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娟文 《经济地理》1998,18(3):120-124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旅游城市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促进各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树立我国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倡导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本文就武汉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优秀旅游城市应具备的条件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出发点的经济行业、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发展的基地.其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它在旅游活动中满足旅游者游娱购食行等方面要求的能力及其最终在旅游者和大众心目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整体形象、这一形象是该城市外在的有形的旅游资源特征、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成为继“冰雪节”之后哈尔滨又一张城市旅游名片。在扩大哈尔滨夏季影响力的同时,通过松花江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壮大了哈尔滨的旅游产业,更为哈尔滨市经济转型和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竑  贾莲莲 《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闰际研讨会(乌鲁木齐)倡导沿桥城市旅游合作,到2005年9月“创建新亚欧大陆桥同际旅游带《连云港宣言》”,再到“新丝绸之路沿桥城市旅游合作(徐州)备忘录”,构筑的沿桥旅游合作的“激情燃烧岁月”已经快两年了,无疑,对于加快发展沿桥旅游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可是,如何先易后难使沿桥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使沿桥城市的旅游合作由低层次快速向高层次发展,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把《连云港宣言》、《徐州备忘录》和市场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搞好发展沿桥旅游经济的基础性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急待破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节庆旅游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伟 《技术经济》2001,20(2):45-47
一、节庆旅游的作用综观古今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利用重大节日、开业仪式、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举办大型节庆活动 ,不仅吸引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 ,繁荣了当地经济 ,还吸引了国内外游客 ,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往往会增加该城市乃至国家的旅游吸引力和凝聚力 ,体现该诚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市政设施 ,成为该城市乃至国家旅游发展的推动力和先导。节庆活动作为一种动态的参与性旅游资源 ,从本质上说是参与性较强的体现人与人交往的社会文化活动 ,它往往成为狂欢、热闹、愉悦的代名词。都市通过举办节庆活动 ,密切居民与游客的关系 ,展现多姿的文化色…  相似文献   

6.
试论杭州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晓 《经济论坛》2006,(20):22-24
近年随着杭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杭州旅游产品已经不能仅仅围绕西湖风景区景点,杭州有望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度假、会展之都,需要进行集观光、休闲、会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与优化。对于城市旅游产品内涵的界定,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城市旅游产品指的是:以都市旅游景观和旅游设施为主体,结合满足各类不同需求、任务的服务,构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达到一定目标的旅游项目,具体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目前准备脱离“西湖景区”束缚的杭州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杭州旅游产品定位显现出与其它城市景区相同的趋势,使得杭州旅游产品个性在竞争中逐渐丧失。如何围绕“杭州城市”这个中心,在现有的旅游资源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已成未来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非优型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如今全国各地的几乎每个城市,无论大小,不管自身旅游资源禀赋如何,经济条件如何,都想在旅游上花点心思,做点文章,捞点旅游收入。很多城市都在争创“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或者要把自己塑造为所谓的旅游名城或者旅游强市。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盲目开发带来的巨大浪费。旅游开发的结果是不但钱没有赚到,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这些城市对其旅游发展方向的选择失误造成的。截至2005年底,在我国的663个城市中,有246座城市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但即便是在这刚过1/3的城市中,也有相当大比…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业要快速超前发展,政府主导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实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正是落实这一手段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市决定从今年起参加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并通过创优活动,促进我市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四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太平 《当代经济》2003,(10):58-59
现代旅游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伴生物。1980年,107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的《马尼拉旅游宣言》指出:“旅游已成为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积极休息,能够强烈而深刻地表达人的本性。”旅游正是由于这种积极意义,以及它的“无烟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创汇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的福建省莆田市,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旅游热点城市。1998年,接待海外游客12.36万人次,收入4318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24.1万人次,收入3.1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6.67亿人民币,占全市GDP的的比重为 4. 2%,旅游业已成为莆田市国民经济的一支劲旅。在世纪之交,莆田市确立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取向:到2005年,要把莆田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本文就莆田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一些探讨。 1.莆田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条件分析 莆田市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1.
张洪  夏明 《经济地理》2011,31(12):2116-2121
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市旅游中心度经济测定,并对其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黄山为安徽旅游核心城市,安徽旅游存在“双核”联动发展模式且旅游发展“南强北弱”态势明显;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城市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安徽存在四大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国际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假日旅游市场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展辉 《经济师》2000,(12):56-57
一、假日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1、顺应“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注意到 ,世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事实上 ,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反过来又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在 ,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公害污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文化主流。近几年来 ,不断升温的我国假日旅游市场正是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人们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疲劳、欣赏自然、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其活动过程属于“…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城市开展内容丰富的旅游节事活动,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增加城市旅游吸引物,丰富城市旅游资源;带动城市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促进旅游产品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陈洁 《经济论坛》2014,(9):59-61
我国现阶段有较多的城市处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其中大多将旅游业作为转型的支柱产业,因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成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铜川市相关旅游节事活动举办的情况,来分析通过节事活动提升转型期城市旅游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加速构建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龙头”产业的旅游,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但是作为综合产业的旅游更需要区域经济的推动,换言之,就是“大旅游”离不开大环境、大氛围,特别是需要城市经济的实力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决定着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咸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咸宁市以温泉为特色的旅游经济不断升温,旅游房地产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对咸宁市的旅游房地产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咸宁市旅游房地产持续科学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百强 《经济问题》2002,(6):64-64,F003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稀缺资源,是旅游得以作为一项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而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和独占性,则是旅游成为一项经济活动的本质所在。旅游资源在市场化配置中具有吸附,聚合其他经济资源的特殊功能。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带动与之相配套的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从而推动地域经济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张建光 《发展研究》1999,(11):50-52
城市,是经济建设的载体,搞好城市建设,对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我市以旅游业为龙头,全面组织实施“旅游经济兴市”发展战略,有力推动经济发展。随着武夷山知名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在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了经过15年的努力,把武夷山初步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雏形,到下世纪中叶,把武夷山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着眼于21世纪,结合武夷山实际…  相似文献   

19.
智慧旅游城市如今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方向,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出台,一大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涌现出来。但是从目前看来,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毕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主要通过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关键要素的分析,以期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旅游业的主要载体。在人类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活跃的经济活动,发达的第三产业,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高度集中与辐射的区域文化,使城市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主体地位。它的这种突出地位也在旅游中有所反映,现代化的城市可以对旅游者形成巨大吸引力:风格各异的建筑风貌、便捷的交通设施、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发达的科技与信息、温馨的服务和娱乐、独特的地方文化,使城市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资源型旅游地发展的主要受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