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供应链管理是顺应信息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迅猛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供应链的一切活动是围绕着顾客的需求而展开的,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人们发展出多种供应链的管理方法。要建立一个成功的供应链体系,必须在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营造出相互信任、诚实的氛围,并且要改变传统的买卖双方对立的观念,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高效率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短生命周期产品以高度的需求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正因为如此,其生产能力的决策显得相当重要。利用系统动力学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短生命周期产品的二级供应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造商不同的能力扩张决策对供应链总利润、总需求以及牛鞭效应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具有成本优势、交易费用优势和顾客让渡价值优势。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导入面临顾客需求管理不善、合作伙伴关系支撑不力、物流配送瓶颈、交互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约束,必须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把握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推进现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4.
从市场的角度来理解,产品是消费为了满足需要并通过交换而获得的某种可变的“需求物”。这一概念意味着:市场需求是企业确立产品概念的出发点,对消费需求及其产品概念的变化的研究是企业营销活动基本任务。同时也说明,由于人类对产品需求和欲望的无穷性,以及对市场交换的依赖性,企业组织则具有无限的市场营销机会。因此,企业经营应该树立由外向内的思维方式,了解与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位、不同目标顾客的产品概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和选择恰当的顾客价值,有效地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引导需求与创造需求。  相似文献   

5.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消费者具有绿色偏好需求为背景,通过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探究收益共享契约对农产品供应链绿色投资水平、定价和利润的促进作用,并分析这种作用对消费者绿色偏好的敏感性。研究发现:第一,收益共享契约既能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投资,又能降低农产品价格;第二,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利润;第三,消费者绿色偏好有正向作用,既可以直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绿色投资和供应链系统利润的提升,又可以通过增强收益共享契约的促进作用间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绿色投资和供应链系统利润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供应链视角对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发现市场机会是所有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人认为,从市场导向思维来研究消费者市场对产品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发现市场机会的关键。从消费者角度来理解和定义产品,产品实质上是用于满足人类某种不断变化着的需要和欲望的载体或手段,是消费者通过交换而获得的某种满足其心理价值的"需求物"或更进一步地说是"满足物"。这一含义的意义有三:其一,产品的最根本属性是满足顾客心理价值需求,这应该是营销者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其二,产品是一种随着顾客心理价值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物,它规定了营销者的核心任务是研究顾客价值的"变化";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的变化,对产品需求的欲望变化无穷,且对产品的获得也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交换,因此企业营销者的市场机会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7.
速度经济的思想渊源很早,马克思的产品实现理论就有相关阐述,钱德勒给出了速度经济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企业家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速度经济.速度经济的本质是快速满足顾客需求,它强调交易全过程的经济性,是整个供应链体系协调的结果.要实现速度经济,企业必须培育企业产业先见力、对技术变化的快速创新、变革业务流程实施柔性生产模式以及利用合作网络,实现虚拟经营.  相似文献   

8.
论顾客满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营销观念的根本在于满足顾客需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即最大程度满足顾客需求。人们对营销活动这一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生产导向、产品导向、销售导向至今天的营销导向的演进过程。虽然以营销为核心的认识是企业管理的一大进步,但是停留在这一层次还不够。以营销为核心实质上是以市场为核心。简单看起来以营销为核心与以市场为核心没有多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市场,拉式促销已由过去偏隅于信息传递的一种营销策略发展到现在促进产销价值链形成的战略高度。拉式促销与精特优新产品相策应,所引发的顾客需求及其提升的产品附加值,是引导分销商合作参与价值链建设的重要动力源。要发挥拉式促销这一战略性潜能,必须在分销商和制造商两个环节共同做好产销价值链的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博弈视角下零售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博弈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构造利益分配模型,研究零售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利益协调问题。分别对零售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在销售渠道的合作与否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动态重复博弈模型给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零售商凭借渠道上的优势主导着整个供应链。如果零售商能够与制造商共同分享收益,那么可以使整个供应链的长期效益得到优化。但是,当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利益纳入整个供应链时,利益的分配又一次使零售商与制造商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通过机制设计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供应链内制造商除了全国性广告的投入外,还会对零售商地方性广告进行分担,这种分担模式成为合作广告。基于合作广告,探索把产品定价纳入到研究范畴,通过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模型,对比两个博弈模型,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推销人员从多个方面挖掘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使用价值,挖掘推销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特殊需求的差别优势,然后把产品使用价值中的部分内容有针对性地与顾客需求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各种需求和主要评价标准,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推销技术,就是现代推销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需求的波动,敏捷供应链应运而生.通过对敏捷供应链特点的认识,从决定因素和细分特性两个方面,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给出了评价敏捷供应链绩效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佳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分析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指出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差别,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产品供应链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产品供应链强调的是产品从供应商到分销商乃至最终客户的流程活动,基于此很多供应链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是支持这一活动过程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变化的加剧,使得企业越来越从产品供应链转向信息化为基础的价值网络。通过安吉物流以及苏宁电器的供应链信息化运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新时代价值网络管理的特征以及组织方式。指出价值网络管理的运行不仅是供需之间的产品经营和信息的协同,更是计划、知识、流程和投资行为的协同化,此外在组织方式上,则是以服务为中心、供需互动为手段、链式、辐射式、星座式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不对称信息博弈与供应链网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博弈分析入手,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问题,在对不对称信息博弈中的显示原理和信号博弈等理论给出针对性分析之后,将其运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问题的分析中。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牛鞭效应垢产生机理和规避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顾客价值影响供应链中均衡的道德风险问题给出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会莉 《新智慧》2005,(13):55-56
理论研究忽视了现实的运用能力。企业相关投资作出决策所需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财务部门,而在众多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中,对大量非财务信息的需求是当前实践中面临的难题。ABC(作业成本法),基于成本动因的活动要求传统信息在提供范围、方式等方面均进行改革;平衡计分卡法,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发展四个方面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必然要求提供有关顾客、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评价,以顾客响应为度量要求,顾客、柔性、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饮料市场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饮料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5大饮料生产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饮料市场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以期让企业了解自己在竞争中的位置、顾客需求以及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顾客满意度及竞争力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通过对顾客的实际需求和未来需求的预测来拉动产品的生产,物流快速反应策略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产生的,其要点就在于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到了物流快速反应理论的三个基础支撑理论,沿着"时间"这条主线并运用系统的思想构建了物流快速反应理论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0.
顾客满意是顾客忠诚的基础,企业应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了解客户需求变化趋势、培养顾客忠诚、加强对核心客户的管理和服务,从而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