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今年以来,黄石分行以打破档案工资为基础,全面实施了支行等级工资制、支行员工岗位工资制、机关员工绩效工资制和客户经理计价工资制的"四制"劳动分配模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的劳动分配新路。推行支行效益等级工资制。针对过去对各支行工资分配绩优绩差一个样,贡献大小一个样的问题,该行全面建立了以评价指标与考核指标相统一的经营目标责任制综合考评体系,并按上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将下属七个支行级单位划分为A、B、C三类行,并按支行类别相应拉开工资级差,即A类行与B类行,B类行与C类行这间,其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工资分配在业务经营与发展中的调控、引导和激励作用,湖北农行今年开始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半年过去了,岗位绩效工资制改革到底效果如何,运行中有哪些问题,如何有效推行这一制度?带着问题我们对农行荆门市向阳支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一、主要特点在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中,向阳支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西城区工业二局在所属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里,进行一项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浮动工资制。这种分配方式,他们称之为“除本分成制”,其办法是:先计算不包含工资的成本(简称除工计本);产品销售收入扣除不包含工资的成本及工商税之后,形成的企业收益额按一定比例划分为企业分成额与职工分成额(简称为收益分成);企业分成额是计征所得税的基础,缴纳所得税后即形成企业基金,职工分成额即形成  相似文献   

4.
枝江支行于2001年打破档案工资制,试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将全行员工的工资分配划分为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岗位工资按系数测算,绩效工资按考核得分测算,两块工资分别发放。这种分配方式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问题一:行政等级分配色彩浓烈。一是岗位工资分配突出了"行政级别"。该行将全行岗位划分为管理岗和操作岗两大类,岗位工资分配管理岗高于操作岗。在这种"官本位"等级工资排列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保障》2009,(11):68-68
主持人:我公司为劳务派遣企业,有部分被派遣劳动者,原来是一单位下属集体企业职工。2003年集体企业改制后予以注销,这部分职工也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改制后的企业本着照顾这些职工的原则,留用了他们,但工资与其一般职工有差异。2008年初,企业委托我公司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对这部分职工进行管理,分别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和《劳动合同书》,工资仍沿袭以前的标准。现在他们要求享受与该企业职工同等的工龄津贴、补贴等待遇。请问他们的主张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6.
案例回放本刊2006年第8期刊登案例反映,一伤残军人分配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2003年4月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伤残4级。该职工从1994年起就停薪留职,社保机构按其缴费工资的了5%核定了该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但该职工认为应按其档案工资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其缴费工资基数,与社保机构发生争议。社保机构的做法是否有误?该职工能否就此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坐落在浙江省慈溪市范市镇的东方服装有限公司,对进厂1年以上的职工一律增加工龄工资:1 年工龄的每月增加20元,2年的每月增加50元,3年的每月增加100元。来自其他省份的农民工也不例外。慈溪市范市镇现有民营企业400家,其中像东方服装有限公司这样增加工龄工资的企业达到100家。去年年底,占当地人口70%的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待遇低大量流失,造成了主导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民工荒”。今年年初,这些民营企业的老板接受教训,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这些企业不但依法为所有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还为职工增加工龄工资,使得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找到了国企职工的感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缓解了“民工荒”造成的被动局面。(陶建明)  相似文献   

8.
社保填字     
《中国社会保障》2011,(5):41-41
横向:一、是指员工参加社会工作和劳动,并以其工资收入作为其维持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全部工作时间。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过去,一般工龄是享受劳动保险待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前台及一线人员是农行业务经营的主体 ,是农行效益的直接创造者 ,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一“多数群体”工作积极性 ,是当前分配制度改革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 ,我们对枝江支行前台及一线人员工资分配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枝江支行于 2 0 0 1年打破档案工资制 ,试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将全行员工的工资分配划分为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 ,岗位工资按系数测算。绩效工资按考核得分测算 ,两块工资分别发放。这种分配方式对调动员工积极性 ,提高经营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问题一 :行政等级分配色彩浓烈。一是岗位工资分配突出了“行政…  相似文献   

