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客观性,不仅取决于数据信息质量,同时也取决于语言信息质量。西方学者曾就年报语言信息质量提出假设,认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年报语言叙述过程中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实际数据,检验自利性归因假设是否成立,并依据检验结果对自利性归因的原始假设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2.
企业投资对宏观经济和微观厂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回顾了非效率投资的有关研究成果,指出非效率投资研究在定义、成因和度量中的困境。文章重新界定了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概念,并对非效率投资和过度自信的度量困境提出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苏定东 《当代经济》2009,(23):64-65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使用、对公司投融资水平、投资方式均有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4.
会计语言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哲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03-104
会计语言信息披露的地位日益提升,管理层是否对其进行管理和操纵的研究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研究,从归因信息的自利性倾向、可读性等方面对国内外会计语言信息披露印象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提出应借鉴关于会计数字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领域进行纵深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02家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第一大股东年龄与管理者学历水平对研发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加大企业的研发投资;第一大股东的年龄与研发投资负相关;管理者的学历水平与研发投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罗进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12):111-117
以2009年和2010年具备股权再融资资格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信息透明度的角度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和股权融资成本具有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管理者越倾向于过度自信,上市公司的收益平滑度越高,因此收益透明度越低;相比非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的企业,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7.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为金融学的影响下,公司财务研究领域也开始重视管理者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管理者非理性有很多表现形式,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管理者过度自信.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决策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遗憾的是,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却一直滞后于理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因此,本文尝试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指标构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管理层业绩归因的概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按横纵方向对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明确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也存在管理层业绩归因自利性倾向,对今后归因倾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平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1,30(7):103-107
选取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风险的代理变量,利用2002—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风险的格兰杰原因,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企业风险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滞后的第二个经营年度表现显著;企业风险不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非理性或有限理性假设为基础的行为公司金融研究,从企业决策主体的心理与行为特质角度,寻求对企业金融决策行为研究的补充与完善,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其中倍受关注、最为重要的便是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认知偏差视角。本文通过回顾行为公司金融领域有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文献,总结出了管理者认知偏差的现有研究范式——消极——消极范式,并对这一研究范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拓宽与延伸管理者认知偏差现有研究范式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蒋先玲  黄鑫  陈乾 《技术经济》2021,40(4):122-132
本文从权衡理论和非理性管理者出发,以企业过度负债而非企业实际负债率的角度,重新衡量企业资本结构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负债,加重企业债务负担.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约束较低和资本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加重企业负债的程度;同时在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容易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形成共谋,恶化企业过度负债程度,而外资大股东则能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约束管理者的激进行为.本文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资本结构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对于推进"去杠杆"和实现经济软着陆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股民交易记录数据考察了自我归因偏差带来的反馈效应和投资经验带来的学习效应对股民的过度自信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民的历史投资收益对其过度交易存在正向影响,即股民历史投资收益越高,则过度交易程度就越大。这表明良好的历史投资收益会通过自我归因偏差心理加剧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而在控制了历史投资表现之后,笔者发现股民的投资经验对其过度交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过度交易或者过度自信并没有随着股民投资经验的积累而得到减弱。  相似文献   

14.
投资行为是企业资金积累的重要基础和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但是由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管理层薪酬、管理者背景特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羊群行为"、自我保护动机是管理层过度投资的主要表现,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完善股权结构等方面治理管理层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模型,从财务困境视角研究了政府干预对管理者自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政府干预程度较低时,相对于未发生财务困境的公司,困境公司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会有所减弱;但当政府干预程度增强时,困境公司管理者自利行为减弱的程度将趋缓。对于政府控制的公司,当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弱时,财务困境期间管理者自利行为会有所减弱;随着政府对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干预程度的加强,困境公司管理者自利行为趋于严重。对于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困境期间管理者自利行为对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自主性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为财务理论,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进而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2年发布年度业绩预告的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活动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当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充裕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实施更多的并购活动,而这些并购活动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财务决策历来是财务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新兴的行为公司财务理论从"非完全理性人"假设出发,重点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能够合理解释许多决策中的异常行为,为企业财务决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较系统地梳理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并购和融资这三种企业财务决策影响的最新国外研究成果,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进行理论铺垫,并为更好地理解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完善财务决策及治理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丰团 《时代经贸》2013,(2):110-111
投资行为是企业资金积累的重要基础和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但是由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管理层薪酬、管理者背景特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羊群行为”、自我保护动机是管理层过度投资的主要表现,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完善股权结构等方面治理管理层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企韭投资对宏观经济和财务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企业中非效率投资行为普遍存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界定,从代理角度、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和投资者四个角度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学者研究发展动态,提出了企业投资行为与效率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