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3,(11):45-46
信息泛滥的时代,广告主更急于推销出自己的产品,广告也表现出千资百态的形式,美,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左右,爱美,是人的本能。美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享受,用艺术的,唯美的符号语言,带给你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你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忘记你是谁,要做什么,把自己置身于这片清灵,优美的空间,给自己一个机会,享受生活中的美丽,在无限的空间里漫步,遨游。好的广告要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用心领悟,用心回味。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03,(11):47-47
纵观过去十年的中国电视广告,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很多具有较强销售力的广告在创意方面却是差强人意,甚至令人反感,当然这与它们投放频率过高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我们知道”电视广告的目的并不是娱乐大众.而是将产品卖给他们。广告的受欢迎程度和产品的销量是不相关的”,因此,它们应该在过去十年的荣誉榜和备忘录里留下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03,(11):43-45
近10年,中国广告业迅速发展,电视广告的数量大增,而观众对电视广告既爱又恨,爱的是它指导了大众消费,恨的是80%的电视广告粗糙烂造,少创意少新意,然而10年间,仍出现了较多的趣味性广告,它们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带来了欢笑。  相似文献   

4.
《广告大观》2003,(11):42-43
众所周知,广告是生活的艺术,也是艺术的生活。而贯穿和渗透这种艺术和生活的便是人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关怀之情,让广告如此生动,如此富有人情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让我们再次重温这十年里最具情感力的广告,再次感受那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告》2003,(5):83-94
蓝色,有天空般的宁静,海洋般的深邃。推开灵狮大门,你即会被大片的蓝色所吸引,你将感受到这个在中国成长10年的著名广告代理商的非凡之处:冷静、智慧、内敛而沉稳。喧嚣之外,蓝色宁静中,能量悄然孕育.变幻之间,蓝色深邃里,从容思考,智慧汇聚。  相似文献   

6.
创建近60年的DDB,至今也已经历过数次经济危机。我们认为,较之其他任何时期,现在对各类广告活动进行评估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DDB中国集团始终秉承其创始人Bill Bemach先生曾经说过:“没人会对你广告登载的数量留下多少印象,人们只会对你的广告可以造成的影响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7.
采取什么样的广告形式,完全取决于您的内在需求,这种资源分配的游戏会越来越复杂,但当广告变得更为有效时,结果就会相当美妙。  相似文献   

8.
虚假广告,你不能再逍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广告,你不能再逍遥戎天豪,晓君当你在收看一部收视率高的电视剧时,你得先看十几分钟广告;当你翻阅竞相扩版的报刊,你会看到偌大一版就印着某某企业的名称;当你走下飞机、火车,迎接你的首先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牌……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广告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1...  相似文献   

