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利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银行企业董事会特征与银行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独立董事、女性董事对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兼任对银行绩效具有反向影响;董事会会议与银行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董事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的规模及行为强度、领导结构、独立性以及独立董事的任期等属性特征对企业声誉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公司总裁与董事长职务的分离可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可程度;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企业声誉有显著正向作用;独立董事的任期与企业声誉呈现倒U型关系。董事会制度有助于加强制衡力量和内控机制,对强化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风险资本积极投资者的角度研究了风险资本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风险投资企业创业板上市时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仅有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独立董事比例、风险资本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和外部监事比例对公司盈余管理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董事会、监事会持股比例,CEO持股比例对公司上市时盈余管理也没有显著影响。创业板上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主要受公司规模、财务杠杆比例以及公司行业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运作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本文以我国商业连锁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与公习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的规模、年度会议次数和成员变更与公司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比,但效果不显著;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的学历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微弱;董事的薪酬、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峰  温军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110-116,128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内考察了公司治理之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基于2004-2008年50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独立董事占比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投入要显著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两职分离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投入要显著高于两职合一的企业;4)董事会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积极影响,董事会股权激励水平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越多,但这种发现仅具有较低的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解决代理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大部分研究的重点都放在如何建立或改善激励机制,或者研究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然而公司治理中的治理机制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相互作用,对公司的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将董事会监督和总经理激励相结合构建模型,回归研究两者结合对企业绩效的综合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董事会监督与总经理激励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会董事前三名薪酬与企业绩效并不显著,而董事会会议是显著的;总经理薪酬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总经理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不相关;董事会监督与总经理激励是同方向变化,共同对企业绩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万望发 《当代经济》2002,(10):23-23
在董事会设立独立董事,就是政府为防止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效,调整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安排,是一种制度创新。独立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其它职务的董事。设立独立董事至少有如下重要作用:一是独立董事较少受内部董事影响,公正性强,可以确保董事会集体正确地决策,防止合谋  相似文献   

8.
财务绩效是支持企业成长的源动力.出口企业能否不断提高财务绩效,是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600家出口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董事会治理和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绩效;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以及遭遇反倾销的出口企业,其财务绩效往往较差;而出口企业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受教育程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则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出口企业建立并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反倾销危机管理机制以及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1 03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延迟效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与CEO两职兼任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研发资金投入,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没有对研发投入带来显著的积极作用,机构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薪酬激励、高管持股和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延迟效应,对当期和后续绩效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从新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为构建匹配产业创新特征的治理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领导权结构都是对经理人有重要约束作用的内部治理机制。一方面它们共同对公司的业绩和价值起作用,另一方面它们又受诸多公司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文章采用2003年~2005年国内上市公司数据,定量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中的内在相关性及存在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持股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领导权结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等一系列的结论,反映出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和互补性的关系,为深入理解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客观分析不同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2019年463篇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创新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文献时空分布、双期刊叠加、文献共引及聚类、关键词时区等知识图谱,厘清研究分布情况、脉络轨迹及发展前沿。结果表明,文献数量逐年提高且尚未达到峰值,美国、中国为高产国家,该领域研究存在不同学科期刊间的知识流动。研究视角划分为创新决策动态视角、特定股权背景视角、委托代理视角,形成了以所有权结构、董事会职能及高管治理对企业创新影响为基础的研究主题框架,研究热点和前沿随公司治理主体关注重点变化和创新类别细化发生动态演进。最后,针对研究薄弱环节,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状况、股利政策及创新绩效。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公司治理、股利支付及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董事会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越高,企业越倾向高股利支付;高股利支付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并无正相关关系,股利支付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最后,从完善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方面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金的提供者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其研究视角不仅在于现代的公司组织,还包括了市场和法律体系。本文从法律、组织和市场的角度,对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4.
市场机制与公司治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等发挥作用并贯穿于市场体系的所有环节.在公司组织与外部各种市场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市场力量透过这些联系作用于公司组织,对公司活动产生引导、约束和治理的功效.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各种市场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公司治理功能,都能对公司行为产生影响,并规范其运作.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弥补公司组织机构的治理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决定了必要的创新资源供给,CEO激励、董事会及监事会设置等治理要素都会影响创新投入、创新方式及创新绩效。通过治理结构变革来推进技术创新,是增进企业活力、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梳理的方式,从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涵盖面广,研究结论多样;变量测量差异性大,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但现有文献尚存在以下不足:缺乏对影响机制的深入探讨;忽视创新主体——经营者的影响,对治理结构的"资源效应"重视不足。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微观市场主体,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应对和解决突发性社会公共问题,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实践议题、实践主体、实践范式等方面阐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导向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转向。更进一步地,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为例,深入阐述在特大型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实践参与重大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范式(基于传统个体型的原子式、基于供应链的价值链式、基于战略联盟的联动式,以及数字化平台经济时代基于平台企业主导的商业生态圈与基于公共治理平台主导的社会生态圈等5种范式)推动治理主体、治理过程以及治理手段与工具优化创新,从而为企业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 were for a long time distinct fields of analysis. Reasons for this incompatibility are linked to the restricted vis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upported by shareholder value which essentially refers to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other vision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xist which are also closer to knowledge dynamics and knowledge governance problems. We elaborate thus on the possibl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 We sustain that each key actor (the manager and the investor) embodies a piece of diversified and localized knowledge related to his/her specific domain and field of experience, and these different modules of knowledge have to be recombined by an appropriate mod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at stimulates corporate development.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reconciliation really appears essential since managers, by defining and selecting innovative processes, and investors, by determining the money that is invested to sustain these processes, both take part in the creation and governance of new knowledge by the firm. We show that this reconciliation can be based on the notion of corporate coherence of the cognitive firm that allows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conflicting vis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y a new vision based on cooperation between managers and investors that collectively contribute to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coherence.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公司治理本质的认识将公司治理应解决的问题划分为社会层、组织层和个体层三大层次,本文探讨了公司伦理在解决各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中的效用,分析了公司伦理在公司治理中从约束性效用到工具性效用再到价值性效用的演化攀升过程,建议通过建设公司治理的伦理机制提升公司道德水平,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0.
共同机构所有权能够强化行业联系,推动信息、技术和经验跨边界整合共享,实现外部性内部化,促进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例,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其联结程度和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且经过倾向得分匹配法、Heckman二阶段回归等内生性检验和敏感性测试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发挥协同治理效应和信息共享效应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并且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进程较低、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结论可进一步提升对共同机构所有权这一新兴市场现象的认知,同时为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