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郑阿泰 《会计师》2012,(17):16-17
<正>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金融、会计界关于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的论争,各权威机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建议采用预期损失模型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导应由已发生损失模型转向动态减值拨备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一贯主张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各种方法的提出旨在寻求一种合理有效反映金融资产减值的途径,但因不同方法在目标诉求、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作  相似文献   

2.
易千秋 《会计师》2012,(9):16-17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金融、会计界关于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的论争,各权威机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建议采用预期损失模型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导应由已发生损失模型转向动态减值拨备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一贯主张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  相似文献   

3.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一、已损失模型(一)已损失模型的基本内容现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为"已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Impairment Model)。主要内容为:每个会计期末,需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若存在客观减值证据,则将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对单项重要的金融资产进行单独评估;对单项不重要的金融资产单独或组合评估。(二)已损失模型的不足1.理论上与风险管理理论存在不一致性。根据已损失模型的规定,只有存在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时才能计提减值准备,而对于未来信用损失,并不加以考虑,这与风险管理理论相悖。风险管理理论认为,贷款总是存在风险,一组贷款必然会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5.
李洁慧 《上海会计》2010,(8):39-40,66
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规定资产减值的确认仅限于现在已发生的损失,不包括预期信用损失,使得贷款人存在高估利息收入的可能。因此FASB和IASB提出将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改为预期损失模型,作为从会计层面应对顺周期效应的策略之一。预期损失减值模型是贷款信用损失衡量方法的根本性转变,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减缓顺周期效应,将在会计理念上和银行实务上带来极具争议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政策的差异 (一)会计计量标准有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贷款和各类企业债权减值损失确认的基本规定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因其减值确认的滞后性受到业界的质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适时推出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地确认贷款预期损失,缩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标准与现行会计准则间的差异。本文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展开探讨。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在减值准备金确认时点上具有先行性优势;当金融资产存续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新增金融资产影响趋于稳定水平时,预期损失模型在减值准备金计提的总量上与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金额将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为了系统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商誉减值的  相似文献   

9.
贷款拨备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减值风险的确认和计量,合适的风险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风险分摊机制。本文基于Ku U思想,对贷款风险按照"已知-未知"理论来进行分类,并利用该理论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贷款减值模型的发展过程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两个机构对于计量"未知的未知"风险的艰难探索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减值模型应该遵循的"度",重新考虑预期损失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该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准则适用范围、资产内容与概念、资产减值迹象判断标准、资产可收回全额的计量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明确,并特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3,(22)
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了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或不能通过损益转回。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企业仍然可以通过资产处置、计量模式转换等方法变相转回减值损失,使新准则堵塞企业利润操纵漏洞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对这些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有关金融资产减值的2009年征求意见稿、2011年补充文件以及2013年征求意见稿演变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和述评,并就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会计预期损失模型是否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仍存很大不确定性,但是未来必将呈现会计规则与风险管理实务终将逐步协调之必然趋势,因此,只有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机制相结合,才能确保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可靠和公允列报。  相似文献   

13.
杨家新 《金融会计》2006,(10):10-13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按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进行资金减值评估和核算。《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详细说明了准则对于三类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减值损失能否转回的各项会计规定;对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关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应收款项和各项贷款的资金减值的会计规定进行了对比;并对准则关于资产减值规定具体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或称"新准则")最终稿。IFRS9将从2018年开始实施,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或称"现行准则")。金融资产的减值评估,IFRS9较之IAS39,在原则理念上有重大突破,IAS39的"已经发生损失(Incurred Loss)"模型完全被IFRS9的"预期信用损失(Expected Credit Loss)"模型所取代。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核心特征是前瞻性及动态性:在会计期末,应将金融资产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违约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相应拨备。一、修订背景及实施进展  相似文献   

15.
IASB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建议以预期损失模型取代现有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通过对二者及相关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IASB建议模型体现了金融监管的要求,并脱离了立足于"发生"观的会计确认传统、转向未来预期的观念基础。但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缺陷和作用局限决定了其难以被普遍接受。更重要的是,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蕴含着会计准则对外部压力妥协的潜在倾向和独立性被破坏的隐忧。而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的相对独立既是会计固有理论属性的产物,也是保证会计监管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从改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强国际参与和协调、强化会计管理体制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保持会计监管的独立性并提高其专业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贷款减值理论基础可以从资产内涵、会计目标、稳健主义和风险量化管理理论四个维度来分析。贷款减值不仅是一项会计实践,也事关金融监管与稳定。现行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同现代企业估值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减值确认存在滞后性。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确认贷款预期损失,消除亲周期性影响。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改变非常敏感,也无法彻底解决现行模型的亲周期问题;中国目前的信贷商业环境尚不支持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构建基础。预期损失模型仍未覆盖贷款利率风险的隐性损失,未来预期会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模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以"历史损失"为基础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因其风险确认的滞后性、顺周期性而饱受诟病。201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引入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ECL)模型。本文分析ECL模型的核心变化及其应用实施对商业银行财务、资本、定价、客户结构、资产质量等经营管理全流程的影响,从客户和业务选择、定价提升、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等微观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下称新准则)。本文主要针对执行该准则的要点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一、《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及特点1.新准则适用于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特别规定的减值处理,主要是指存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由于按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减值的情况。2.与现行制度相比,新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除特殊资产项目(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原会计制度和国…  相似文献   

19.
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第12号”)在会计处理方面,将债务重组发生的收益和损失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并且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核算基础,但在以资产清偿债务的方式下,由于涉及减值准备,因而造成资产的计税成本与会计口径产生较大差异,给纳税调整带来很大的难度。笔者拟结合实例对涉及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法差异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罗洋  吴莹 《海南金融》2008,(3):85-88
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资产减值会计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出相对旧准则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的突破,并且结合资产减值会计在国外的发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