9.
Web2.0来了,媒体的全新时代开始了。 当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网站当年刚在国内起步时,很多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甚至传媒研究者曾以习惯的思维定式对网络的媒体属性提出过质疑。如今,当人们对Web2.0的概念仍在争论不体时,它却以新生命与生俱来的摧枯拉朽的力量闯进了传媒的因有领地,颠覆着人们的媒体观念和运做方法。毫无疑问.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风险投资商的办公桌上会收到无数与Web2.0相关的商业计划书,那些有幸找到商业运做模式的Web2.0公司中肯定会出现下一个Google、Baidu。 相对于理在我们日常熟知的网络媒体,Web2.0显然在理念、方法、技术、模式上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然,小修小补的改进在名称上只配称为Web1.0基础上的“Web1.x”。第一代网络从媒体操作理念上看并没有摆脱我写你看、自上而下的大众传播模式,这与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等并没有多大区别。Web2.0则完全不同,它强调个性表达,全民书写、互动沟通,每个人都是编辑、记者,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记录者,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在网络上寻求与自己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它标志着小众传播、草根新闻时代的真正到来。这就不难理解,1年前还不明白blog与bbs有什么本质区别的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现在俨然成了中国博客媒体的旗手。 是的,在新媒体攻城拔寨时,传统媒体不会立马寿终正寝,但是,图书、杂志.报纸、广播、电视轮番更替、各领风骚的传媒发展史一再说明,传统媒体从舞台中央走向边缘是迟早的事情,那些对新媒体发展无动于衷的传统媒体巨人必将为他的冷漠傲慢付出惨重代价。或许,今天在传统媒体机构工作的许多编辑记者们,多年后正坐在某个新媒体公司的办公室里写着博客、灌着播客,木子美们、芙蓉姐姐们表现异常活跃,传统媒体的规模已大不如前,工作职位锐减,它们中的大多数已向新媒体融合,不再是人们常说的传统媒体机构。 2005年,基于草根传播的媒体革命开始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意识”与“形态”—潜意识广告的传播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军 《中国广告》2002,(11):66-68
作为一种无可回避的广告现象(或广告事件),"意识形态"的广告始终以其强烈的风格保持着对于其他广告、其他广告人和其他代理商的既定距离。事实上,面对"意识形态"的广告,我们的感官会频频错位,知性会剧烈摇撼,而固有的广告理念则会遭遇重创。尽管如此,我们往往满足于将其视为一种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另类美学现象,并心安理得地将其纳入"后现代"、"超现实"、"荒诞""魔幻"……等既成的批评概念和话语体系中——似乎仅仅完成一次形而上的分类就足以在所谓社会文化的等级世界里为它们寻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似乎这样就足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它们的最初起源与最终归宿。那么这样就足够了吗?是不是我们的震撼与疑惑已经统统得到了解决?也许远远不是。值得注意并且应当特别小心的是,"美学的广告"和"广告的美学"之间还有着一段难以逾越的不小距离:前者正如我们通常所做,不是利用广告内在的范畴解说广告,而是在一种外在的理论体系中寻找广告可能的容身之处;而后者——也就是"广告的美学"——则意味着立足于广告自身,以"概念"、"创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12,(7):21-21
加多宝和广药集团持续数月的战争,最近有了一段新插曲。就在他们为“王老吉”商标归属、红罐侵权等问题争得难解难分之时,今麦郎以一句“怕上火,喝冰糖雪梨,今麦郎”的广告直接向深陷囹圄的王老吉发动了正面攻击。在今麦郎的广告里,当人们伸手准备去拿一种看上去很像红罐王老吉的饮料时,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从离开家的那一天起,就胸怀大志:今天出门打工,明天回家做老板!带着自己的这一梦想,他踏上了异乡的土地。为了学习多家公司的营销策略,每当他在一家单位用业绩打下了基础后,就着手准备跳槽。  相似文献   

13.
<正>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当你打开电视机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时,你会看到频繁的广告,当你随手翻开一张报纸,你会看到广告,广告已经变得随处可见,甚至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情趣。为了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广告制作商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语言天赋,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可谓五花八门,但无论是中文广告还是英文广告都遵循着AIM原则,即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理财,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理财工具外,更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一双与别人不同的理财“眼睛”。不同的视角和眼光会发现不同的机会,你有了一双与别人不一样的理财“眼睛”,你就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双与别人不一样的理财“眼睛”呢?这双“眼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大≠好     
《中国供销商情》2004,(11):34-34
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人们说的更多的是如何“做大”,怎样“成长”。口号也变成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为什么不想想,小有小的好处,“大”的这款就真的适合你吗?  相似文献   

16.
华仔 《商界》2005,(11):i0014-i0016
这算不算内心的独白?好像还没有那么深刻!这算不算自我的辩解?好像是对文字的一种曲解!大家就当这是一部真实的自传体小说,我自己就当是写一部很年轻回忆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2014,(2):64-67
创意型社会与创意“众包” 在电商席卷各个行业的时候.广告行业亦不能例外某一天.当你接到客户的Brief的时候,苦于想不出对策.就到广告电商网上去看看吧.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可能藏着一位高手帮你想出高招.  相似文献   

18.
钱先国 《广告大观》2003,(11):23-24
王怡,打拼了十年成就了一个中国优势广告企业——华实广告,也成就了象“波司登”、“雅鹿”、“雪中飞”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一个策划了中国羽绒服第一、第二品牌的广告人。  相似文献   

19.
刘阳 《市场周刊》2014,(9):76-80
当你的“十一”黄金周在景区围观人山人海时,正有十万中国小伙伴奔赴韩国度过他(她们)的“整容小长假”。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你以为现在的闺蜜小聚都只是喝茶聊天?那你就out了。现在最流行的,是——“走,一起去打玻尿酸”。在这个看脸时代,“整容改变命运”已经不是一句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放眼当今世界.广告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由于人们的注意力有限,广告传递的信息想要在受众头脑中留下印象绝非易事。那么怎么样让你的广告令人印象深刻呢?本期介绍的广告创意值得广告主借鉴,那就是广告不仅要能看,还要和其他的产品巧妙结合起来,成为能“用”的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