10.
阳义南 《保险研究》2011,(11):61-71
当前我国劳动力逐渐短缺,职工退休年龄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结构。使用2011年在广东省21个地市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影响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工资、工龄对职工退休年龄的影响显著为正。养老金对男职工退休年龄的影响显著为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年龄更晚。教育年限对女职工的影响显著为正。已婚、...  相似文献   

11.
所谓模拟计件工资制,就是将农行经营部门及管理部门各项工作要素全部进行量化考核,然后模拟企业的计件工资分配模式,制订一定的计酬标准比例,以农行职工所完成的工作量为依据,来计算全员一定时期内应得报酬的一种劳动分配制度。它实际上是一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严格的劳动分配制度。鉴于农行系统内部既有管理人员、又有业务操作人员的实际,我们实行"模拟计件工资制"不能按一套办法实施,必须区分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两个层次进行。这里着重阐述全额模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珍 《中国外资》2011,(4):211-211
<正>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分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保障》2013,(7):64-64
主持人:有的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间,因劳动合同到期未及时续订等原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伤职工因此要求单位支付此期间的双倍工资。有观点认为,停工留薪期是履行劳动关系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其间并不需要劳动者亲自履行工作职责,应视为中止履行劳动关系。《工伤保险条例》也明确了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因此,停工留薪期属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例外。《工伤保险条例》已规定了工伤职工可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再让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有失公允。这种情况是否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相似文献   

14.
蔡昌 《财会学习》2012,(5):53-54
企业的人工成本,可划分为工资和福利两大类,其中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按与工资的相互关系,福利又可划分为两类,一是按工资一定比例缴纳或提取的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二是其他与工资没有固定比例的福利性支出。如果企业能对职工福利性支出进行税收筹划,对职工有利,而且对企业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一、误餐补助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曾有读者咨询,根据公司规定,在施工现场工作期间,不能在单位或返回就餐的,每人每天给予50元的误餐补助,在公司机关上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业银行通过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但基层行在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过程中,仍存在着企业内部收益分配形式与各岗位工作质量、数量完成程度未能很好挂钩的问题,职工的积极性未有充分调动起来.主要表现如下:一、工资分配形式与职工劳动的质量未能很好结合起来.首先是调整工资均以参加工作年限的长短与其现行工资高低为条件,确认其工资是否升级.不讲工作成效,不问业绩大小,政治思想表现如何?只要是现行工资额与其工作年限不适应,均予以调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勤奋者的积极性.其次是工资晋级与相应职称挂钩,这自然是促进职工自觉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术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过于偏重这一做法,也会导致另一种弊端,如有一些同志片面注重写作,发表文章,为解决职称而奋斗,未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德国工联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每小时7.5欧元最低工资制。当时的口号是,保障人的尊严。劳动必须保证一份体面的收入。失业、非正规就业,劳动条件差,低于贫困线以下的工资是对人的尊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社保填字     
《中国社会保障》2010,(6):44-44
横向: 一、泛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照顾。 二、指单位和职工个人按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向社保机构缴纳的费用。 三、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2008,(8):63-63
主持人:由于一些个别原因,如工资数额未能确定,有个别老职工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我们单位签订了集体合同。现在这些人员要求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双倍工资。请问,他们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能否以集体合同取代个人合同?如果要支付双倍工资,是按本人实际工资还是集体合同确定的工资(前者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一、回顾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改革.1956年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完成了分配制度由供给制向职务等级工资制的过渡;1985年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建立了以职务和工龄为基础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建立起了相应的工资增长机制,并与考核结果相挂钩,进一步体现了收入分配的效能.纵观前三次工资制度改革,都充分体现了宪法规定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解决了当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突现的问题,符合当时的国情,但吃大锅饭的问题,在三次工资制度改革中都难以破题,个人的业绩、贡献难以在工资中具体体现出来,分配不合理与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依然制约着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9月2日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相似文献   

20.
农业银行奖励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两种方式,笔者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角度,对完善物质奖励机制作些探讨。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农业银行在物质奖励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提取奖金,不能确切地反映奖金的性质。奖金作为对劳动者提供超额劳动的补偿,应该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贡献的质与量。农业银行现行奖金标准按人均工资四个半月提取,人均工资高,奖金就多;反之人均工资低,奖金就少,不能真实地反映职工实际劳动效益的变化状况。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