖什么东西,就构成了竞争,就会受到市场局限。所以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大家在有限的市场上竞争,结果整个经济都垮下去了。因此,企业应寻求缺乏甚至还没有竞争者的市场,这是市场的空档,要想法钻进去,做到这点才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此称之为顾客导向。什么叫顾客导向?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一)谁是我们的顾客?就是能锁定他们,包括知道这个顾客群是女性或是男性,而且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二)顾客的真正需…  相似文献   

12.
简单的快乐     
我问你,快乐是什么?你怎么回答?每次在QQ上留言,我都留“祝你快乐”,可是快乐是什么?有一次,一个朋友给了我这样的回复。是啊,快乐是什么?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去附近的一个小县城。在马路上,看到两个女孩子,骑着单车,一手握车把,一手拿一支冰棍,橘黄色的,我猜肯定是菠萝味的。两个人一边吃,一边热烈地谈着什么,很兴奋的样子。那一刻,我蓦地就想到了这两个字:快乐。那两个女孩子穿着并不时尚的衣服,车子也是旧的,可是她们脸上的笑是真实的,谁能说她们不是快乐的呢?给同桌打电话,她说,这两天特高兴。我问什么高兴的…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1,(2)
<正>一个响亮的品牌,一个有80多年历史积淀的企业,一个联营厂家达45家,曾经一度号称为中国最大的碑酒集团,为什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导致该企业"联合舰队"沉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集团在各地迅速当展,但如何发展企业集团、管理企业集团是许许多多企业集团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问题,在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十多年的实践中,不少集团企业的管理者积极探索,勇于开拓,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成立集团结算中心,强化集团财务管理便是成功经验之一,但什么是财务结算中心?为什么企业要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具体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规范动作?其电算化如何实施?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探讨。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结合本集团财务结算中心运作实际,谈一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化”什么?怎么“化”?这是当下一个热门儿的理论话题,但更需要的是以实践行为去深入探索。在这方面,大连市应该说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和认识。正如市委书记孙春兰同志所言:“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要加快。乡镇企业还要做‘农’字义章,不能大工业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些年,大工业的机制没有乡镇企业灵活,现在的大工业也走向市场了,乡镇企业的优势已经没有了。我们要研究公司加农户的定单农业,要研究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化,拉长产业链。大连地区的水果优势很大,要能培育几个像鲁冰花那样的企业,农产品市场化的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小企业》2006,(3):10-10
民营企业遇到的压力很大,比如说企业的产品不过硬、品牌不行,最后就会被别人所向农,按照“十一五”规划能源消耗要降低,通过什么办法降?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怎么来使得自己的企业真正能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品牌的企业?所以对民营企业来说,当前需要政府来帮助它,也需要自己努力,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由“企业生产什么-人们购买什么”到“人们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这一过程的变化,就需要企业寻找自己的生存竞争的土壤,成本控制与管理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艾丰 《中外管理》2003,(1):14-17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万物皆有本源。经营企业,虽千头万绪,但仍逃不开这千年的真理。那么企业管理中的“一”是什么?就是观念。观念,看似抽象,实则正是一种高度概括,因而也就更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艾丰作为知名学者,他的演讲为本会打下了一个坚实、务实的基调。  相似文献   

19.
学习能力表示什么?我做企业的时候,从科学院出来,企业由小到大,业务上的事情全不懂,要学会怎么采购,怎么做生产,怎么做销售,怎么做市场,怎么做服务,先把饭吃到嘴,要把业务稳定,这本身肯定需要学习,但是这些稳定以后,以为行了,其实后面事就来了,有很多作家和记者写到,说企业5年至10年要有大的振动,这是一个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企业赢利主要靠什么?能靠任意提高产品价格吗?显然不行。因为产品价格要受供求关系、价值规律的制约。能把希望寄托在市场“景气”就能“时来运转”吗?也不行。因为市场风云多变,险象丛生,难以捉摸,虽可预测,不可控制。如果把企业赢利寄托在市场“景气”上,便犹如一个赌徒在“押宝”──靠不住。能投机取巧,搞“假冒伪劣”吗?更不行。这可能得逞一时,但不能得势于长久。一旦被顾客识破,被新闻媒介“曝光”,不但会砸掉“牌子”,信誉扫地,而且会打破“饭碗”,破产倒闭。那么,企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