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从影响因素、时间序列以及增长方式等维度对2007—2015年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项进行研究,并利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方程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降低,产业总体呈现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低的低端化发展倾向;从产业高端化的两个维度,将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分为3种不同类型——高效增长型、粗放增长型、悲惨增长型,不同类型企业增长方式差异显著,即应采取适合自身的高端化发展路径;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收敛性显著,企业差距将不断缩小且最终趋于相同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是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28家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政策实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和技术进步率大幅上升,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走向重技术创新的高端化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特别是2009年相关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诱发了区域创新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加快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增长质量是推动长三角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生产率的提升是其核心。文章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研究表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滑趋势;前期呈现出"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低端化趋势;后期分别呈现"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轻技术创新"的低端化趋势。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应对经济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的2016年为时点,选取2010—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发水平较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研发水平较高的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证实,研发支出作为中介变量发挥作用,存在“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支出增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传导机制,且非国有企业的传导机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采用3阶段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增长率。结果表明:随机误差和宏观经济环境、科技活动环境、产业内竞争程度等外部环境对生产率评估产生了显著影响。剔除这些影响,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波动变化趋势,但平均来看仍呈增长状态,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衰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地区差异,收敛性检验表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2007-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前沿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五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速,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前沿技术进步率基本一直呈现正增长,成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一直呈现正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因此,提高技术进步将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技术效率水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过程中,资源要素在产业之间重新配置导致的工业结构变动是总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按照要素密集度界定产业类型,并对工业结构效应进行研究更加具有意义。笔者以宁夏1997年~2008年工业行业数据为分析基础,对工业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发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产业内增长效应,结构转移效应虽然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贡献并不显著,甚至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分解效应对不同产业类型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各异,不同产业类型对总体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也有着显著差异。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类型对整个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增长起着主要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8.
刘艳萍 《技术经济》2010,29(2):54-5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的作用显著,且产业集聚的作用大于企业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183家中小银行样本,本文系统考察了我国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其收敛性。主要发现包括:(1)2007~2009年间,我国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增长,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差异;(2)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受资产规模、资产增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3)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收敛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逐步缩小;此外,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不仅会收敛到自身的稳定增长水平,不同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收敛到相同的稳定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6):77-86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应用TOPSIS法对五指标金融发展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测算,应用DEA-Malmquist法测算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指标,探讨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二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整体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核集聚特征。此外,通过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及子指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关系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城市金融发展对自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负向作用,且这两种作用均主要源自其对技术进步增长的影响。最后针对性提出三点建议:加强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进程以及重视技术效率改进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现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等产业特征不明显。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能过剩、传统代工模式路径依赖等。为此,应通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培育领军企业、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养高端人才队伍等,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视角,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结果表明,201 1—201 5年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TFP指数年均值达到1. 069,与2006—201 0年相比,年均增长0. 03。此外,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也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但技术进步指数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加对TFP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部和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TFP指数增长幅度较大,而东部和东北则有小幅度下滑。因此,必须从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产业有效集聚和加强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7年专利密集型产业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模型测度专利密集型产业8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相比,“波特假说”初步显现;总体上,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不同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和动态趋势不尽相同;整体行业、强专利密集型行业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距仍然较大,整体行业与强专利密集型行业趋向共同稳态和自身稳态收敛,弱专利密集型行业仅趋向自身稳态收敛;行业集中度、行业规模对行业整体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研发投入对强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中 《金融评论》2013,(5):26-37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78~2008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4.7%,而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4%,可见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促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的主要源泉动力。同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性检验表明,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明显的a收敛和β收敛,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并朝着各自的稳定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何促使其健康发展并将其培育成为高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首先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高端化发展的四个路径,并提出高端化发展的对策: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引导,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或引进高端资源、高层次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创新集群与培育龙头企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对并购绩效的研究表明并购通常不能创造股东超额收益,但从并购前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来看,大部分企业的产出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4年并购案例的研究发现,并购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通过技术效率、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实现,而规模效率对企业产出效率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9-2016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态势,下降的主要诱因在于技术进步的衰退。回归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和研发经费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制约作用,而平均收入规模、区位熵、有效专利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促进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特色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注重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向外溢效应;扶持中小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并举,建设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和谐共生的高新技术企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春季 《经济论坛》2011,(12):160-165
本文使用索洛余值法对2000~2007年家具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企业成立时企业数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因果关系,但是在随后的发展中,不同类型企业的数量和它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正向关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的企业类型数量越来越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慢的企业类型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这表明,适合市场需要的企业会不断增加,而不适合市场需要的企业会逐渐地退出市场,市场具有演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4-2010年1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测算了水务行业每年各省市的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指标,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水务行业7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水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省市的水务行业处在规模报酬递减区域;水务行业7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下降的情况,平均每年降低2.5%;在影响因素中城市化率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工业用水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关系,非国有企业的进入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依次递减,多数省份是由于技术效率未得到改善而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三大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并不同步,产业结构整体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并不理想;三大流域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关系也因地区差异而存在不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别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珠江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为实现三大流域“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技术效率增长,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