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不断地变化,对促进我国政府间财力的均衡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亟待完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简单描述,在分析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绩效的基础上,得出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就完善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重要的财政工具,在调节政府间财力分配,补偿外部性以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转移支付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尤其是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更需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移支付是调整各级政府间财力的最主要手段,目的是解决财政失衡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前我国在转移支付方面尚无一套具有针对性法律规范,导致各级财政间、区域财政间存在分配不规范问题,均等化效果不显著.因此,应当加快转移支付立法进程,以事权为基础,以均等化为目标,合理选择转移支付形式,加强转移制度的透明度,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就此提出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至今,我国对转移支付具体制度安排的改革从未中断。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目标相背离。所以,有必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明确定位,确定其目标及结果。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纠正政府间财力不均衡,追求的最终结果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对转移支付的具体政策及措施进行合理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童疆明 《新疆财经》2009,(4):30-35,40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手段。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增长,它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地区财力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目标效应、结构和规范性方面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评析,并从财权事权划分、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升 《改革》2011,(10)
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作为政府调节各级财政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弥补纵向财力分配,矫正外部性,平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的制度本身及其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财力平衡以及地区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绩效,着重从政策层面和学术研讨层面梳理现有文献,并对现阶段研究存在问题和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升 《山东经济》2012,(3):107-113
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具有不同的功能:弥补纵向财政缺口;缩小区域间横向财政差距;纠正地区间效益外溢行为;确保国家最低公共服务标准的执行等。通过分析发现,现行转移支付体系承载着财政体制的重要功能,但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均等化绩效不明显等问题,亟待改革。借鉴国外经验,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纳入法制框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减少地方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调整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功能,实行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9.
石光 《特区经济》2011,(5):150-152
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而且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应充分发挥财税机制的作用,积极利用转移支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针对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下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0.
姚绍学  赵杰 《魅力中国》2010,(34):210-2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尽可能地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大体相等的结果。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制度、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服务型政府等,通过财政体制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严峻,主要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与国际差距较大;地区间不均等,四大区域差距大;城乡间不均等,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群体间不均等,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究其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事权财权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采取统筹城乡发展、匹配事权财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桑凤平 《改革》2012,(5):150-153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身国情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构建公私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治理机制,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投入长效稳定化,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搭建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论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全国统一市场的最终形成扫除障碍,是“十一五”规划要重点突破的领域。作为我国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平衡制度的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离公共财政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学习和借鉴国际通行的办法,调整财政资源在我国纵向和横向的不均衡,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支出基本均等化,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张青  余志虎 《乡镇经济》2011,2(2):21-25
目前,学术界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多是从区域间、城乡间、不同社会群体间、各类基本服务间四个角度论述发展不平衡,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研究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学术文献很少。文章研究了主体功能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如何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嘉  王鹏 《科技和产业》2010,10(4):113-1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均衡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揭示了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民人权、解决基本民生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财力不强现实下的理性选择。但我国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各地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衡性。建立县乡财力保障机制、探寻地方公债出路、推进转移支付均等化和改变传统约束机制与政绩考核机制是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Since 1994,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a sequence of fiscal recentralization measures to increase its equalization capacity and reduce regional income disparities. However, the effect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on equalization has been called into question by anecdotal evidence that seems to suggest that transfers from the center are not rule-based and are subject to heavy rent-seeking. Unlike past studies, which have focused on the equalization effects of total fiscal transfers from the center, this paper includ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fers because some transfers, which are inherently anti-equalizing, may mask the equalization effects of other types of transfers when they are lumped together to find the “average” effect. Using inequality measures, a decomposition of fiscal disparities, and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we find that China's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 system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1994 does have some equalizing elements. To a large extent, these elements exist due to the mechanism designed to shrink the tax rebates that bear the legacy of the pre-1994 system; to a small extent, these elements exist due to the rule-based general-purpose transfer whose share in total transfers remains small but has increased since 2002. However, the equalization effects of the largest component of transfers, specific-purpose transfers, are anti-equalizing. They are typically not rule-based and thus subject to political influence. As a result, total transfers also exhibit significant anti-equalizat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却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虽然分税制改革增强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增加了民生支出,使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财力不足、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支出职责;建立转移支付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