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实施敏捷制造的重要意义,根据敏捷制造的组成结构,对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敏捷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敏捷制造之路。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11)
当今,汽车工业属于典型的金字塔产业,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是支撑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夺取产业战略的制高点,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阐述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巫细波 《经济地理》2019,39(7):119-128
以1 069家广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HDBSCAN空间聚类方法分析其空间布局变化及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汽车制造业企业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1)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空间布局演变由近郊区往外围区域扩张;(2)由于长期过于依赖外资整车企业,导致广州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存在过于封闭的特征,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不足;(3)外资和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外资企业偏向围绕外资整车企业布局,而内资企业偏向沿交通干线布局;(4)广汽传祺、广汽客车等中国品牌对广州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具有辐射带动效应,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5)负二项回归模型显示整车带动、区位因素、集聚经济、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而交通因素对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布局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人汽车拥有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汽车质量问题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质量管理,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分析加强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研究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准,加大拓展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省汽车产业基础好,汽车技术创新资源丰富,产业技术创新导向性明显。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链条短,价值增值能力弱;"大进大出"现象明显,零部件自给率较低,配套成本较高;零部件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整车支持不足等。因此,应延伸产业链条;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契机,实现技术轨道跃升;依靠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引进怪圈;强化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周威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257-259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是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持续有序发展稳定的人力资源来支撑,大多数学者认为实施生产性服务外包是有效提高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时可以获得成本优势、战略聚焦、获取专业服务与满足组织弹性需要等优势,也存在相应的风险。根据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识别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外部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风险防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5)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主要特点出发,指出了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轿车、客车、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制造体系和围绕整车制造形成的汽车销售、物流、人才培训以及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区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4家。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下的日本汽车企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剑婷  韩太祥 《生产力研究》2007,(3):107-108,1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环境规制的加深,环境保护和汽车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日益突出,环境成本成为影响汽车企业成本,进而汽车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条件下,以丰田和本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举措,并以此为基础,指出中国汽车企业从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再制造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义,总结了国外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经验,从个人、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