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倩  姚思彦 《现代商业》2014,(20):282-284
近年来,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高涨的房价也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选取北美主要城市与我国一线城市,通过数据对房价进行比较,重点观察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北美主要城市与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变化。  相似文献   

2.
房价一直是连结着政府与百姓的热点问题,房价下降到正常水平也是这两方的要求。那么,房价还有下降的趋势吗?事实上,房价正在下降,1998年10月29日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测算颁布的“全国房地产开发业景气指数”显示:商品房销售价格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3.
无辜的地价     
王炼利 《商界》2010,(5):46-48
究竟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带动了地价?实际上,房价飙升的最本质原因,不是政府也不是开发商,而是制度。  相似文献   

4.
黄世宽 《现代商业》2007,(17):10-11
当前的房价普遍已经很高,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一些人为了发泄不满,总是从感情的角度去批判开发商,这无助于了解房价的决定因素,也不可能降低房价。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找出了。影响房价的诸多因素以及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找出了决定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因素——供求关系,并且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进入2014年以来,房价下跌的舆论越来越趋于一致,不同点在于房价下跌的时间、区域以及程度不同。本文通过理性分析:房价与GDP的关系、房价与货币供应量M2关系分析,以及非理性分析:反馈结构化因素、城市信仰、心理等因素分析,得出结论:我国房价的上涨或下跌都受到阻力,因此未来房价将不会出现大跌或大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房价高涨的原因以及房价高涨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房价高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房价一直备受关注,2011年伊始,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期达到控制房价的目的。但面对这些政策.各地除成交量明显萎缩之外,房价并未发生明显的松动。本文介绍了相关房地产政策,并对房价为何没有明显松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房价与地价的关系问题,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房价高低决定地价高低,地价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房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房价的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成本。  相似文献   

9.
《商》2015,(7):247-248
房价的决定因素一直是研究热点,特别是近年来房价持续走高,远远超过普通民众接受程度。为制定合理的房价治理策略,有必要把握房价成本的构成。本文在概述了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现状的基础上,从成本的角度加以综合分析房价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房价高涨的原因以及房价高涨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房价高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沈建新 《市场论坛》2007,(11):30-32
文章对房价与地价的构成进行分析,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对房价地价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房价地价居高不下的成因,并提出稳定房地产价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199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CPI生成方法并不能真实反映房价变动,而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又很大,所以,为了真实反映物价上涨水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效遏制通货膨胀,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将房价记入CPI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将房价记入CPI在统计上也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大多数城市将房价调控目标与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一指标被束之高阁,结果形成以房价涨幅10%或者更高作为调控目标,与房价调控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与民众的期待南辕北辙.要使居高不下的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房价调控目标不应与GDP增长挂钩,应以房价收入比制定房价调控目标,并要完善房价收入统计制度、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落实官员问责制、彻底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中央调控城市房价力度加大,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大城市的调控措施更引人注目。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静态房价收入比、动态房价收入比对北京市房价进行实证考察,并结合近年来北京房价走势,总结分析北京市近期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认为北京市在中央调控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的控制市场流动性、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实行住房限购等政策定位准确,会对优化房地产市场板块结构、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价就在持续上涨,不同城市的房价由于其城市价值的不同而产生悬殊的差异,城市价值是决定房价的重要因素,对于城市价值独特产生机制的研究可以解释房价的易涨难跌的特点,对政府调控房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两会”还能再像以前那样对房价问题吗?显然不能,尽管去年的“两会“把十大支柱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剔除出去了,但其并未因此而受冷落。一线城市的房价问题可能渐趋冷淡,但二线城市及一些中小城市的房价却又成为了热议的问题——重蹈一线城市房价覆辙。三亚的房价年前一天就涨5000多元/平米,长沙的房价也可能从4000元/平米上涨到1万/平米左右……而百姓只能对现实徒叹奈何。  相似文献   

18.
邓俊涛 《商》2014,(13):172-17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房价地价与房价问题也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老百姓有房可居,才能真正的维持社会稳定的根本。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了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并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提出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赵晓康  王蕊 《中国市场》2009,(35):72-73
当前我国房价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很多大中城市居民的不满,根据国际通用的房价合理性判断标准,从房价收入比和房价上涨速度两方面来判断我国房价的合理性。经分析得出我国目前的住房价格不够合理,因此合理住房价格水平,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简述房价收入比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2年~2010年中国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在整体上,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虽然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空间非均衡性突出、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部分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相对偏高,应通过适当的调控措施抑制这类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其房价收入比回归合理范围,减轻普通居民购房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