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按照帕累托最优标准,如果资本结构发生改变或调整,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不再因此而降低,企业价值也不再增加,这时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一、代理理论与资本结构优化代理理论最初主要被用来分析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形下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后来,权衡理论在资本结构的分析框架中创造性地引入了代理成本,并将其与财务困境成本进行权衡。此时,代理理论才初步显示了它对企业资本结构的解释效力。然而,随着人们对代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就资本结构而言,代理理论早已突破了权衡理论的研究框架,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框架。Jensen和M eckling在这一新的资本结构分析框架下指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的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代理成本产生,并指出代理成本包括委托人监督支出、代理人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三部分。他们用这一分析框架来解释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所有权结构是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代理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就有关资本结构的研究而言,虽然代理理论已经突破了权衡理论的研究框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代理成本,如何有效的控制代理成本,成为各个企业探索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代理成本的理论入手,将代理成本的控制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分析降低代理成本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英 《新智慧》2004,(10B):73-74
现代企业的一个显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种私有产权的分离和让渡使公司从生产活动的大规模专门化中获取了收益,但收益增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特殊成本——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由一系列代理问题所引起的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差,因而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公司)制度的重要法律特征。但透过对投资人投资成立公司、选派公司经营者的过程及其权利转移的分析,对信托与代理法律关系的甄别,现代企业(公司)制度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而是基于信托关系与代理关系的股东权与法人权、法人权与控制权的“三权分离”。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整合,企业所有权由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组成.但是企业所有权如何配置,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所有权配置的争论出发,分析争论的误区,阐述企业所有权变迁的轨迹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企业所有权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组织中,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是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文章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等角度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并且指出在当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必须主要求助于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来源于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解决两权分离的公司制度中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 ,客观上需要设计一种机制 ,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同时 ,现代企业理论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市场化的作用 ,承认代理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并给予相应的剩余索取权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在上述基础上 ,最早作为避税措施而后成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制度广泛应用了。股票期权是企业向主要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权利 ,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根…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二者利益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导致了代理成本的产生。本文强调激励报酬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中的有效性,在阐述了激励报酬的理论基础后,通过一种函数模型对激励报酬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简述了激励报酬机制的价值意义及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马红晓  魏继平 《大众商务》2010,(14):136-13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这时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也随即产生。本文第一部分概述委托代理理论,第二部分用纳什均衡分析委托代理关系,最后给出解决委托-代理产生的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产权制度的变迁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一个界定清晰的产权制度才是有效的企业制度广东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演变历程表明,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实现民营企业向现代公司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产权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景下,MBO在我国从一个新生事物很快变成企业产权改革、激励机制创新的主要角色。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争议和指责,这些争议和指责反映出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MBO优势得以发挥的外部条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等对MBO在我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MBO(Managem entBuyouts)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70-80年代风靡欧美,90年代末引入我国企业改革实践,曾一度成为我国产权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MBO相关法规不健全,MBO动因背离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经理激励等积极动因理论,管理层利益侵占成为当前我国MBO的重要动因,产生当前这种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市场的缺失和股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4.
非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不必进行股份制改革,就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以后也已经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这些企业都没有必要一定要通过管理者收购变为某个私人的财产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之一,可以作为主人之一行使管理权利,做出经营决策,按劳动贡献分享企业利润,但不能因此侵吞国有资产,否定别人的贡献和按劳动贡献分享利润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有公司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国有公司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主要不在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而在于“政 企分开”和“政资分开”。解决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确立国有资本产权在国有 企业中的“人格化”;二是通过设立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减少委托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讨论中国企业产权变革的文献强调了政府在企业产权变革中的主动地位,却没有把企业“议价实力”的变化及其影响纳入到分析之中。本文描述了中国企业产权变革的过程,证明了中国企业产权变革过程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认为中国企业的产权转移是动态的,谈判过程中谈判条件是变化的:产权转移为企业扩张提供了条件,企业扩张为产权转移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司治理权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公司的治理权力是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现代企业产权理论注重分析合约条件下企业权力的形成与控制,拓展企业资源理论,把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权都作为权力的一个来源,而现代公司组织的理论,则把企业组织看作市场之外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公司权力来源于现代工商组织内部的协调,有限责任等制度特征修正了企业所有权理论,给研究现代公司治理赋予了新的内容,关键是从权力的形成与演化来分析现代公司的治理权力。  相似文献   

18.
从民法的法人制度角度,对我国的国企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论述了法人所有权与股权相结合的产权结构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实现成功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物质资本是经济剩余之母,人力资本是经济剩余之父。尊重人力资本产权、保障人力资本权益,创新现代企业制度,让人力资本享有经济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是从制度层面上深化企业改革与价值管理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委托代理理论是伴随19世纪以后的“经理革命”而产生的。现阶段,虽然我国国有企业都在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问题如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的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解决。中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对存在的问题需进行客观认识及分析。建议一是以产权理论为指导,从战略上调整国有企业布局,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二是以超产权论为指导,从理念上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精髓,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