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冬 《国际融资》2008,(12):69-71
4万亿拉动内需 中国政府在11月9日宣布,动用4万亿人民币,通过财政扩张来拉动放缓的内需。同时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稳健”调向“积极”,将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向“适度宽松”。这是自前总理朱镕基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凯恩斯式经济刺激措施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扩张行动。消息传出,不仅中国股市大涨,全世界股市都跟着涨。各国政府纷纷表态赞赏中国的积极举措,中国俨然成了金融海啸中的救命稻草。中国因素能挽救全球衰退吗?  相似文献   

2.
当全球金融市场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时,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重要支点的中国,在2008年11月8日终于出台了“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期稳定金融市场和消费信心。减缓出口下降所带来的冲击。尽管这个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稳健”调向“积极”、将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向“适度宽松”的经济刺激计划得到世界性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叶弘 《金融博览》2013,(18):86-86
股市下跌总是触发反弹,并以缩量调整为基调。每次小反弹,都会引发人们对牛市即将到来的讨论、懂憬与向往。美国经济在沉沦中挣扎,但美国股市却反复创历史新高,身处长期熊市的中国投资者只能隔岸观“火”;一向暮气沉沉的日本股市,也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大涨暴涨。  相似文献   

4.
田野 《云南金融》2007,(4):23-24
众所周知,股市是一个投资场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风险。猪年头两个交易日中国股市的大涨与大跌就再度提醒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中有所收益,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投资心态。理性投资方能获得股市“红包”。  相似文献   

5.
王玲 《证券导刊》2011,(1):18-18
上周五,大盘以两市大涨、个股普涨的姿态结束了全年的收官之战。回顾2010年的走势,股市以弱势调整报收。展望2011年,在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A股恐将难出现趋势性行情,短期市场仍将以震荡整固为主基调。  相似文献   

6.
邓海燕 《理财》2011,(11):46-47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杰西·里费默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中曾经说过:“华尔街没有新鲜事。”言下之意.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股市,无论怎样涨来跌去,都万变不离其宗,自有其内在规律。其中,无庄不涨便是规律之一。前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曾感叹:“中国股市,无股不庄。”  相似文献   

7.
<正> 美国华尔街股市在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狂跌之后,牵动了全球几乎所有股市的神经。在欧洲的伦敦股市、瑞土信贷银行、西德、法国以及亚洲区的日本、香港等地的股市也相继全面下跌。 触发美国股市暴跌的原因,据市场人士和传播媒介分析,主要是(1)美国利率当时一再提高,令投资者担心因此而窒凝经济增长;(2)美元趋向疲软;(3)美国人对里根政府管理财政缺乏信心;(4)美国出现庞大的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5)美国股票“牛市已尽”,投资者开始将资金调向贵金属和石油;(6)波斯湾局势日益告急。除上述原因外,电脑卖盘对加速股市大跌也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丁于 《科学投资》2007,(5):54-55
在屡屡攻不上沪指3000点的时候.我在《科学投资》第3期发表文章指出:3000点.这是中国股市一个新的里程碑:3000点.一定会成为中国股市一个新的起点!我在文章中认为:”中国股市震荡向上有着各种充足的理由.应当是主基调.对此不应怀疑。沪指站上了3000点.还会走得更高.更远.因此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大胆做多。”沪市于3月19日终于站上了3000点.此后一路不回头连续上涨1个月.在4月18日创出历史新高3623.87点。中国股市震荡向上是主基调.充足的理由是什么?我结合最近的信息.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牛言 《理财》2007,(8):7-7
当股市跌破3600点,很多人首先担心的是下半年中国股市的走势。下半年,中国股市还会涨吗?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预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贾肖明  丁侃 《深交所》2007,(2):18-20
资本市场发展同经济地位不相称.“标兵”面临变“追兵”危险 2006年,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迈向辉煌的一年。恢复新股上市,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收官迈入全流通时代,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蓝筹航母成功登陆A股市场,上证指数全年大涨130%,让股民和基民充分感受了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上常有议论,说中国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否则为什么美国经济复苏没有中国经济好,但股市会涨?中国经济是高速增长,但股市却是长期低迷?我认为总的来说,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晴雨表的作用在不断提高。典型的是20年前,炒股票看庄家,现在炒股票更多地是要看央行,看央行政策。  相似文献   

12.
熊玉琴 《证券导刊》2014,(15):34-35
世界上没有只跌不涨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按此逻辑,大涨一年多的创业板是否应该回调?而从2009年调整至今的蓝筹会否成功崛起?经济强国的背后肯定也是强大的资本,那么在中国一定会超越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体的预期下,中国股市何时才能上演王者归来好戏?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税”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由5.25%降至4.75%,与此同时将贴现利率同步下调50个基点,由5.75%降至525%。消息一出,美股当天急涨25%,创下近五年来最大涨幅,亚太区股市普遍上升3%以上,港股上升近4%。同时,以美元贬值、油价飚升和黄金升值为表象的“三金(美金、黑金和黄金)异动”更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迪拜股市大涨99%,成为年度最牛股市;上证综指下跌8%,名列全球倒数第三。网上列出“2013买啥最后悔”的话题,提到年初金价340元/克,年未235元/克,每买一公斤黄金就损失10.5万元。看来“中国大妈PK高盛”应该有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深沪股民还在受这种思维的影响:“不买股票到股市里来干什么?”确实,经过10年多股市思维培养的中国股民,大部分时间是满仓的,他们唯一盼望的是股市涨,再涨,但是,世界上哪有只上涨不下跌的股市,这就是大部分股民在一个重心不断下移的市场中被套住赔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皮海洲 《证券导刊》2009,(31):94-94
近年来,以唱多中国股市为主基调的罗杰斯,在进入今年7月中下旬后忽然大举唱空起来。先是在接受彭博电视专访时表示,中国股市经过近期上涨之后可能已经超前于基本面。随后罗杰斯又表示,中国股市自2008年11月以来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博览》2011,(24):1-1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房价过高的问题,必须理清中国高房价形成的逻辑机制。 楼价越调越涨的错误在于中国贷币的供给机制,也即财政决定货币。正因为扩张的财政支出,政府才会产生很大的融资需求。这时一个机制被发现:住房贷币化,于是土地资本化以后,政府成了唯一的地主。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的五&;#183;一九,是中国股民心中永远的记忆,这一天股市爆发了大面积的“井喷”行情。两年后的五&;#183;一九,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来到长沙,应邀为“2001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作演讲。萧灼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从主板到创业板,人股市成绩到股市问题,从股市大讨论进而透露花絮,引来场内阵阵笑声。股民信从萧教授的满面春风里,又看到了中国股市新的希望。本文试将萧教授的观点摘录如下,谨供关注中国股市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4年的股市,调整仍然是其主基调,股指能够维系在2013年的股指区间内运行,就应该是幸运的了。一转眼,2014年就要到了。2014年,中国股市走向何去处?这显然是牵动每一个投资者的话题。作为投资者来说,当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收成。不过,展望2014年,中国股市仍然难以乐观,调整仍然是中国股市的主基调。2014年,中国股市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其实并不乐观。从外部的形势来看,至少有两点对中国股市行情的向上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