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产业结构转型事关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在当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以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分析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并以陕西省为例,针对产业结构现状和5个“并存”的问题,选取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研究了军民融合发展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提出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军民融合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实现科技强军与创新型国家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国防经济整体效益、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应当兼顾军民技术两用性、通用性等特点,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军工和民口企业科技资源,但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程度不高,未实现最大限度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融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对于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部分国家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关天经济区发展中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在发挥"掌舵"职能下的关天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8):187-201
本文应用分工理论研究了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军民融合深化过程是社会生产交换的分工网络一体化过程,军民融合发展产生"1+1>2"的效果在于分工深化产生的报酬递增;给定经济技术特征,军民融合演化路径受制于交易效率,取决于分工经济与协调费用的有效折衷;随着交易效率提升,军民融合深化将推动社会生产专业化、中间产品种类数、市场规模、技术进步和迂回生产程度同步提升。本研究在军民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军民融合的组织结构变动和组织绩效,拓展和深化了对军民融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实际调研,分析了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中社会资本的缺失状况。从区域创新网络社会资本中私有物品、集体物品和公共物品性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体系,提出了培育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中的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实际调研,分析了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中社会资本的缺失状况.从区域创新网络社会资本中私有物品、集体物品和公共物品性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体系,提出了培育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中的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入手,通过归纳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基本情况,剖析了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了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中介和金融机构为沟通桥梁和资金保证、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研究支撑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同时提出在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创新体系的构建要考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布局等基本要素,以走出一条军民融合高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充分论证"构建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路径,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科技产业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和重要平台。将国防科技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归纳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6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资本、人才、制度、组织、市场、产业链等7个方面探索相应的军民深度融合路径,以期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部装备制造业作为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产业形态,其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与制造业相伴而生的产业,其产业空间集聚对促进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作用日益显著。从产业空间集聚视角,以西部装备制造业为例,基于2003—2014年西部1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空间相关性显著,西部军民融合产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存在依赖性;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③外商直接投资、国家资本占比、信息化水平正向影响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引导西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可以作为促进西部军民融合产业转型升级与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西部装备制造业作为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产业形态,其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与制造业相伴而生的产业,其产业空间集聚对促进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作用日益显著。从产业空间集聚视角,以西部装备制造业为例,基于2003—2014年西部1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空间相关性显著,西部军民融合产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存在依赖性;(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外商直接投资、国家资本占比、信息化水平正向影响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引导西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可以作为促进西部军民融合产业转型升级与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军民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富国强军的重要战略目标。军民信息融合是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军民产业融合的切入点,也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文章从军民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信息交流、整合、互动和共享需求的分析,指出军民信息融合的关键在于权威的信息融合平台、有效信息流的形成机制以及信息融合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军民信息融合存在三个路径及相应的军民信息融合发展对策:以交易为核心、以协同制造为核心及以军民一体化为核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和国家一系列法规政策,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产业集聚对推动军民融合互动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整合军地双方优质资源,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同时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分析产业集聚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发,详细剖析了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及主要问题,提出应以“双百工程”为核心,依托重大项目,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更大突破,并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陕西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通过梳理军民融合模式,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军民技术互动,成果共享,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6,(3):190-192
<正>军民融合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安全与发展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道路选择。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也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破解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首届"军民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论坛"于2015年11月21—22日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来自国防大学、  相似文献   

16.
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利于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首先从理论上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和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概念,分析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3种实现路径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和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概念,分析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3种实现路径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无疑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财政支出效率为出发点,构建内含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体系,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效率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要素流动机制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效率会通过劳动和资本要素流动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其中劳动要素流动的影响更为突出。政府在采用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要注重财政支出政策的提质增效和区域合作,以便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新时代国家战略体系;明确了"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目标。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思想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思想,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